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做風險評估的18個要點!

   2022-02-24 588
核心提示:對實驗室安全進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盡量避免發生實驗室安全事故。實驗室應進行風險評估,需要按照……(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對實驗室安全進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盡量避免發生實驗室安全事故。 實驗室應進行風險評估,需要按照下列內容進行評估:

一、化學、物理、生物等風險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相關實驗數據、過往資料、預防和治療方案等;


二、與實驗室本身或相關實驗室已發生的事故分析;借鑒過往和其他實驗室的案例;

三、實驗室常規活動和非常規活動過程中的風險,包括所有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和可能涉及的人員(如:合同方人員)的活動;實驗室的活動,例如檢測活動,采購,清洗器皿等都可能會有一定的風險,和這些活動相關的人員都要納入風險評估的范圍;

 

四、設施、設備等相關的風險;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的風險需要評估,包括設備本身的風險,和可能造成的風險;

五、適用于實驗動物相關的風險;某些實驗室會涉及到實驗動物;

六、人員相關的風險;比如人員的身體狀況、能力、可能影響工作的壓力等;

七、意外事件、事故帶來的風險;

八、被誤用和惡意使用的風險;

 

九、風險的范圍、性質和時限性,識別風險的范圍,性質和時限,有助于更好控制風險;集中主要力量對應風險;


十、危險發生的概率評估;

十一、可能產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

十二、確定可接受的風險;

十三、消除、減少或控制風險的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及采取措施后的殘余風險或新帶來風險的評估;

 

十四、運行經驗和所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的適應程度評估;


十五、應急措施及預期效果評估;

十六、為確定設施設備要求、識別培訓需求、開展運行控制提供的輸入信息;

十七、降低風險和控制危害所需資料、資源(包括外部資源)的評估;

十八、對風險、需求、資源、可行性、適用性等的綜合評估;

 

在以下情況,要重新進行風險評估:

采用新設備、材料、方法、人員、環境發生變化或者改變實驗室結構功能時;
包括物質存儲或使用的實驗室分區執行的任務發生改變之前;
變更檢驗工作流程;
發生安全事故或事件后。

 


風險控制措施:
在控制風險時,按有效順序選擇可以獲得的最有效的控制措施,順序如下:

 

消除來自實驗室的危險源;
采用替代物或者替代方法來減少風險;
隔離危險源來控制風險;
應用工程控制抑制或者減少接觸,如局部排風通風;
采用安全工作行為最小化接觸,包括改變工作方法;
采用其他有效控制危險源的方法不可行時,使用合適的個體防護裝備。

 

如果以上措施無法降低風險到可以接受的水平,需要停止工作。 



 
標簽: 風險評估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檢驗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