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平穩過渡的關鍵之年。受非洲豬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上市場模式的不斷轉變和產業升級需求,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將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為更好地保障肉類食品安全,促進流通效率提升,提供安全、環保、節能、增效的冷鏈物流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穩步推進行業發展,2021年7月15日,中國肉類協會冷鏈物流分會于山東煙臺舉辦“2021第三屆肉類冷鏈物產業流發展論壇”。來自協會及高校、科研院所的領導和專家,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生產企業管理人員、技術骨干等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各方從肉類領域的冷鏈管理、制冷安全、冷凍冷藏新技術應用、制冷材料新發展路線、碳排放和氣候等行業重大問題出發介紹了冷鏈對肉類品質和食品安全的影響、冷鏈中速凍食品的發展趨勢和最新技術,并對冷鏈在保溫節能、碳減排環保方面的創新技術方案等關系民生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共同探討了新形勢下現代冷鏈高新技術在肉類產業中的實踐和應用。中國肉類協會冷鏈物流分會秘書長劉金煥主持本次論壇。
中國肉類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偉在致辭中表示,去年在雙疫情的背景下,全體行業人員共同努力,為全國人民肉制品保供保障工作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冷鏈物流產業受肉制品產業布局變化、肉制品生產配置升級、消費市場變化等方面影響,隨著需求量激增,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有機遇就有壓力,目前冷鏈物流產業面對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整體行業配置不足、人才隊伍缺失的現狀,仍有很多急需改善和發展的空間。對此他強調,下一步工作:一是增強政府對冷鏈物流的高度認識;二是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三是重視團體標準的建設等,他希望通過本次肉類冷鏈物流產業發展論壇的開展,增強行業間交流,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針對加快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話題向與會代表作主旨發言。他表示,國家發改委圍繞冷鏈物流做了大量工作,積極組織開展冷鏈物流骨干培訓等。目前,基礎設施顯著改善、技術裝備積極升級創新發展,行業監管持續優化。他希望各相關企業人員和行業專家可以在本次大會中為冷鏈物流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肉類協會冷鏈物流分會常務副會長、濟南維爾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增鑫,西安方欣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楊萬華,冰輪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執行總裁王強等行業代表為本次論壇發表致辭,共同預祝本屆冷鏈物流產業發展論壇圓滿成功。
上午主題論壇環節由中國肉類協會冷鏈物流分會執行會長肖大海主持
中國肉類協會副會長高觀從“十四五”肉類食品行業概況及冷鏈物流發展方面為與會代表作出解析。他表示,“十三五”期間,肉類行業呈現產量減少、結構變化、價格上漲、消費下降等特點。針對當前行業基礎不穩,大而不強的缺陷,“十四五”時期,我國肉類產業發展主要解決補短板、強弱項的問題——“穩豬、保禽、增牛羊”。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指引,通過肉類產業現代化建設,提升肉類供應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確保肉類供應安全。
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高級工程師張新玲從我國肉類加工行業冷鏈標準制定與實施的角度同與會代表作匯報。她表示,針對畜禽屠宰行業屠宰量降幅大的現狀,國家出臺了相關產業政策舉措和法規標準。對于團體標準,她建議要在國家標準基礎上提供可操作的規范,嚴于國家標準的引領性技術規范,做特色產品,區域品牌、團體品牌的產品標準。
