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逛超市,密密麻麻的各種食用油是越來越讓我們眼花繚亂,調和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欖油......到底食用油哪種好?如今大家的身體條件不同,從食用油里需要攝入的營養也有偏重。只有知道了自己適合吃哪種油,再掌握食用油的挑選技巧與做菜用量等,才能真正吃得好養的好,生活油滋滋!
大豆油
【健康成分】:大豆富含卵磷脂和不飽和脂肪酸,易消化
【烹調方式】:燉煮菜,低溫或小于200℃烹調,別冒煙
【挑選技巧】:避開轉基因產品
棕櫚油
【健康成分】:棕果榨取,均衡的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含維生素E及胡蘿卜素
【烹調方式】:耐熱性好,適宜煎炸
【挑選技巧】:含反式脂肪酸,所以不宜長期食用
芝麻油
【健康成分】:芝麻,含特別豐富的維生素E及亞油酸,是原生態的油脂
【烹調方式】:涼拌、蘸料或做湯
【挑選技巧】:選香濃新鮮的香油,放久氧化變質
花生油
【健康成分】:花生,富含脂肪、卵磷脂、維生素A、B、E、K以及鋅、鈣、磷、鐵等元素
【烹調方式】:煎炒烹炸,200℃以下的高溫皆可
【挑選技巧】:優選壓榨知名花生油
核桃油
【健康成分】:核桃,豐富的磷脂,促進智力發展
【烹調方式】:低溫烹飪或直接調用
【挑選技巧】:色澤鮮亮,有香醇的核桃味
茶油
【健康成分】:油茶果富含天然維生素E、角鯊烯、茶多酚,環保油脂
【烹調方式】:炒菜、涼拌均可
【挑選技巧】:優選壓榨產品,安全性高質量好
其他油類:LIST、調和油、亞麻籽油、椰子油、黃油色拉油、葡萄籽油、豬油、米糠油、小麥胚芽油等。
“油”話要說
Q:每天吃多少油比較合適?
A:烹調油的話,一般建議每天25~30克,大約滿滿白瓷勺2、3勺的樣子。
Q:都說油要換著吃,是不是家里要備上好幾種油?
A:理想狀態下,各種油換著吃是好的。可以買小瓶裝的。但記得根據吃的速度和用量購買。
Q:「葷菜配素油,素菜配葷油」,有道理嗎?
A:從健康角度來說,無論葷菜素菜,都推薦用植物油烹調。葷油(魚油除外)富含飽和脂肪酸,很多人都是攝入過量的,應當盡量少吃。
Q:有哈喇味的油還能吃嗎?
A:有哈喇味說明氧化嚴重。氧化會破壞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還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Q:油放了3年多,沒異味也沒沉淀,還能吃嗎?
A:并不建議吃,油品放久了可能酸敗,常見植物油保質期只有半年。
Q:害怕肥胖,不吃油?
A:適量的油不僅能提供人體所需的脂肪酸,促進人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還能軟化食物纖維,減少食物體積,提供飽腹感。即便在節食減肥的時候,每天也需要至少20克膳食脂肪酸才能維持膽汁正常排出,同時避免因為必需脂肪酸的不足損害皮膚的健康。
如何用油更科學
A.選擇少油的烹飪方式,盡可能選擇蒸、煮、燉、燜、拌、急火快炒等烹飪方式,少油炸,用煎的方式代替炸也可以減少烹調油的用量。
B.選用合適的烹飪器皿,可用平底鍋炒菜,用5克油即可鋪滿鍋底,還增加了油與菜的接觸面積,而用圓底鍋炒菜,30克油放進去也不覺很多。
C.堅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總量根據家庭人口數及在家吃飯次數,計算出一周全家用油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食用油適宜攝入量為:成人25~30g/日。
D.多選植物油,并經常更換種類動物油中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較高,所以多選擇植物油,盡量不用動物油。選擇烹調油也應遵循多樣化的原則,經常更換。
如何用油更科學
油有"四怕":一怕直射光,二怕空氣,三怕高溫,四怕進水保存要點:避光、密封、低溫、防水
簡單的方法:按油瓶的大小,用厚紙板(不透光)做一個油瓶罩,往上面一扣,就解決了避光的問題。盡量買小包裝的油品,縮短存放時間。家中人口多的可以買5升裝的,一般三口之家買2.5升或更小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