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味精有什么用途?對身體有害嗎?

?? 2024-09-12 2447
核心提示:中午在路邊餐館吃了一份麻辣燙,味道濃郁,非常好吃,可是吃完后就口干舌燥,喝多少水都不能緩解。在飯店點了一份雞湯,味道相當鮮美,一家人爭著喝了個精光,就是喝完后全家一整天都在找水喝。而在家用同樣的雞,怎么都熬不出這種鮮味。在外就餐的人,大多都有上述這種體驗。這種味道鮮美,又讓人口干舌燥的秘密武器,就是味精。味精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調味品,由小麥、玉米發酵提取而成,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炒菜或煮湯時加入一……(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中午在路邊餐館吃了一份麻辣燙,味道濃郁,非常好吃,可是吃完后就口干舌燥,喝多少水都不能緩解。

在飯店點了一份雞湯,味道相當鮮美,一家人爭著喝了個精光,就是喝完后全家一整天都在找水喝。而在家用同樣的雞,怎么都熬不出這種鮮味。

在外就餐的人,大多都有上述這種體驗。這種味道鮮美,又讓人口干舌燥的秘密武器,就是味精。

味精

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調味品,由小麥、玉米發酵提取而成,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炒菜或煮湯時加入一些,可以增加食物風味。然而,近年來很多人都很少用味精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為什么現在很多人不吃味精了?

大眾對于味精的恐慌主要源于對味精害處的過度宣傳,zui大的謠言就是味精加熱后有毒、致癌。

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就是谷氨酸的單鈉鹽,谷氨酸屬于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之一,鈉就更好理解了,我們平時吃的食鹽主要就是鈉鹽,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也并不具備毒性。

至于致癌的說法是源于味精在高溫下會產生焦谷氨酸鈉。醫學發現人的腦脊髓液中含有大量焦谷氨酸鈉,適當補充焦谷氨酸鈉可以促進大腦機能并增強記憶力。所以焦谷氨酸鈉只是會使味精失去鮮味,會致癌的說法并不成立。在世界衛生組織致癌物質清單中也不包含焦谷氨酸鈉。

另外味精影響血液中鋅、鈣、鎂含量,以及導致脫發的說法也是沒有確切依據的。

有些商家會拉踩味精,鼓吹雞精。其實雞精的主要成分也是味精,區別就是味精是一種單一的谷氨酸鈉,而雞精則是在味精的基礎上添加了增味核苷酸、雞粉或雞骨粉和香料,所以雞精的味道會比味精更加鮮香。

味精雖無毒,也不會直接致癌,但是過量食用味精仍是有害健康的。

進食太多味精,對身體有哪些危害?

1、加重糖尿病、高血壓、腎病和水腫

味精中的鈉會導致水鈉潴留,顧名思義就是讓更多的水留在身體里,進而加重高血壓、腎病和水腫。另外,鈉鹽攝入過多對糖尿病患者也是不利的。

2、影響嬰幼兒腎臟

嬰幼兒的腎臟功能尚不完善,沒有能力排出血液中過多的鈉,過量的鈉鹽會損傷腎臟。

3、造成味覺依賴

味精之所以能夠吸引人的興趣,主要是添加了味精的食物一般比較鮮美。如果長期進食含有大量味精的食物,容易形成依賴,人的口味也會越來越重,清淡的食物難以下咽。長期下去會導致鈉的攝入量超標,對健康造成影響。

哪些人攝入味精容易過量?

經常在外面吃飯的人們,很難把控里面含有的味精量。很多無良商家會為了改善食物口味,而大量加入雞精、味精等含有谷氨酸鈉的調味品來提鮮。你能想象嗎?你吃的一份餐里,可能就加了整整一勺味精!所以,常在外面吃或者叫外賣的人們,就很可能會攝入過量的谷氨酸鈉。

在此呼吁大家,不要總是追求口味鮮美濃郁,還是要多回家吃飯,或者到營養與食品安全信得過的餐廳就餐。

日常食用味精、雞精,這些要注意

我們都知道吃鹽多了不好,2022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鹽攝入量每天<5克,而味精、雞精都含有鈉鹽,烹飪時放了味精、雞精后鹽就要酌情減量。

1g 味精 ≈ 0.3g 食鹽

1g 雞精 ≈ 0.5g 食鹽

味精溶解的zui佳溫度70℃-90℃,建議大家在菜肴出鍋前再放味精,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味精的作用。而雞精的溶解性不是很好,可以早點放。像雞蛋、蘑菇、海鮮、禽畜肉等本身就帶有鮮味的食物,就不需要再放味精、雞精了。

健康小貼士:

味精不是猛虎,正常人不必敬而遠之,但要像控鹽一樣控制味精的量,而孕婦、哺乳期媽媽和嬰幼兒,以及糖尿病、高血壓、腎病、水腫患者更要嚴格控制。有的餐館會過量使用味精,經常在外就餐或吃外賣的人要注意,少吃味道過于鮮美濃郁,尤其是吃完就口干舌燥的餐品。

?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
更多>同類百科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