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業在意大利國內經濟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排名僅次于機械制造業的第二大產業部門。目前意大利國內食品加工業所雇用的員工總數達40萬人,每年實現的營業總額高達1270億歐元,占全國工業生產總值的11%至12%左右。意大利食品聯合會(FEDERALL MENTARE)是意大利食品加工業的領導機構,下轄17個行業協會,擁有3萬家會員企業,從業規模達35萬人,擔負著意大利70%的農產品加工業務。
一、意大利食品加工行業多為中小型企業
與意國內其他行業相比,意大利食品加工企業分布呈現分散狀態,其中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經營活動的微型加工企業然占據著壟斷性地位。
此外,意大利國內從事糕點和外賣食品加工等企業所雇用的員工總數達7萬人。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意大利食品加工業中大型企業數量卻十分有限。
目前意大利雇員超過20人以上的食品加工企業僅有2719家;雇員超過250人以上的大型食品加工企業總數更少,僅有數家,而其中個別龍頭企業在世界食品加工市場上占據著壟斷地位。
總體上,意大利農產品生產行業的發展程度要低于其他歐洲國家,如臨近的法國。相反,意大利食品加工業的發展程度要優于其他歐洲國家,因而該行業所創造的附加值也十分可觀。意大利食品加工業所創造的高利潤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其國內農產品生產行業盈利不足的現象。
正是出于這個原因,意大利每年均要自國外進口大量的農產品。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意大利食品加工業在進出口貿易上卻表現出極強的競爭力,并一直維持規模可觀的順差。然而,如果將意大利農產品生產行業和食品加工業的進出口貿易進行對比,則會發現意大利的貿易逆差規模一直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
二、意大利食品加工業重視食品安全
意大利政衛生部、中小農場主協會及消費者協會對本國生產的水果和蔬菜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意大利新鮮食品的化學殘留物含量在歐洲是最低的,占總數98%的新鮮食品化學殘留量低于法律規定的標準,而且占總數65%的食品不含有任何化學殘留物。因此意大利成為食品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其食品安全性在居歐洲第二,僅次于英國,但領先排名其后的希臘和丹麥。
三、意大利消費者對食品質量要求嚴格
具有意大利獨特風格的飲食和烹調是以谷物(主要是硬小麥)、品種繁多的蔬菜(其中包括多種在地中海特有氣候條件下生產的蔬菜)、各種乳制品以及蔗糖為基本食材來制作完成的。
作為古羅馬美食文化的直接繼承者,各種具有意大利典型風格的飲食和烹調,如比薩餅、各種面食、冰激凌等食物深受歐洲各國消費者的喜愛。
特別應該指出的是,近幾年來世界發達國家普通家庭用于購買食品的開支在其家庭總預算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趨勢,但意大利例外,其普通家庭用于購買食品的開支在其家庭總預算中所占比重仍呈上升趨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意大利普通家庭認為有必要為購買高品質的食品支付更高的費用。
事實上,意大利是所謂的“慢食”文化的創造者和倡導者,旨在大力推動和鼓勵老百姓在足夠長時間內、在緩慢的氣氛下享用食物,同時要盡可能地享用高品質食物。