中國肉類協會冷鏈物流分會常務副會長、濟南維爾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增鑫就后疫情時代的冷鏈物流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的話題,從冷鏈物流行業現狀、維爾康集團及冷鏈物流園區運營發展的做法及后疫情時代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趨勢與建議等方面發表觀點。他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嚴重影響進口冷凍食品的銷售,同時帶來多次消殺隱患多、周轉緩慢費用高、經營阻滯保供難等問題。并且行業還存在技術標準不成熟、設備設施陳舊老化、運輸成本整體偏高等情況。在此背景下,他預測,冷鏈物流仍是未來中國肉類流通的主渠道;加強冷鏈物流行業體系建設,出臺行業強制標準是勢在必行的趨勢;后疫情時代下,新建冷鏈物流園區建設成為一二三產融合的完整產業鏈保供體系。他建議,一是支持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示范園區做大做強;二是實行“三證”全國互認政策,停止下架手續齊全的進口冷鏈食品;三是將冷凍農產品列入綠色通道適用范圍,實現降本增效。
北京大學張信榮教授為與會代表們分享了肉類冷鏈物流中“超級冷鏈”技術,他指出,冷鏈物流領域目前處于挑戰性“變革時代”,傳統制冷技術存在共性問題,如環境中含氟、含氯工質;能源能效較低,出水溫度低等,需要對其進行宏觀評估與優化方法研究。
冰輪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會明從低碳發展、智匯冷暖,用科技護航肉類產業促進其快速發展的角度出發。他表示,冰輪環境以堅實的技術底蘊和制造基礎不斷研發探索,深入了解行業需求和發展方向,連續打造了一系列節能技術及創新產品。并推出了二氧化碳復合制冷系統、AIST撬塊化復疊制冷系統、紅水機組、智能立體凍結隧道、食品真空凍干設備、過冷水動態冰漿系統、基于制冷系統冷凝廢熱的全熱回收系統,以及冰輪智慧云平臺和能源管控系統等。
北自所(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高級銷售經理陳佳梁為代表們講解了食品冷鏈行業智能物流系統解決方案。首先介紹了該公司的發展歷程,其次就冷鏈物流自動化解決方案、穿梭式密集倉儲解決方案以及貨到人揀選系統解決方案等展開闡釋。他表示,該公司有著豐富的經驗,把前端和后端結合起來,為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
下午技術論壇環節由北京大學張信榮教授主持
華商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馬進以肉類冷鏈“第一公里”為主題為參與代表作演講。他指出,冷鏈是工業化/城市化時代肉類實現商品價值的基礎,肉類冷鏈“第一公里”是價值的起點,其核心是控制肉類本身的生化反應和外界微生物侵襲,通過溫度控制是“最天然”、最可靠、最經濟的技術路線,產業現狀卻不容樂觀,需要通過觀念更新和技術進步跟上城市化的發展步伐。
約克(中國)商貿有限公司高級系統工程師李進東,他同參會代表介紹了肉類產業升級的新方法。他強調了現代化養殖場環境控制要點為溫度控制,濕度控制,空氣氧含量控制,無人化、數字化管理等。為此,他分享了高溫系統、預冷間、冷藏庫制冷系統,速凍加工制冷系統、熱泵熱回收系統、食品加工間空調解決方案、全自動冷熱系統控制等生豬屠宰行業冷凍冷藏的解決方案。
西安方欣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楊萬華,就疫情下的批發與零售市場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話題進行分享。他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零售業受到很大沖擊,對此,以消費者為核心,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傳統的交易集散功能將進一步向冷鏈、倉儲功能轉化,向智慧化、溯源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同時,智慧農貿、生鮮超市將會在5G技術的支持下,獲得快速的發展機會。
巴斯夫亞太區特性材料部建筑行業市場經理劉瓊,她介紹了巴斯夫聚氨酯材料在畜牧養殖、食品加工、存儲、運輸、零售、餐桌等環節冷鏈中的應用。她表示,巴斯夫聚氨酯冷庫板的優勢在于環保性、耐久性、高阻燃、低導熱等方面。最后,她強調希望能創造化學新作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天津商業大學副院長劉斌同代表們探討了肉類產品冷加工技術的方案選擇問題。他針對制冷系統方面建議,對于食品加工企業的大中型制冷系統,例如屠宰和肉類加工、冰淇淋等奶制品加工企業,均宜采用氨制冷系統,配合低充注量技術、二氧化碳復合技術等,不僅能夠充分滿足日趨嚴格的安全監管,而且環保、高效、經濟;對于技術儲備而言,可以適當采用空氣制冷系統,適用溫度較低。目前實驗室的最低溫度可以達到-30℃,冷量達到7KW,COP可以達到0.74,和傳統的蒸汽壓縮系統在性能上相當。此外,他還詳細講解了強風速凍、磁場輔助速凍、超聲波輔助凍結、高壓輔助凍結技術、液氮/干冰速凍等速凍技術,以及空氣、水、微波、射頻、超聲波、高壓靜電場、真空等解凍技術。最后他強調,無論采用哪種工藝方法,只有實現裝備和工藝的自適應,才能推動肉產業的健康發展。
