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豬的生理指標
階段 | 溫度C(范圍+-0.3C) | 呼吸率(次/分) | 心率(次/分) | |
初生豬 | 39 | 50~60 | 200~250 | |
1小時 | 36 |
|
| |
12小時 | 38 |
|
| |
24小時 | 38.6 |
|
| |
哺乳仔豬 | 39.2 |
|
| |
斷奶仔豬9~18kg | 39.3 | 25~40 | 90~100 | |
生長豬27~45kg | 39 | 30~40 | 80~90 | |
育肥豬45~90kg | 38.8 | 25~35 | 75~85 | |
母 豬 | 懷孕期 | 38.7 | 13~18 | 70~80 |
產前24小時 | 38.7 | 35~45 |
| |
產前12小時 | 38.9 | 75~85 |
| |
產前6小時 | 39 | 95~105 |
| |
第一頭仔豬出生 | 39.4 | 35~45 |
| |
產后12小時 | 39.7 | 20~30 |
| |
產后24小時 | 40 | 15~22 |
| |
產后1周 | 39.3 |
|
| |
斷奶后1天的母豬 | 38.6 |
|
| |
公豬 | 38.4 | 13~18 | 70~80 |
二、主要生產技術指標
發情周期 | 21天 | 全期成活率 | 90% |
懷孕期 | 114天 | 配種分娩率 | 85% |
哺乳期 | 21~28天 | 仔豬出生重 | 1.2~1.4kg |
斷奶至下次發情 | 3~10天 | 21日齡個體重 | 6kg |
母豬年產胎次 | 2.2胎 | 28日齡個體重 | 7.5~8kg |
經產母豬窩產活仔數 | 10頭 | 8周齡個體重 | 18Kg |
初產母豬窩產活仔數 | 8.5 | 24周齡個體重 | 93~100kg |
哺乳仔豬的成活率 | 92% | 母豬使用年限 | 3年(6—8胎) |
保育豬的成活率 | 96% | 公 :母比例 | 1:25 |
生長肥育豬成活率 | 98% | 公豬使用年限 | 4年 |
三、規模豬場豬群結構
豬群類別 | 生產母豬(頭) | |||||
存 欄 豬 數 (頭) |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
空懷配種母豬 | 25 | 50 | 75 | 100 | 125 | 150 |
妊娠母豬 | 51 | 102 | 156 | 204 | 252 | 312 |
分娩母豬 | 24 | 48 | 72 | 96 | 126 | 144 |
后備母豬 | 10 | 20 | 26 | 39 | 45 | 52 |
公豬(包括后備公豬)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哺乳仔豬 | 200 | 400 | 600 | 800 | 1000 | 1200 |
生長豬 | 216 | 438 | 654 | 876 | 1092 | 1308 |
育肥豬 | 495 | 990 | 1500 | 2010 | 2505 | 3015 |
合計存欄 | 1026 | 2058 | 3098 | 4145 | 5354 | 6211 |
全年上市商品豬 | 1612 | 3432 | 5148 | 6916 | 8632 | 10348 |
四、規模豬場環境參數
1、每頭豬占用豬欄地面面積建議值
豬類別 | 體重(公斤) | 每頭豬占用豬欄地面面積建議值(㎡) | 每圈頭數 | 采食寬度(平方厘米/頭) |
公豬 | 140—250 | 4—6 | 1 | 35—45 |
懷孕母豬 | 140—250 | 1.2—1.5 | 1 | 35—40 |
分娩母豬 | 130—200 | 1.3—1.5 | 1 | 40—50 |
奶仔豬 | 1.5—8.5 | 0.16—0.25 | 1窩 |
|
小豬(保育階段) | 8.5—35 | 0.3—0.32 | 8—12 | 18—22 |
中豬(生長階段) | 35—75 | 0.5—0.55 | 8—12 | 35 |
育肥豬(育成階段) | 75—100 | 0.9—1.2 | 8—12 | 35—40 |
2、各飼養段的適宜溫度和濕度
豬的類別 | 日齡 | 推薦的適宜溫度(℃) | 推薦的適宜濕度(%) |
仔豬 | 初生幾小時 | 32—35 | 60—75 60—80 |
7日以內 | 27—32 | ||
14日以內 | 23—27 | ||
14—28日以內 | 23—25 | ||
28—35日齡 | 25—26 | ||
保育豬 | 35—56日齡 | 21—23 | 60—80 |
56日齡以后 | 16—19 | ||
育肥豬 |
| 12—18 | |
公豬 |
| 10—18 | |
產仔母豬 |
| 18—22 | |
妊娠母豬 |
| 13—20 |
3、豬群需水量標準(公斤/頭,日)
豬群類別 | 總需水量 | 飲水量 |
種公豬 | 25 | 10 |
空懷配種母豬 | 25 | 12 |
帶仔哺乳母豬 | 60 | 20 |
斷奶仔豬 | 5 | 2 |
后備豬 | 15 | 6 |
育肥豬 | 15 | 6 |
五、飼料飼養參考表
飼養 階段 | 飼養周期(周) | 飼料種類 | 體重(KG) | 日增重 克/天 | 體重與投料量(KG) | 料肉比 |
體重 每頭每日投料量 | ||||||
哺乳期 | 3—4 | 教槽料:乳豬寶 | 1.2—8 | 200—240 | 0.6—1.0 (4周內投料總量) |
|
保育期 | 6—7 | 乳豬壯、S6020、S1811 | 8—35 | 340—470 | 0.6—1.0 (平均日投料量) | 1:1.5—1.80 |
生長期 | 10—12 | 852、S412或S413 | 35—75 | 600—785 | 自由采食 | 1:2.3—2.6 |
育肥期 | 3—4 | 三月肥、S414或SP414 | 75—100 | 720—1200 | 限料飼喂 2.2—2.5 自由采食 | 1:3.1—3.5 |
合計 | 22—27 |
| 100 | 675 |
| 2.8—2.9 |
六、豬場各階段豬只采食量
日齡(日) | 采食量度(kg/日) | 標準體重(kg) |
10 |
| 2 |
20 |
| 5.5~6 |
30 | 0.5 | 8~9 |
40 | 0.75 | 11~12 |
50 | 1.00 | 15 |
60 | 1.20 | 20 |
70 | 1.40 | 26 |
80 | 1.6~1.7 | 32 |
90 | 1.8~1.9 | 38 |
100 | 1.95~2.0 | 45 |
110 | 2.1~2.2 | 52 |
120 | 2.25~2.3 | 59 |
130 | 2.4~2.5 | 66 |
140 | 2.55~2.6 | 74 |
150 | 2.7~2.8 | 82 |
160 | 2.9~3.0 | 91 |
170 | 3.2~3.5 | 101 |
合計 | 252 | 101 |
1.豬良種有什么要求?