由于現今意大利經濟飽受危機的沖擊,目前還很難預測其所倡導的“慢食”文化是否能夠得以維系。鑒于意大利蒙蒂政府推出了執行力度極其嚴厲的緊縮政策,其結果將不可避免地會對該國家庭的購買和消費能力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大型超級市場在意大利食品零售市場上所占有的份額尚處于較低水平。相反各種為臨近住戶開設的、諸如面包店、新鮮蔬菜和水果零售店等小型便利食品店在意國內的分布仍然很高。這導致意大利普通家庭在購買食品方面一般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意大利人習慣于每天傍晚到超市進行購買。
事實上,目前意大利大型超級市場銷售的食品總額在其國內所有流通渠道銷售的食品總額中所占比重僅為58.3%左右,相比臨近的法國,該比重則高達70%以上。
四、意大利食品加工三大產品:乳品、糖果和葡萄酒
在意大利食品加工行業中,乳品、糖果和葡萄酒是營業額最高的產品,在意大利食品加工業營業總額中所占比重高達30%。其他營業額排名其次產品依次為熟肉制品(帕爾馬火腿、薩拉米香腸等)、牛肉、動物飼料、家禽產品、蔬菜罐頭及果汁、面食制品、礦泉水和蘇打飲料、橄欖油和植物種子、兒童營養食品、面包糕點、啤酒、咖啡、速凍食品、魚產品以及大米等。
1,意大利乳品生產與出口
在意大利食品加工業中,奶制品生產企業普遍具有創造高附加值能的典型特征。鑒于意大利奶制品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一直維持結構性逆差,使其被迫將生產重心轉移能帶來高利潤的少數幾種奶制品,尤其是某些名牌奶酪及某些鮮奶制品上。至于其他奶制品,意大利企業則會積極尋求從國外進口。
目前意大利乳品企業生產的奶酪產品種類多達450個,但只有35個屬于名牌產品。意大利Parmigiano Reggiano公司和Grana Padano公司兩家企業所生產的奶酪產量占全國奶酪總產量的70%多。上述兩家公司生產奶酪約30%左右用于出口,貿易額達7.75歐元,占意大利奶酪年出口總額(約19億歐元)的40%左右,在國際市場贏得了極高的知名度。
按出口量計算,意大利乳制品生產企業出口量最大的是牛奶為原料生產的名為mozzarella的鮮奶酪,其每年的出口量高達10.8萬噸,而意大利其他奶酪產品的年出口總量為26萬噸。
這里應該特別指出的是,在歐洲地區出產的奶酪產品排行榜上,排名前三位的是原產地為意大利的奶酪,這三個品牌分別為Grana、Parmesan及Jambon de Parme。這三個品牌的奶酪產品所實現的年營業額高達25億歐元。
2,意大利糖果產品生產與出口
鑒于生產糖果產品所需基本原料如蔗糖、可可豆、榛子等在意大利本地產量有限,意大利糖果產品廠家主要憑借掌握的獨家技藝和訣竅生產出利潤高、競爭強的名牌產品。
在意大利糖果產品企業中,比較知名的有費列羅(Ferrero)家族企業,旗下擁有和生產Ferrero、 Nutella、Kinder、Mon Chéri及Tic-Tac等享譽世界的系列品牌糖果和甜食產品。
按營業額計算,費列羅集團是意大利第一大食品生產企業。盡管費列羅集團在意大利的營業額僅占其在世界營業總額中的30%,但一數字卻占意大利糖果制品廠家營業總額的20%。
此外,Perfetti Van Melle集團則是意大利另一家重要的糖果產商,旗下擁有和生產Chupa Chups以及Mentos等馳名全球的系列品牌。如按營業額計算,Perfetti Van Melle集團年營業總額達22億歐元,是意大利第二大食品生產企業。
3,意大利是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國
雖然意大利葡萄種植總面積在世界排名第三,但卻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意大利葡萄酒最大出口市場分別為德國和美國。
按出口量計算,意大利仍超過法國而成為世界第一大葡萄酒出口國。但如按出口額計算,意大利在世界葡萄酒出口國排行榜上的位置則遠落后于法國:2010年意大利葡萄酒出口為44億歐元,而同期法國葡萄酒出口則高達76億歐元。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自2008年以來,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意大利葡萄酒對美國出口一直呈低迷狀態,從而導致意大利葡萄酒生產企業不得不通過降價方式來維持出口市場份額。
