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離子指示劑

   2005-10-06 949
核心提示:一. 金屬離子指示劑的作用原理 金屬離子指示劑大多是一些能于金石離子形成配合物的顯色劑: In + M = MIn A色 B色 (A色與B色不

一. 金屬離子指示劑的作用原理

        金屬離子指示劑大多是一些能于金石離子形成配合物的顯色劑:

                 In       +      M   =  MIn

                A色                     B色     (A色與B色不同)

化學計量點時:  MIn + EDTA  ==  M-EDTA + In    KMY > KMY

                B 色                     A色

例:以EDTA滴定 Mg2+,用鉻黑T(EBT)作指示劑時:

       滴定開始前    Mg2+ + EBT == Mg-EBT  (紅)

       滴定過程中    Mg2+ + EDTA == Mg-EDTA

       計量點時      EDTA + Mg-EBT == Mg-EDTA + EBT

                              紅                  蘭

     根據酸效應曲線,滴定Mg2+適宜的pH 值為10(9.6~10),

但指示劑也有自身適宜的 pH 范圍:

                         -H+             -H+

                H2In-     ==    HIn2-     ==     In3-

                 紅             蘭              橙    

              pH < 6          pH 8~11          pH > 12

    此指示劑適宜的pH范圍應為 pH 8~11,在此 pH 范圍內,金屬離子的游離態與配位態的顏色有明顯的區別,也恰好與滴定 Mg2+ 的酸度  pH =10 符合。

二. 金屬(離子)指示劑必須具備的條件

1. 在滴定 pH 范圍內,MIn 與 In 的顏色有明顯的區別;

2. K’MIn 要足夠大

但: KMIn < KMY  ,要求 K’MIY > 100 KMIn (pT=3, 誤差0.1%)

3. 應具有良好的選擇性和一定的廣泛性

4. 指示劑與 Mn+反應必須靈敏、迅速,且有良好的可逆性。

三. 金屬指示劑的選擇

    金屬指示劑的理論變色點

M + In == MIn         

    達到指示劑變色點時:[MIn] = [In],log KMIn = pM

即:指示劑變色點時的pMep等于有色配合物 log KMIn的值。

         金屬指示劑一般都是有機弱酸,實際工作中考慮酸效應影響:                          

                  log KMIn’ =  pM                       (16)

          pH ­ ® log KMIn’ ­ ® pM ­

    因此,金屬指示劑不可能像酸堿指示劑那樣,有一個確定的變色點,而是隨著溶液 pH 不同而不同。

  理論選擇: pMep 與  pMsp盡可能一致,在計量點附近的 pM 突躍范圍內。

  實際選擇:(當前KMIn’ 不齊全,多采用實驗方法)

            (1)終點顏色變化敏銳    (2)結果準確度高(ET%?。?/font>

四. 金屬離子指示劑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封閉現象

1. KMIn’ KNIn’ > K’MY      

   如:(1) 滴定 Ca2+ 、Mg2+用 EBT 時, Fe3+ 、Al3+ 、Cu2+等有封閉作用,

          消除方法    少量 三乙醇胺掩蔽——Fe3+ 、Al3+

                       KCN 掩蔽 ——Cu2+ 、Ni2+ 、 Co2+

      (2) 滴定Al3+時,用二甲酚橙指示劑,MIn → In 反應慢

         采用反滴定法:

        Al3+(pH=3.5 )+ 過量 EDTA → 加熱煮沸(完全反應)→調 pH=5—6加二甲酚橙指示劑  → 用 Zn2+ 標液滴定

2. 僵化現象

    SMIn’小 或 KMIn’略大于KMIY’ ,使終點顏色變化不明顯,或反應緩慢,終點拖長,即可逆性差。

消除方法:加熱 或 加入有機溶劑使  SMIn ­

例:以磺基水楊酸為指示劑,滴定時先將溶液加熱到  50~70℃,然后滴定。

3. 氧化變質現象

     大多含有雙鍵,易被日光、氧化劑、空氣分解

     消除:加入鹽酸羥胺、抗壞血酸等還原劑(或配成固體混合物)

五. 常用金屬離子指示劑

(一)鉻黑 T (EBT)

       鉻黑 T屬于O, O’ — 二羥基偶氮類染料, 全名稱為:

       1- (1-羥基-2-萘偶氮) -6-硝基-2-萘酚-4磺酸鈉

      分子中的羥基 –OH 具有弱酸性,在水溶液中:

                        pK2=6.3         pK3=11.6 

                H2In-     ===    HIn2-     ===     In3-

                 紅              藍                橙              

               pH < 6          pH 8~11           pH > 12

       因大部分的M-EDTA 為紅色,適宜 pH 8~11 。

注意事項:

(1)固體穩定 ——常與NaCl 、KNO3等中性鹽制成混合物(1:100);

(2)水溶液不穩定,易聚合:

                 n H2In- == (H2In- ) n             棕色( pH < 6.5 時嚴重)

                聚合后,不能與金屬離子顯色

         消除方法:加入三乙醇胺減慢聚合速度

(3)堿性溶液中易被氧化退色

         消除方法:加入鹽酸羥胺等還原劑

(4)滴定Ca2+時, KCaIn 較?。?pH =10時, K Ca-EBT’ =3.7),終點時顏色變化不敏銳 (K’CaY > KMgY ;KMg-EBT > KCa-EBT’ )

         消除方法:加入少量 Mg-EDTA 。

2. 鈣指示劑(NN)

     2-羥基-1(2-羥基-4磺酸-1萘偶氮)-3-萘甲酸在水溶液中:

                        pK3=9.26         pK4=13.6 

                H2In2-     ===    HIn3-     ===     In4-

                酒紅             蘭               酒紅              

               pH < 8           pH 8~13          pH > 13

    使用 pH 范圍: pH 8~13

注意事項:類同EBT(1)液體不穩定,使用固體

                  (2)氧化變質

                  (3)終點不敏銳

3. 二甲酚橙(XO) —— 三苯甲基烷類

     一般用其四鈉鹽,紫色結晶,易溶于水,水溶液可穩定幾周(0.5% 2~3周)  

    適宜范圍: pH < 6.3(酸性)    

                      M-XO            XO

                     紅紫色            黃色( pH > 6.3時呈紅色)

應用: Bi3+ 、Th4+ 、Pb2+ 、Zn2+ 、Cd2+ 、Hg2+、Sc2+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檢驗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