所謂良種,一般指生長快、品質好、抗逆性強、性狀穩定和適應一定地區自然條件,并適用于規?;B殖的品種。但具體到養殖戶,則應根據本身飼養的目的來確定。如果其生產目的是以生產肉質優良的產品為主,則我國許多地方豬種,如藍塘豬、太湖豬、寧鄉豬等就是良種;但其生產是以盈利為目的,則杜洛克、長白、大白,以及瘦肉型豬配套系就是良種。
2.我國地方豬種主要有哪些?種質特性如何?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氣候、飼料資源、膳食習慣等千差萬別,人們選種的要求不一樣,經過長期的自然與人工選擇,形成了許多各具特色的地方豬種。根據其起源、生產性能、外貌特點和生活環境等,將其分為六大類型,分別是華北型、華南型、華中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
3.我國飼養的瘦肉型豬種有哪些?典型特征和生產性能如何?
我國飼養的瘦肉型豬種主要有長白豬、大白豬和杜洛克豬等。
(1)長白豬。原產于丹麥,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著名瘦肉型品種,1964年引入我國。毛白色,頭狹長,顏面直,耳大前傾,背腰長,腹線平直而不松弛,前軀窄、后軀寬,呈流線型,肋骨16對~17對,大腿豐滿,蹄質稍纖細。性成熟較晚,母豬初產10頭左右,經產10頭~12頭,乳頭6對~8對。在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后備豬6月齡達90千克~100千克,屠宰率在72%左右,胴體瘦肉率66%。
(2)大白豬。原產于英國北部的約克郡及其臨近地區,屬大型瘦肉型品種。毛白色,體格大,體型勻稱,耳直立,背腰多微弓,四肢較高,后軀豐滿。性成熟較晚,繁殖率強,初產10頭,經產12頭,乳頭7對~8對。后備豬6月齡達100千克,屠宰率達74%左右,瘦肉率63.5%。
(3)杜洛克豬。原產于美國東北部的新澤西州。體質健壯,抗逆性強,飼養條件比其他瘦肉型品種低。毛棕紅色,深淺不一;頭小清秀,嘴筒短;耳中等大,略向前傾,耳尖下垂;背腰平直或稍弓,體軀寬厚,全身肌肉豐滿,后軀發達;四肢粗壯、結實,蹄呈黑色,多直立。繁殖性能稍低,初產8頭~9頭,經產10頭左右。乳頭5對~6對。前期生長慢,后期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肉質好,胴體瘦肉率達68%。
4.豬生長發育分哪幾個主要階段?
仔豬出生后,根據其生理特點和營養需要,通常將其劃分為哺乳期、保育期、生長肥育期等幾個階段,各階段采用不同的飼養管理措施。
(1)哺乳階段。仔豬出生至斷乳階段,一般為3周~5周。哺乳期仔豬處于生命早期,容易受外環境的影響而生病,飼養管理不善,會導致仔豬死亡。因此,加強哺乳期仔豬的飼養管理,是提高仔豬成活率和養豬效益的關鍵環節。
(2)保育階段。仔豬斷奶至保育結束這一階段,通常為5周。仔豬斷奶后失去與母豬共同生活的環境,加上飼料類型和環境發生改變,對其生長發育造成很大應激,這一階段豬只容易掉膘,體質虛弱,發病率增加,飼養管理不當容易形成僵豬,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斷乳后仔豬的飼養管理十分關鍵。
(3)生長肥育階段。仔豬保育結束進入生長舍飼養,直至出欄這一階段,一般為飼養7周左右(約70日齡~180日齡)。此階段是豬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養豬經營者獲得經濟效益高低的重要時期。飼養管理中應加強營養供給,提供充足潔凈的飲水,搞好舍內外的環境衛生和疫病防治工作,以保證豬只充分的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