4,意大利面食產品的生產和出口
意大利各種面食制品生產企業每年營業額達45億歐元。此類產品的生產業務基本上由一家名為百味來集團(Barilla)的家族企業所壟斷。百味來集團每年在意營業額超過16億歐元,在世界的營業總額則高達40多億歐元。
5,意大利食品加工業出口持續增長
盡管意大利經濟飽受債務危機沖擊,但其食品加工業的出口仍維持逆勢增長趨勢,出口總規模逾300億歐元,這一數字甚至超過意大利汽車制造業的出口總額,繼而成為意大利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2011年意大利食品加工業中的奶酪產品出口增長21%;橄欖油出口增長9%;面食制品出口增長8%;烘烤食品和冷凍鮮肉產品出口增長7%;酒類出口增長達21%。
從出口目的地看,2011年意大利食品加工業向歐盟國家出口增長6%,向歐洲聯盟以外國家出口增長15%。
6,意大利對華食品出口呈快速增長趨勢
2011年意大利食品加工業向中國出口達2.48億歐元,同比增長30%,其中葡萄酒出口6700萬歐元,同比增長63%,出口增長最高的是氣泡葡萄酒,出口量達760萬瓶,同比增長235%;糖果和餅干食品出口達1000萬歐元,同比上升20%;面食產品出口530萬歐元,同比增長60%;奶酪產品出口270萬歐元,同比增長42%。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意大利食品加工業產品生產總量將增長8%左右,生產總值將達1300億歐元,同比增長為10%左右。因此意大利食品對華出口也將繼續維持較強上升態勢。
五、意大利食品加工企業尋求合并和重組
企業分布呈現過度分散狀況是當今意大利國內食品加工業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現象。事實上,意大利國內食品加工業大多創立于二戰后至六十年代初,這些企業有時是依賴一位關鍵人物或憑借一個家庭所掌握的特有生產技能,通過大規模工業生產的方式發展而來,如在商業經營上獲得極大成功的百味來集團(該公司1971年被創始人家族出售給其他投資人,20年后再次以收購方式重返創始人家族手中)、費列羅集團以及專門從事肉制品生產的Luigi Cremonini集團等幾家意大利重要家族型食品生產企業的創業史,即均符合上述情況。
意大利食品加工業曾發生過大型企業破產事件:帕瑪拉特集團(Parmalat),一家由家族控制、具有跨國規模的奶制品企業,在經歷40年發展后由于經營不善而于上世紀九十年底末突然倒閉,使得眾多債權銀行和小股東血本無歸。經過一些債權銀行重新注資后,帕瑪拉特集團的財務狀況才有所改善。
2011年,法資拉克塔利斯奶制品集團(Lactalis)宣布出資33.75億歐元收購意大利帕瑪拉特公司71%的股份。鑒于拉克塔利斯集團此前已收購并持有帕馬拉特集團近29%的股份,此次收購使該集團達到完全并購帕馬拉特集團之目的。拉克塔利斯集團因此也一舉成為年銷售額達140億歐元、世界排名第一的奶制品生產集團。這起由外資收購帕馬拉特集團的案例在意大利國內引起了如何保護本國食品加工企業資本控股問題的激烈討論。
目前意大利食品加工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且企業數量過多:意大利食品加工企業總數比英國食品加工企業多10倍。
此外,意大利部分家族食品加工企業在短期內將會遇到繼承問題以及食品加工業發展趨勢要求企業間展開必要的合并和重組問題,以便能夠豐富和拓展產品線。這些變化將不可避免地會引起來自意大利本國及世界各地投資者的密切關注。
盡管意大利食品加工業目前基本上以向本國市場提供高品質食品為主,但出口在這些企業產品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而且它們所掌握的獨有生產技能也日益被其他國家食品企業所模仿和借鑒,已無優勢可言。
不排除在不遠的將來,歐洲各國居民飲食習慣逐步統一化。意大利食品加工業出于經營發展考慮,不僅需要維持生產高利潤產品能力,還需考慮在國外拓展其產品市場。因此,意大利企業必須考慮未來企業間開展合并和重組以及外國資本注資和參股要求。
