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正常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有:
(1)碳源:主要為食用菌生長提供能量。好比人的主食。用于食用菌栽培的碳源物質有:葡萄糖、蔗糖:用于食用菌菌種擴繁(2%)或作為栽培原料中的**營養物質(1%)。纖維素、木質素類多糖,是秸稈、木屑的主要成分。食用菌可將其分解獲得能吸收利用的糖類物質。
玉米面:主要成分淀粉,作為食用菌増產劑,一般添加量控制在3%~5%。
(2)氮源:主要為食用菌生長提供物質基礎。好比人每天吃的肉制品、豆制品、奶制品等。用于食用菌栽培的氮源物質有:麩皮、米糠、豆餅、雞糞等;多數食用菌優先利用有機氮源,而利用無機氮(硫銨、碳銨、復合肥等)的能力較差。
(3)水:食用菌生長必不可少的。要求符合飲用水標準,培養料含水量一般在55%~60%,即0.5千克干料加0.6~0.75千克水。水分太大會造成培養料氧氣缺乏,進而影響菌絲生長。
(4)無機鹽類,對食用菌生長具重要調節作用。包括鈣源(石灰、石膏);磷源(磷肥、過磷酸鈣、磷酸**鉀硫源(石膏);鉀源(磷酸**鉀、草木灰)等。
(5)維生素類,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常由麩皮、玉米面、土豆等提供。
食用菌栽培的方式多種多樣。按培養料分,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按栽培方式分,有畦栽、床栽和箱栽;按培養場所分,有室內栽培、室外栽培等。段木栽培越來越少,原因是因為破壞林木資源。
食用菌的代料栽培包括生料栽培、熟料栽培和發酵料栽培。生料栽培是指按照配方將培養料加水拌勻后直接用于食用菌栽培的方法;熟料栽培是指按照配方將培養料加水拌勻、裝袋、滅菌后再接種栽培食用菌的方法;發酵料栽培是指將培養料加水拌勻后經發酵以殺滅有害雜菌和蟲卵,并使培養料腐熟,然后用于食用菌栽培的方法。
用于生料栽培的棉籽殼等材料必須新鮮,不結塊、不霉變,氣溫在15℃以下。用于熟料和發酵料栽培的材料不必新鮮,高溫、低溫季節均可。平菇可用生料栽培;雙孢蘑菇、雞腿菇、巴西蘑菇、金頂側耳等可用發酵料栽培;靈芝、香菇、金針菇等用熟料栽培。雙孢蘑菇、巴西蘑菇等多用床栽,其他食用菌多用袋栽。
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稱為蘑菇。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
常見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松口蘑(松茸)、口蘑、紅菇、靈芝、蟲草、松露、白靈菇和牛肝菌等;少數屬于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態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