丹佛斯上海投資有限公司氣候方案工業制冷應用技術經理黃志華強調雙碳目標要求屠宰行業要有相應行動,通過電氣化、基礎設施、數字化、氣候變化、食物供給等方面的改善,共同助力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
冰輪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鶴森分享了創新型制冷系統和設備、創新型速凍設備、食品凍干設備、過冷水動態冰漿系統、制冷系統冷凝熱回收、冰輪智匯云及冷鏈消殺裝備等多種冷鏈技術設備。
鄭州凱雪冷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仁君介紹了凱雪的企業發展歷程,企業立足于節能、高效、環保的出發點,做到了產地到餐桌全程冷鏈的流通。同時他詳細講解了沸點隨壓力變化的真空預冷技術,以及其物聯網監控平臺。
冰山冷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楊富華同參會代表分享了BSMAU系列氨冰水裝置,紅水預冷技術,降膜機組+熱泵,技術集成應用,氨/CO2載冷、復疊技術,高壓浮球供液技術,余熱回收技術,低溫加工間除濕技術等冰山創新技術應用事例。公司旨在用新技術和新裝置促進肉類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中冷高科(北京)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紅介紹了氨系統、全氟桶泵系統、中冷低溫系統、中冷專利余熱回收沖霜系統等技術應用。他詳細將中冷水系統同氨系統、氟系統、傳統載冷劑進行了對比分析,并表示其核心優勢為安全、穩定和環保。
熠博照明系統(大連)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旭以屠宰加工車間及冷庫燈具的選用為話題,從優質照明的意義、評估照明質量的標準、選用高品質照明的重點、屠宰加工照明的要點以及冷庫用燈要點等方面,分析其產品的優勢。
中國肉類協會食品安全與肉類產業健康發展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梁淑珍就食品安全國家監管工作要點問題向與會代表作出闡釋。她強調,食品安全工作重點是政府于監管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幫助企業查找發現問題的源頭,依據法規、標準條款解決問題,彌補企業管理弱點,提高企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她表示,就行業共性問題及時提醒相關企業防患未然,從而敦促整個肉類行業減少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
本次論壇圍繞冷鏈物流領域的熱點和前沿問題深入探討和交流,參會的冷鏈物流專家、技術人員和企業精英,借此契機,學習、交流、合作,通過踴躍發言、集思廣益,為共同推進冷鏈物流發展建言獻策。
日期:2021-07-17
中國肉類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偉在致辭中表示,去年在雙疫情的背景下,全體行業人員共同努力,為全國人民肉制品保供保障工作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冷鏈物流產業受肉制品產業布局變化、肉制品生產配置升級、消費市場變化等方面影響,隨著需求量激增,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有機遇就有壓力,目前冷鏈物流產業面對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整體行業配置不足、人才隊伍缺失的現狀,仍有很多急需改善和發展的空間。對此他強調,下一步工作:一是增強政府對冷鏈物流的高度認識;二是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三是重視團體標準的建設等,他希望通過本次肉類冷鏈物流產業發展論壇的開展,增強行業間交流,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針對加快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話題向與會代表作主旨發言。他表示,國家發改委圍繞冷鏈物流做了大量工作,積極組織開展冷鏈物流骨干培訓等。目前,基礎設施顯著改善、技術裝備積極升級創新發展,行業監管持續優化。他希望各相關企業人員和行業專家可以在本次大會中為冷鏈物流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肉類協會冷鏈物流分會常務副會長、濟南維爾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增鑫,西安方欣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楊萬華,冰輪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執行總裁王強等行業代表為本次論壇發表致辭,共同預祝本屆冷鏈物流產業發展論壇圓滿成功。
