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這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來臨。立秋又稱交秋,雖有“秋老虎”的余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古人把立秋當做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并形成了很多飲食習俗。
秋天,天氣漸漸轉涼,人們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膚等部位的干燥感,故應吃些有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秋季宜食清潤甘酸和寒涼的食物,寒涼能清熱,甘味食物的性質滋膩,有緩急、和中、補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斂、生津、止渴等作用;
肺與秋氣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應多吃有潤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蓮子、山藥、藕、平菇、番茄等等;
另外有三類人群要格外需要注意:
**,脾虛患者。脾虛的人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食欲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這類朋友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于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類朋友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進補。
第三,老年人及兒童。由于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白蘿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癥狀嚴重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保和丸、香砂養胃丸等。
立秋后由于早晚氣溫較大,所以很多人都會生病感冒,這時候,擁有一個強健的力魄就非常重要了,采用飲食養生的方式是大多人秋季養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