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質標所檢測技術研究室團隊在環境領域TOP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F: 8.071)上發表了題為“Tissue distribution of phthalates in celery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forbid associated dietary exposure”的論文。研究以芹菜為模式植物,分析了鄰苯二甲酸酯(PAEs)類塑化劑在芹菜不同組織中的分布特征,比較了不同栽培季節和栽培模式下PAEs吸收途徑的差異,并對芹菜中PAEs的膳食暴露風險做了評估。本研究為掌握PAEs在蔬菜栽培過程中的遷移規律、潛在風險和源頭控制提供數據支持。
PAEs增塑劑常用作農用地膜等塑料制品中,作為一種典型的環境激素,PAEs攝入人體將對生殖健康造成危害。以往的研究主要關注于蔬菜根部遷移造成的PAEs累積,而忽略了葉面傳輸對蔬菜莖葉中PAEs的富集,對于PAEs在不同栽培模式和栽培季節下蔬菜中的累積特性和遷移途徑尚不清晰。
本研究利用氣相色譜串聯質譜儀(GC-MS/MS),對張家口和山東德州地區芹菜樣品中的16種PAEs進行了定量分析。基于PAEs在芹菜中葉/莖濃度比值,結合數據多元統計分析等手段,分析了不同栽培季節和栽培模式(溫室栽培和露天栽培)下,芹菜吸附PAEs的主要途徑。揭示了葉面遷移是PAEs進入芹菜的主要途徑,在低溫條件下,根部富集貢獻率相對更大。采用危害指數法(HI)、暴露邊界值(MOE)法和終生致癌風險模型(CR),進一步評估了芹菜中PAEs對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風險。以上研究結果為蔬菜種植過程中PAEs的質量安全風險防控提供了基礎科學依據。
質標所檢測技術研究室趙芳博士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李成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馬智宏研究員為項目的開展實施提供了指導和支持,平華、何昭穎等研究室人員也參與了部分工作。該研究得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的資助。
日期:2021-11-10
PAEs增塑劑常用作農用地膜等塑料制品中,作為一種典型的環境激素,PAEs攝入人體將對生殖健康造成危害。以往的研究主要關注于蔬菜根部遷移造成的PAEs累積,而忽略了葉面傳輸對蔬菜莖葉中PAEs的富集,對于PAEs在不同栽培模式和栽培季節下蔬菜中的累積特性和遷移途徑尚不清晰。
本研究利用氣相色譜串聯質譜儀(GC-MS/MS),對張家口和山東德州地區芹菜樣品中的16種PAEs進行了定量分析。基于PAEs在芹菜中葉/莖濃度比值,結合數據多元統計分析等手段,分析了不同栽培季節和栽培模式(溫室栽培和露天栽培)下,芹菜吸附PAEs的主要途徑。揭示了葉面遷移是PAEs進入芹菜的主要途徑,在低溫條件下,根部富集貢獻率相對更大。采用危害指數法(HI)、暴露邊界值(MOE)法和終生致癌風險模型(CR),進一步評估了芹菜中PAEs對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風險。以上研究結果為蔬菜種植過程中PAEs的質量安全風險防控提供了基礎科學依據。
質標所檢測技術研究室趙芳博士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李成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馬智宏研究員為項目的開展實施提供了指導和支持,平華、何昭穎等研究室人員也參與了部分工作。該研究得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的資助。
日期: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