上午主題論壇環節由中國肉類協會冷鏈物流分會執行會長肖大海主持
中國肉類協會副會長高觀從“十四五”肉類食品行業概況及冷鏈物流發展方面為與會代表作出解析。他表示,“十三五”期間,肉類行業呈現產量減少、結構變化、價格上漲、消費下降等特點。針對當前行業基礎不穩,大而不強的缺陷,“十四五”時期,我國肉類產業發展主要解決補短板、強弱項的問題——“穩豬、保禽、增牛羊”。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指引,通過肉類產業現代化建設,提升肉類供應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確保肉類供應安全。
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高級工程師張新玲從我國肉類加工行業冷鏈標準制定與實施的角度同與會代表作匯報。她表示,針對畜禽屠宰行業屠宰量降幅大的現狀,國家出臺了相關產業政策舉措和法規標準。對于團體標準,她建議要在國家標準基礎上提供可操作的規范,嚴于國家標準的引領性技術規范,做特色產品,區域品牌、團體品牌的產品標準。
中國肉類協會冷鏈物流分會常務副會長、濟南維爾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增鑫就后疫情時代的冷鏈物流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的話題,從冷鏈物流行業現狀、維爾康集團及冷鏈物流園區運營發展的做法及后疫情時代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趨勢與建議等方面發表觀點。他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嚴重影響進口冷凍食品的銷售,同時帶來多次消殺隱患多、周轉緩慢費用高、經營阻滯保供難等問題。并且行業還存在技術標準不成熟、設備設施陳舊老化、運輸成本整體偏高等情況。在此背景下,他預測,冷鏈物流仍是未來中國肉類流通的主渠道;加強冷鏈物流行業體系建設,出臺行業強制標準是勢在必行的趨勢;后疫情時代下,新建冷鏈物流園區建設成為一二三產融合的完整產業鏈保供體系。他建議,一是支持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示范園區做大做強;二是實行“三證”全國互認政策,停止下架手續齊全的進口冷鏈食品;三是將冷凍農產品列入綠色通道適用范圍,實現降本增效。
北京大學張信榮教授為與會代表們分享了肉類冷鏈物流中“超級冷鏈”技術,他指出,冷鏈物流領域目前處于挑戰性“變革時代”,傳統制冷技術存在共性問題,如環境中含氟、含氯工質;能源能效較低,出水溫度低等,需要對其進行宏觀評估與優化方法研究。
冰輪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會明從低碳發展、智匯冷暖,用科技護航肉類產業促進其快速發展的角度出發。他表示,冰輪環境以堅實的技術底蘊和制造基礎不斷研發探索,深入了解行業需求和發展方向,連續打造了一系列節能技術及創新產品。并推出了二氧化碳復合制冷系統、AIST撬塊化復疊制冷系統、紅水機組、智能立體凍結隧道、食品真空凍干設備、過冷水動態冰漿系統、基于制冷系統冷凝廢熱的全熱回收系統,以及冰輪智慧云平臺和能源管控系統等。
北自所(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高級銷售經理陳佳梁為代表們講解了食品冷鏈行業智能物流系統解決方案。首先介紹了該公司的發展歷程,其次就冷鏈物流自動化解決方案、穿梭式密集倉儲解決方案以及貨到人揀選系統解決方案等展開闡釋。他表示,該公司有著豐富的經驗,把前端和后端結合起來,為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
下午技術論壇環節由北京大學張信榮教授主持
華商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馬進以肉類冷鏈“第一公里”為主題為參與代表作演講。他指出,冷鏈是工業化/城市化時代肉類實現商品價值的基礎,肉類冷鏈“第一公里”是價值的起點,其核心是控制肉類本身的生化反應和外界微生物侵襲,通過溫度控制是“最天然”、最可靠、最經濟的技術路線,產業現狀卻不容樂觀,需要通過觀念更新和技術進步跟上城市化的發展步伐。
約克(中國)商貿有限公司高級系統工程師李進東,他同參會代表介紹了肉類產業升級的新方法。他強調了現代化養殖場環境控制要點為溫度控制,濕度控制,空氣氧含量控制,無人化、數字化管理等。為此,他分享了高溫系統、預冷間、冷藏庫制冷系統,速凍加工制冷系統、熱泵熱回收系統、食品加工間空調解決方案、全自動冷熱系統控制等生豬屠宰行業冷凍冷藏的解決方案。
