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規律
梨銹病病菌是以多年生菌絲體在檜柏枝上形成菌癭越冬,翌春3月份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發產生大量的擔孢子,擔孢子隨風雨傳播到梨樹上,侵染梨的葉片等,但不再侵染檜柏。梨樹自展葉開始到展葉后20天內最易感病,展葉25天以上,葉片一般不再感染。病菌侵染后約經6-10天的潛育期,即可在葉片正面呈現橙黃色病斑,接著在病斑上長出性孢子器,在性孢子器內產生性孢子。在葉背面形成銹孢子器,并產生銹孢子,銹孢子不再侵染梨樹,而借風傳播到檜柏等轉主寄主的嫩葉和新梢上,萌發侵入危害,并在其上越夏、越冬,到翌春再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上的冬孢子萌發產生的擔孢子又借風傳到梨樹上侵染危害,而不能侵染檜柏等。梨銹病病菌無夏孢子階段,不發生重復侵染,一年中只有一個短時期內產生擔孢子侵染梨樹。擔孢子壽命不長,傳播距離約在5千米的范圍內或更遠,當然這與風力、風向、地勢等有一定關系。
二、發病條件
1、轉主寄主:梨銹病病菌有轉主寄生的特性,必須在轉主寄主如檜柏、龍柏、歐洲刺柏等樹木上越冬,才能完成其生活史。若梨園周圍方圓5千米范圍內沒有檜柏、龍柏等轉主寄主,梨銹病則一般不能發生。
2、氣候狀況:春季梨樹萌芽展葉時,如有降雨,溫度適宜,冬孢子萌發,就會有大量的擔孢子飛散傳播,發病必重。此時的風力和風向都可影響擔孢子與梨樹的接觸,對發病輕重有很大關系。如果3月上中旬的氣溫高,冬孢子成熟早,冬孢子成熟后,若雨水多,冬孢子萌發,而此時梨樹尚未發芽,冬孢子萌發產生的擔孢子沒有侵染梨樹幼嫩組織的機會,發病就輕。若梨樹發芽前天氣干燥,氣溫又較低,冬孢子未萌發,而在梨樹展葉后氣溫高,雨水多,冬孢子大量萌發,則梨銹病發生就重。所以,2-3月份的氣溫高低,3月下旬至4月下旬的雨水多少,是影響當年梨銹病發生輕重的重要因素。
3、越冬病菌基數:在有檜柏、龍柏等樹木存在的情況下,如在檜柏、龍柏等轉主寄主樹上的越冬病菌基數大,初侵染源充足,梨銹病發生就嚴重,反之,則發病較輕。
4、種和品種抗性:梨的不同種和品種對銹病的抵抗力差異較大,一般中國梨最易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最抗病。
三、防治措施
1、清除轉主寄主:清除梨園周圍5千米以內的檜柏、龍柏等轉主寄主,是防治梨銹病最徹底有效的措施。在新建梨園時,應考慮附近有無檜柏、龍柏等轉主寄主存在,如有應全部清除,若數量較多,且不能清除,則不宜作梨園。
2、鏟除越冬病菌:如梨園近風景區或綠化區,檜柏等轉主寄主不能清除時,則應在檜柏樹上噴藥,鏟除越冬病菌,減少侵染源。即在3月上中旬(梨樹發芽前)對檜柏等轉主寄主先剪除病癭,然后噴布4-5波美度石硫合劑。
3、梨樹噴藥防治:在梨樹上噴藥,應掌握在梨樹萌芽期至展葉后25天內,即擔孢子傳播侵染的盛期進行。一般梨樹展葉后,如有降雨,并發現檜柏樹上產生冬孢子角時,噴1次20%粉銹寧乳油1500-2000倍液,隔10-15天再噴1次,可基本控制銹病的發生。若防治不及時,可在發病后葉片正面出現病斑(性孢子器)時,噴20%粉銹寧乳油1000倍液,可控制危害,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