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是一種發酵的酸味液態調味品,佐餐的七味之一。多由糯米、高梁、大米、玉米、小麥以及糖類和酒類發酵制成。醋又稱為 食醋、醯、苦酒等。
醋在古代稱“酢”[zuò],酢字出現在周代以前,周王室中已有了“酢人”,專管王室中酢的供應,日本古籍中也稱“醋”為“苦酒”、“酢”。因此迄今為止該國仍將“醋”稱為“酢”,如:把”米醋”稱之為“米酢”。這就是日本醋的釀造技術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一個很好的例證。據史書考證“醋”的釀造技術大約是在日本應神天皇時代(公元369--419年)由中國傳入日本的。
起源
悠悠歲月,滄桑巨變,歷經風雨數千年,其味更濃,其名更盛。
醋在古代稱“酢”[zuò],酢字出現在周代以前,周王室中已有了“酢人”,專管王室中酢的供應,日本古籍中也稱“醋”為“苦酒”、“酢”。因此迄今為止該國仍將“醋”稱為“酢”,如:把”米醋”稱之為“米酢”。這就是日本醋的釀造技術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一個很好的例證。據史書考證“醋”的釀造技術大約是在日本應神天皇時代(公元369--419年)由中國傳入日本的。
相傳古代的時候醋是酒圣杜康的兒子黑塔發明的。杜康發明了酒,他兒子黑塔在作坊里提水、搬缸什么都干,慢慢也學會了釀酒技術。后來,黑塔釀酒后覺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來,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時,一開缸,一股從來沒有聞過的香氣撲鼻而來。在濃郁的香味誘惑下,黑塔嘗了一口,酸甜兼備,味道很美,便貯藏著作為“調味漿”。這種調味漿叫什么名字呢?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來命名這種調料叫“醋”。
我國是世界上谷物釀醋*早的國家,早在公元前8世紀就已有了醋的文字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已有專門釀醋的作坊。到漢代時,醋開始普遍生產。南北朝時,食醋的產量和銷量都已很大,其時的名著《齊民要術》曾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勞動人民從上古到北魏時期的制醋經驗和成就,書**收載了22種制醋方法,這也是我國現存史料中,對糧食釀造醋的*早記載。
種類
食醋生產方法可分為釀造醋和人工合成醋。釀造醋,是以糧食、糖、乙醇為原料,通過微生物發酵釀造而成。人工合成醋是以食用醋酸,添加水、酸味劑、調味料,香辛料、食用色素勾兌而成。
食醋由于釀制原料和工藝不同,沒有統一的分類方法。若按制醋工藝流程來分,可分為釀造醋和人工合成醋。釀造醋按原料不同可分為糧食醋、糖醋(用飴糖、糖蜜類原料制成)、酒醋(用白酒、食用酒精類原料制成)、果醋(用水果類原料制成)。糧食醋根據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再分為熏醋、特醋、香醋、麩醋等。人工合成醋又可分為色醋和白醋。若按原料處理方法分類,糧食原料不經過蒸煮糊化處理,直接用來制醋,稱為生料醋;經過蒸煮糊化處理后釀制的醋,稱為熟料醋。若按制醋用糖化曲分類,則有麩曲醋、老法曲醋之分。若按**發酵方式分類,則有固態發酵醋、液態發酵醋和固稀發酵醋之分。若按食醋的顏色分類,則有濃色醋、淡色醋、白醋之分。若按風味分類,香醋的醋香味較濃;陳醋具有特殊的焦香味;特醋兼有香醋和陳醋的特殊味道;甜醋則添加有中藥材、植物性香料等。
人工合成醋用可食用的冰**稀釋而成。其醋味很大,但無香味。這種醋不含食醋中的各種營養素,因此不容**霉變質;但因沒有營養作用,只能調味,所以,若無特殊需要,還是以吃釀造醋為好。
少量吃醋無礙,但是任何人像打翻了醋壇子般的大量喝醋,對胃腸都刺激太大。再者,市售的水果醋或其它醋飲料里往往加入大量的糖,如果以喝醋取**水、茶等飲料,額外增加不少熱量,長期喝下去,肥胖機會大增,對控制體重更不利。
醋的使用
醋是烹飪學上的調味品,佐餐的七味之一。醋*大的一個特點是:都帶有一點香味,這是因為醋在制作中發酵時間長,各種微生物在高溫(40℃以上)下發生復雜的生物化學變化所致。
但是,市場上出售的醋,在加工、分裝、出售過程中,由于時間的關系,往往會沖淡和散發,造成香味不是很濃。要使醋有香味,可在一杯醋中加一點燒酒,再摻少許食鹽,均勻攪拌。這樣,不僅保持了原有的醋味,而且還會變得很香,并且易于保存,日子久了不會生白膜。
●調節血液酸堿值
醋被老百姓中在日常生活中作為降低三高的一種飲品。
●醋能開胃
夏天的悶熱讓人胃口盡失,吃一些涼爽、帶酸味的料理可以激起食欲。以醋調味是簡單的方法之一,如用醋及橄欖油制成熱量較千島醬低的油醋沙拉醬,用醋、蒜末辣椒末等涼拌海鮮,或是用醋腌漬小黃瓜、蓮藕、苦瓜,可作為夏日餐前的開胃小菜。
營養師建議,讓胃口不好的慢性病病人和味覺退化的老年人適量吃些醋,可以調節食欲,改善進食情況。
●醋能刺激胃酸分泌、幫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