西安方欣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楊萬華,就疫情下的批發與零售市場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話題進行分享。他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零售業受到很大沖擊,對此,以消費者為核心,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傳統的交易集散功能將進一步向冷鏈、倉儲功能轉化,向智慧化、溯源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同時,智慧農貿、生鮮超市將會在5G技術的支持下,獲得快速的發展機會。
巴斯夫亞太區特性材料部建筑行業市場經理劉瓊,她介紹了巴斯夫聚氨酯材料在畜牧養殖、食品加工、存儲、運輸、零售、餐桌等環節冷鏈中的應用。她表示,巴斯夫聚氨酯冷庫板的優勢在于環保性、耐久性、高阻燃、低導熱等方面。最后,她強調希望能創造化學新作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天津商業大學副院長劉斌同代表們探討了肉類產品冷加工技術的方案選擇問題。他針對制冷系統方面建議,對于食品加工企業的大中型制冷系統,例如屠宰和肉類加工、冰淇淋等奶制品加工企業,均宜采用氨制冷系統,配合低充注量技術、二氧化碳復合技術等,不僅能夠充分滿足日趨嚴格的安全監管,而且環保、高效、經濟;對于技術儲備而言,可以適當采用空氣制冷系統,適用溫度較低。目前實驗室的最低溫度可以達到-30℃,冷量達到7KW,COP可以達到0.74,和傳統的蒸汽壓縮系統在性能上相當。此外,他還詳細講解了強風速凍、磁場輔助速凍、超聲波輔助凍結、高壓輔助凍結技術、液氮/干冰速凍等速凍技術,以及空氣、水、微波、射頻、超聲波、高壓靜電場、真空等解凍技術。最后他強調,無論采用哪種工藝方法,只有實現裝備和工藝的自適應,才能推動肉產業的健康發展。
丹佛斯上海投資有限公司氣候方案工業制冷應用技術經理黃志華強調雙碳目標要求屠宰行業要有相應行動,通過電氣化、基礎設施、數字化、氣候變化、食物供給等方面的改善,共同助力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
冰輪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鶴森分享了創新型制冷系統和設備、創新型速凍設備、食品凍干設備、過冷水動態冰漿系統、制冷系統冷凝熱回收、冰輪智匯云及冷鏈消殺裝備等多種冷鏈技術設備。
鄭州凱雪冷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仁君介紹了凱雪的企業發展歷程,企業立足于節能、高效、環保的出發點,做到了產地到餐桌全程冷鏈的流通。同時他詳細講解了沸點隨壓力變化的真空預冷技術,以及其物聯網監控平臺。
冰山冷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楊富華同參會代表分享了BSMAU系列氨冰水裝置,紅水預冷技術,降膜機組+熱泵,技術集成應用,氨/CO2載冷、復疊技術,高壓浮球供液技術,余熱回收技術,低溫加工間除濕技術等冰山創新技術應用事例。公司旨在用新技術和新裝置促進肉類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中冷高科(北京)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紅介紹了氨系統、全氟桶泵系統、中冷低溫系統、中冷專利余熱回收沖霜系統等技術應用。他詳細將中冷水系統同氨系統、氟系統、傳統載冷劑進行了對比分析,并表示其核心優勢為安全、穩定和環保。
熠博照明系統(大連)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旭以屠宰加工車間及冷庫燈具的選用為話題,從優質照明的意義、評估照明質量的標準、選用高品質照明的重點、屠宰加工照明的要點以及冷庫用燈要點等方面,分析其產品的優勢。
中國肉類協會食品安全與肉類產業健康發展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梁淑珍就食品安全國家監管工作要點問題向與會代表作出闡釋。她強調,食品安全工作重點是政府于監管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幫助企業查找發現問題的源頭,依據法規、標準條款解決問題,彌補企業管理弱點,提高企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她表示,就行業共性問題及時提醒相關企業防患未然,從而敦促整個肉類行業減少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
本次論壇圍繞冷鏈物流領域的熱點和前沿問題深入探討和交流,參會的冷鏈物流專家、技術人員和企業精英,借此契機,學習、交流、合作,通過踴躍發言、集思廣益,為共同推進冷鏈物流發展建言獻策。
日期:202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