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滲濕
《藥品化義》曰:“豬苓味淡,淡主于參,入脾以通水道,用治水瀉濕瀉,通淋除濕,消水腫,療黃疸。獨此為*捷。”臨床多用之**小便不利,水腫脹病,濕濁帶下,黃疸,腳氣等。
泄熱止渴
《本草綱目》云:“豬苓淡滲,氣升雨又能降,故能開腠理,利小便。”《藥性論》也記載說:“(豬苓)解傷寒溫疫大熱,發汗。”張仲景在《傷寒論》中也提到:“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治瘧止瀉
《本草匯言》記載:“此藥味甘淡微苦,苦雖下降,而甘淡又能滲利走散,升而能降,降而能升,故善開腠理分理表陽里陰之氣利小便,故前古主主痎瘧。”《方脈家寶》中就記載有用豬苓配柴胡、茯苓、半夏、生姜等**新久痎瘧。又《時病論·濕瀉》云:“泄瀉之病,屬濕為多。濕浸于脾,脾失健運,不能滲化,致闌門不克泌清別濁,水谷入大腸而成泄瀉矣”。治瀉之法,《醫學入門.泄瀉》中云:“初宜分理中焦,滲利下焦。”故用豬苓治瀉,可以分便小便,從而使濕去瀉自止。
利尿
健康人試服豬苓煎8g(4次),6小時尿量與尿中*化物分別增加62%與54.5%,利尿強度比咖啡因、木通或茯苓強。五苓散(豬苓、茯苓、白術、澤瀉、桂枝)靜注于犬,在增加尿量的同時,井能增加鈉、鉀、*等離子的排泄。其利尿機理可能是**了腎小管對電解質和水的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