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所谷物加工與品質調控團隊主持完成的“掛面提質節能與自動化制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榮獲2020年度中國農業科學院杰出科技創新獎。該成果立足小麥產業,深入生產實際,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鏈式發展,為保障掛面等傳統面制品有效供給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
針對掛面制造面臨著原料質量不穩定、干燥次品多能耗高、自動化程度低三大突出問題,成果構建了掛面用小麥及面粉評價模型,制訂了掛面用小麥及面粉標準;建立了基于產地和質量的小麥籽粒分類儲存方法;建成了小麥籽粒分類入倉系統;所制掛面柔韌性能穩定程度提高了51%,生產損耗下降了50%以上。發明了含水率、水分狀態和功耗等指標的在線監測平臺;創建了“油浸法”測定掛面水分狀態的方法;構建了掛面干燥動力學模型;采用自動控制技術分段精準控制掛面干燥的溫度和濕度;建成了排潮熱量可回收利用的新型掛面烘房;掛面水分均勻度比技術應用前提高了22%,干燥能耗降低了23%。發明了渦漩和面機、多定位壓延機、面桿柔性弧形擺動上架機構、立體袋自動包裝等裝備,建成了1500型掛面自動化生產線;日產能達到100噸/日,人均日產量25噸。技術成果在金沙河、今麥郎、益海嘉里、克明面業等掛面龍頭企業廣泛應用,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成果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件,登記軟件著作權2項,制定標準1項,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69篇,其中SCI/EI收錄31篇;獲美國谷物化學師學會年會最佳學生研究論文獎2次;獲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一等獎2項。成果實現了從小麥入倉到掛面出廠全程自動化,整體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
日期:2020-12-15
針對掛面制造面臨著原料質量不穩定、干燥次品多能耗高、自動化程度低三大突出問題,成果構建了掛面用小麥及面粉評價模型,制訂了掛面用小麥及面粉標準;建立了基于產地和質量的小麥籽粒分類儲存方法;建成了小麥籽粒分類入倉系統;所制掛面柔韌性能穩定程度提高了51%,生產損耗下降了50%以上。發明了含水率、水分狀態和功耗等指標的在線監測平臺;創建了“油浸法”測定掛面水分狀態的方法;構建了掛面干燥動力學模型;采用自動控制技術分段精準控制掛面干燥的溫度和濕度;建成了排潮熱量可回收利用的新型掛面烘房;掛面水分均勻度比技術應用前提高了22%,干燥能耗降低了23%。發明了渦漩和面機、多定位壓延機、面桿柔性弧形擺動上架機構、立體袋自動包裝等裝備,建成了1500型掛面自動化生產線;日產能達到100噸/日,人均日產量25噸。技術成果在金沙河、今麥郎、益海嘉里、克明面業等掛面龍頭企業廣泛應用,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成果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件,登記軟件著作權2項,制定標準1項,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69篇,其中SCI/EI收錄31篇;獲美國谷物化學師學會年會最佳學生研究論文獎2次;獲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一等獎2項。成果實現了從小麥入倉到掛面出廠全程自動化,整體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
日期: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