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食品安全局4月19日發布《某些含動物源成分加工食品健康風險科學建議》研究報告,對加工食品和普通食品中微生物生長主要影響因素進行了全面分析,這些因素包括:水分活度、酸堿度(pH值)、儲藏溫度和儲藏時間、加工過程、以及所涉及非熱加工條件。
報告中還提出:食品中致病菌存在情況對確定食品產生健康風險具有重要意義。另外,評價致病菌風險使用了兩種模型,分別是建立在數據記錄和歷史事件基礎上的"經驗數據模型"和考慮食品組分及加工條件對致病菌影響基礎上"決策模型".
經過風險評估后,將加工食品中致病菌風險劃分為高、中、低3類。低風險食品包括:面包、低水分含量餅干、糕點、糖果及巧克力制品、干面條、食品膳食補充成分、以及明膠膠囊殼,致病菌無法在這些食品中生長。經熱加工處理不會被再次污染的食品,如湯類罐頭、商業滅菌產品,都屬于低風險產品。高風險產品或潛在的高風險產品,指食品中可能含致病菌的產品,例如水分含量高、適于致病菌生長的食品。
歐洲食品安全局稱"有必要在現有缺乏約束的加工食品管理工作中引入和制定協調的歐共體健康風險管理機制".
日期:201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