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望蘭根腐病的防治

   2014-09-02 778
核心提示:是由一種稱藤倉赤霉菌(屬子囊菌門真菌)所致。其無性態為串珠鐮孢,屬半知菌類真菌。病菌以菌絲體、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
       是由一種稱藤倉赤霉菌(屬子囊菌門真菌)所致。其無性態為串珠鐮孢,屬半知菌類真菌。病菌以菌絲體、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殘體上越冬。其后垣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5-6年或長達10年,成為主要侵染源。病菌從根部傷口侵入,在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低溫高濕利于發病。該病也可由種子傳帶。此外,由于鶴望蘭具有粗大的肉質根,如果土壤的通透性差就會引起爛根,冬季氣溫低于5℃易轉化成根腐病。病初地上部梢生長緩慢,根和莖的蘗芽變成褐黑色腐爛,一段時間后,植株枯萎。葉片變成稻草色。剖開根后可見維管束中有褐變或出現褐色條紋斑狀病變。 
       防治措施:⑴苗期發病要及時松土提高地溫,增加土壤通透性。⑵病初噴灑或噴灌50%立枯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也可把上述藥劑配成藥土,撒在莖基部。⑶精心養護。冬季地溫應高于5℃,養護溫度應控制在20-30℃。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生產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