六、意大利食品加工業擁有的知名品牌
意大利食品加工企業擁有為數眾多的名牌產品,下面介紹的是其中幾個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品牌。
1,費列羅巧克力(FERRERO ROCHER)
意大利費列羅集團(FERRERO)是全球第四大巧克力制造商,擁有系列優質創新產品,費列羅巧克力(FERRERO ROCHER)更是享譽全球的知名品牌。該集團由Pietro Ferrero先生于1946年時創立于意大利北部,多年來一直保持著純粹的家族式經營方式,至今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并成為一家享譽世界的的跨國企業,擁有一系列獨創的名牌優質產品。
該集團最著名的產品要數費列羅榛果威化巧克力:采用多層式用料,外包巧克力碎果仁,里面有威化、軟巧克力和一粒完整的榛子,帶來多重口感的享受。每顆費列羅榛果威化巧克力都選用金箔紙獨立包裝,陳放在紙質或透明禮盒內,裝潢典雅華貴。
2,百味來面食產品(BARILLA)
百味來集團(BARILLA)是一家馳名世界的意式面食產品制造商,全球年營業額40多億歐元。該集團旗下所生產的一系列知名產品包括:百味來通心粉、紫蘇調味醬、紅辣椒調味醬、波倫亞調味醬、意式煙斗形通心粉、熱那亞調味醬等。
3,馬蒂尼酒(MARTINI)
馬蒂尼(MARTINI)是全球銷量位居前列的開胃酒品牌,在歐洲開胃酒產品價值位列前三。馬天尼酒由企業家亞歷桑德羅·馬蒂尼(Alessandro Martini)于1863年創于意大利都靈。如今馬蒂尼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開胃酒品牌之一。這家公司旗下有馬蒂尼紅威末酒(MARTINI ROSSO)、馬蒂尼白威末酒(MARTINI BIANCO)以及馬蒂尼干威末酒(MARTINI DRY)等三款暢銷全球的主打產品。
目前,馬蒂尼是百加得集團(BACARDI)屬下的著名品牌之一。
4,拉瓦查咖啡(LAVAZZA)
拉瓦查咖啡(LAVAZZA)創立于20世紀初期,目前該品牌幾乎已成為意大利獨創的蒸餾咖啡代名詞。Lavazza通過不同品種咖啡的搭配藝術,制作出美味咖啡。
在過去的100多年間,這一理念使得拉瓦查公司受益匪淺,并逐漸成為意大利國內咖啡市場的主導潮流。目前拉瓦查咖啡已銷往世界70多個國家。它不僅向世人介紹Espresso(蒸餾咖啡)這一傳統的意大利飲品,同時也向市場推廣其全系列咖啡產品和以咖啡為主要成分的綜合飲品,以滿足不同階層、不同場合、不同口味和不同制作之需要。
目前,拉瓦查品牌隸屬于美資控股的卡夫食品集團。
5,世家蘭迪咖啡(SEGAFREDO ZANETTI)
世家蘭迪咖啡(SEGAFREDO ZANETTI)是意大利第二大蒸餾咖啡品牌,以純正的意式咖啡聞名全球。隨著1988年全球第一家連鎖咖啡店開業,世家蘭迪咖啡將其純正的意式蒸餾咖啡推廣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家蘭迪咖啡已在全球40多個國家設有450多家分店。其連鎖咖啡店的濃縮咖啡從意大利原裝進口、以精心挑選的咖啡豆為原料,嚴格按照專業的配比、統一的制作方法,為消費者提供純正的意式咖啡。世家蘭迪蒸餾咖啡具有榛子色、細膩稠密的奶油,味道濃烈、醇厚且甘苦具有的完美口感。
6,奧尼橄欖油(OLITALIA)
奧尼橄欖油公司(OLITALIA)創于半個多世紀前,擁有數十年的食用油生產經驗,隸屬克雷莫尼尼集團(Cremonini)旗下。克雷莫尼尼家族三代從事橄欖油生產,致力于將意大利最好的油品推銷到全世界。
奧尼橄欖油目前是意大利國內第一大橄欖油品牌,公司年產食用橄欖油逾9000萬升。奧尼橄欖油系列產品暢銷世界131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2500萬客戶,是有史以來銷售最廣的橄欖油品牌。
日期:201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