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九”東北繼續“晴冷藍”模式。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天空通透度高。但紫外線指數也高,得注意防曬。冷,是“三九”常態。今天*高氣溫-3℃—-11℃,*低氣溫-7℃— -25℃。
調料不但給菜肴增添了酸、甜、咸、鮮等誘人食欲的味道,合理使用更對人的健康有益。生姜、干辣椒等有助于人體驅逐感冒**,**化痰,還有暖身的功效。在烹調菜肴時多加點佐料,可使感冒早愈,抵抗風寒。具體吃什么可以御寒呢?下面小編介紹幾種暖身的香料。
生姜
“冬吃生姜,不怕風霜”。生姜有溫中止嘔、解表散寒等保健養生功效。能**濕痛及受冷之腹痛腹瀉。此外,生姜含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淀粉、磷、鐵等成分,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并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除此之外,生姜是助陽之品,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因此,冬季養生可適量多吃些姜。
蔥
一般人習慣只取蔥中間部份食用。但蔥白含有揮發油,主要成分為蒜素,有抗氧化、**細菌與發汗的特性。而蔥須性平,有助緩解呼吸道、腸胃道疾病等癥狀。怕冷、冬天容易肩背酸痛的人,可將蔥須入湯,或煮水后加點蜂蜜或冰糖,可達到治感冒、緩解肌肉酸疼的效果。
大蒜
大蒜是不錯的調味品,性偏溫熱,能驅寒;大蒜也有一定的殺菌效果,比如在外吃飯時有人習慣吃兩瓣蒜,科學研究也證明大蒜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大蒜中所含的硫化合物具有奇強的抗菌**作用,對多種球菌、桿菌、真菌和**等均有**和殺滅作用,是目前發現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強的一種。
辣椒
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促進新陳代謝,幫助人體抗寒抗潮,同時還有助于降低心臟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吃辣也能讓人迅速獲得滿足感,從而吃得更少。需要提醒的是,吃辣也應該有度,否則會適得其反。
香菜
香菜性味辛、溫,入肺、脾經,有發汗透疹,消食下氣之功,適用于感冒、小兒麻疹或風疹透發不暢、飲食積滯、消化不良等。《食經》言其“調食下氣”。《食療本草》言其“利五臟,補筋脈,主消谷能食,治腸風”。
姜黃
姜黃不是姜,是一種草本植物,類似于生姜,卻沒有生姜的辣味和極度刺激。它本身是一種香料,也是中藥材,具有很好的暖身效果。做菜時加點姜黃,既可以促進食欲,又可以通經止痛、**行氣、驅寒暖身,讓你的活力立即回歸。
肉桂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肉桂的確是“香料中的藥”。肉桂性熱,有暖胃、驅寒、止痛、發汗、溫通經脈和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能夠讓身體暖和起來,因而能夠緩解經痛和感冒。肉桂所含的揮發油對胃黏膜有緩和的刺激作用,能夠促進胃黏膜分泌和胃的蠕動,幫助體虛的女性改善代謝,消除便秘、肉桂中含有桂皮醇,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的鎮靜作用,可改善失眠。
葵花籽
葵花子也能為人體提供耐寒的必要元素。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因此,冬季應多攝取芝麻、葵花子、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