隨著民眾消費檔次逐漸提高和升級,從解決吃的問題上升到吃好、喝好、健康、新穎、口感、營養等趨勢發展,陸陸續續各大渠道出現數目繁多、眼花繚亂的進口產品,讓人應接不暇。目前以休閑食品、飲料、日化偏多,因筆者從事進口休閑食品偏多,個人將自己進口休閑食品的運營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將美味和健康的進口食品作為了每日消費的一部分,無論是學生、上班族、還是中老年人,進口食品受到了越來越多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的青睞。縱觀這幾年,進口食品銷售額在中國也大幅提升。那么,經銷商如何快速的了解認識并代理進口食品?
進口食品將以營銷“4P”的角度來為大家分析:
一.產品
目前市場的產品以東南亞、臺灣產品居多,隨著*近幾年各大進口商對消費者培養起來的進口食品消費意識,其開始增加一些歐美、**產品來滿足各大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東南亞、臺灣、**產品同屬亞洲,相對比較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多方面消費特點及需求(價格、口味等),歐美商品偏于西式風格,產品品類及口感相對中國消費人群比較窄。
進口食品各國家的特點:
東南亞產品以泰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在國內市場流通比較多,特點:親民的價格、進口原材料、基本無添加劑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歡。
臺灣產品以口感搭配出色更了解中國消費者,相對來說臺灣品口感*好,不利之處添加劑比較多,當然價格也比較便宜,進口原料。
**產品產品其中日本產品以精益求精特點,產品品質有保障,價格不便宜。韓國產品以韓流營銷形式見長、豐富的包裝新穎吸引消費者購買。兩者價格都不便宜。
歐美產品:以美國、德國、英國、意大利居多,產品品質高、包裝簡約、價格不菲,主要針對高端消費人群
怎么區分進口食品的國家及來源?
中國商品的條形碼一般為“690~695”開頭,非此碼開頭的商品基本均為進口食品,
一般合格的進口食品均帶附加的中文標簽(國外產品無中文標簽不允許在國內銷售流通市場),內含配料表、配料的定量標示、凈含量和規格、日期標示、貯存條件、原產國國名或地區區名以及在中國依法登記注冊的代理商、進口商或經銷商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等。
進口食品需注意的幾點:
1.一些產品為代加工產品(OEM),國外注冊公司,國外生產,國內銷售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進口食品,品質除了材料為進口,品質并未真正達到進口品質。
2.一些國外小工廠產品,國外沒啥知名度而在國內作為進口食品特點深受大家喜歡。
3.一些國外大品牌產品而在國內銷售因不適應國內消費者口感、包裝等因素不受大家喜愛。(想到再補充)
二.渠道
進口食品出貨渠道
1.主要以各大商場(沃爾瑪、山姆、OLE、大潤發等這類大賣場)為主;
2.少量一線城市流通渠道及特通(酒店、港貨店、工廠、學校等);
3.近年來興起進口食品連鎖加盟超市等形態;
4.B2C、C2C類電商網店及網站;
三.價格
因進口關稅及物流成本的大額支出,價格在進口來源國的層面受到的影響較大,一般東南亞、臺灣產品較為便宜,歐美**產品比較貴。例如“一款200g的餅干,馬來西亞產品預估市場零售價15~25元之間,歐美**基本在30元以上。
四.促銷
促銷分為現代渠道促銷及流通渠道促銷。現代渠道(KA)促銷以試吃、人員支持、堆頭特殊陳列、特價讓利等方式促進市場銷售。
流通渠道更多地以搭贈的形式鼓勵批發商多拿貨爭取低價保證毛利(例如拿100箱免費搭贈10箱)。
而電商渠道多以直接折扣的形式較為普遍。
縱觀當今市場,進口食品的發展境況:產品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從賣場不收到開始增收條碼費等,作為總代的進口商業務人員(光桿區域經理)的**更多靠當地經銷商做市場,更喜歡更專業的業務人員把控市場,調控市場,控制價格等做好市場維護。
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培養,注重價值的理念(不怕價格貴,就怕價值低),臺灣產品及東南亞產品更多的在價格層面競爭,歐美高品質產品的引進更傾向于價值的傳遞,線上與線下的齊頭并進,全面開花,競爭亦是如火如荼,相信在未來幾年,進口食品行業必將引來一場激烈的行業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