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每個人每只手上大約會有150種細菌。另有研究表示,一雙未洗過的手上最多約有80萬個細菌! 隨著食品安全事件頻發,食品加工企業可謂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帶來威脅。確保洗手消毒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最基 本的衛生操作要求。
在工作前以及吃、喝、吸煙、使用衛生間和其它方式弄臟手之后,人員必須洗手。以下作為一些舉例,但是不限于以下情形:
*進食、喝飲料
*從事個人活動,如吸煙、系鞋帶
*使用衛生間后
*打噴嚏、咳嗽
*接觸面部/鼻子
*處理臟的碗盤、器具或其他設備后。
*處理垃圾,清理或從地面撿拾物后。
*使用洗滌劑或化學藥品后。
*接觸其他污染源后,例如電話、錢幣、門把手以及臟抹布等物品。
在食品加工企業常見的洗手消毒方法如下,建議將這些消毒方法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張貼在洗手消毒區,便于員工按照流程操作。
第一種方式是浸泡式消毒:
一般用 50~100PPM 的次氯酸鈉進行消毒,步驟一般是:清水沖洗-皂液-清水沖洗-消毒水浸泡(30秒-60秒)-清水沖洗-吹干或擦干。
第二種常見的方式是75%的食用酒精消毒,方法如下:
清洗沖洗→皂液→清洗沖洗→干手→75酒精消毒
以上是常見洗手消毒方法,對于水溫、皂液、消毒液等的要求如下:
1.水
《GB 14881-201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要求:應在清潔作業區入口設置洗手、干手和消毒設施;如有需要,應在作業區內適當位置加設洗手 和(或)消毒設施;與消毒設施配套的水龍頭其開關應為非手動式。洗手設施的水龍頭數量應與同班次食品加工人員數量相匹配,必要時應設置冷熱水混合器。洗手池應采用光滑、不透水、易清潔的材質制成,其設計及構造應易于清潔消毒。應在臨近洗手設施的顯 著位置標示簡明易懂的洗手方法。
中國地理區域分布較廣,各地溫度差異較大,尤其是冬季,如果工廠沒有配備冷熱水混合器可以提供溫水使用的話,員工洗手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要不就不洗了,或者即使洗手的話,也會敷衍了事。
2.皂液(洗手液)
食品車間使用的洗手液,公認的是需要無色無味的,雖然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一些國外客戶的審核標準中會有這方面的要求。
在實際審核過程中,食品加工企業用到的洗手液主要是以下三種,超市里購買的普通洗手液,有色有味;無色無味的洗手液;或者是免洗的洗手液。如果沒有強制的要求,一般是建議不要使用有色有味的洗手液。
3.消毒液
之前提到了兩種常用的消毒方法,浸泡式消毒和酒精消毒。
浸泡式消毒使用的是含氯消毒液,一般濃度控制在50-100ppm。企業一般是購買消毒液后,使用前按照使用說明進行配制,再利用試紙或者數字儀器對濃度進行驗證。根據使用人數,2-4小時需要補充或者更換消毒液,以保證持續滿足濃度要求。
酒精消毒是使用75%的食用酒精,使用酒精自動噴灑器或酒精噴壺進行噴灑使用。如果使用酒精噴壺的話,需要做好標識,并且要考慮標識可能帶來的異物風險,如有些工廠使用紙質的標簽做標識,標簽極易破損,帶來異物風險。
4.水龍頭
水龍頭分為手動式和非手動式的,根據產品加工過程中的風險分析,如產品開放區或清潔區及高清潔區,應該使用非手動式的水龍頭,如自動感應式、腳踩式,肘壓式等。如產品封閉區域,如成品庫、包材庫等風險較低的區域,可以采用手動式,需要用手開啟和關閉水龍頭。
水龍頭的數量到底多少合適的呢?在已經廢止的《GB 14881-1994 食品企業通用衛生規范》中提到過200人以內的企業,每10個人要有一個水龍頭,每增加20個人,需要增加一個水龍頭。而在現行有效的標準中,對于數量沒 有明確的要求,只要求數量合適。那么企業需要根據人員數量安裝數量合適的水龍頭,既能滿足洗手效果,也不至于花費很多時間。
5.干手設施
不論是浸泡式消毒抑或是酒精消毒,都需要有干手過程。常見的干手裝置是以下三種:干手器、干手紙和干手毛巾。
關于干手器,由于功率不同,干手效果也不一樣。在實際審核過程中,常遇到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達到干手效果,那么企業相關人員應該考慮,如在進車間高峰期,干手器是否能夠起到應有的效果。
另外,關于干手器的衛生問題,也是大家容易忽視的一個地方。干手器的出風口一般位于下方,使用過后里側溫度稍高,容易成為蟲害滋生地。審核過程中經常遇到干手器出風口處有較多陳舊污垢沒有及時清理,或者有蟑螂出現。
如果使用干手紙,應該選用不易破損,吸水性較好的產品,如果使用普通的家庭用干手紙,在擦拭手部的過程中,紙品極易破損,可能會粘附在手上,帶來異物風險。干手紙使用后需要丟棄,建議附近應該有非手動式的垃圾桶,以防止洗手消毒后,再用手去打開垃圾桶。
消毒毛巾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已經使用的毛巾和未使用毛巾的存放和識別,以及毛巾的清洗和消毒過程,毛巾是否破損等問題。
以上是洗手消毒流程操作方法,究竟這樣的程序能夠達到消毒要求嗎?需要有合適的驗證方法。GB14881-2013中明確規定了食品接觸面的微生物監控要求,食品加工企業可以參照執行。
在洗手消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下,未特定針對哪個企業,請勿對號入座,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員工操作意識方面:
員工走出車間去廁所或者抽煙,再次回到加工車間時,由于洗手消毒區沒有人員監督查,員工沒有洗手消毒就進入了工作崗位。
員工在加工區域接觸了廢棄物或者從地上撿起東西后,沒有進行洗手消毒。
不按照洗手消毒流程操作,洗手后不烘干或者自己甩干后進入車間。
配套設施方面:
*高清潔區入口處使用手動水龍頭,冬季溫度較低無溫水可用。
*浸泡式消毒不配備消毒液或者消毒液濃度不達標
*干手器效果不佳,出風口處衛生較差,干手紙易破損
*水龍頭數量不足,員工集中上班時,不能保證所有員工有效洗手消毒
*從大的容器里取出洗手液,放置在一些標有洗發水或者沐浴液的容器中
*不張貼洗手流程,或展示的洗手流程與實際配備的裝置不一致。
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已引起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普通大眾談及食品安全問題也或多或少呈現出不信任,那就從洗手消毒這個基本的食品安全與要求做起,防止病從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