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食品安全大家談第11期--貝因美等品牌部分嬰幼兒罐裝魚類食品汞超標

   2013-05-13 食品伙伴網637
核心提示:貝因美、亨氏、旭貝爾等品牌的部分嬰幼兒罐裝魚類食品檢測汞含量超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GB10770-2010
    貝因美、亨氏、旭貝爾等品牌的部分嬰幼兒罐裝魚類食品檢測汞含量超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GB10770-2010)對汞的要求是不超過0.02mg/kg,而此次監測發現的問題樣品平均監測值為0.03mg/kg,超標量為0.01mg/kg。經初步調查,魚泥、魚酥罐裝食品汞超標的原因是企業使用的深海旗魚和金槍魚原料帶入。為此,涉事企業立即召回問題產品。同時,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專家科學評估后表示,“不會對嬰幼兒造成健康影響”。
 
    食品伙伴網食品信息服務中心5月2-13日策劃了食品安全大家談第11期《貝因美等品牌部分嬰幼兒罐裝魚類食品汞超標》討論話題,網友就涉及到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感謝參與此次討論的網友!http://bbs.foodmate.net/thread-657538-1-1.html
 
    一、企業應該加強原物料進料檢驗和出廠檢驗。
 
    網友“keke200602814”表示,“企業應該加強原物料進料檢驗和出廠檢驗,做到應有的責任”對此,網友“仲華”、“奈何橋孤魂”、“陌上花yn”、“wangmeizi”等表示贊同。網友“向慧琳”分析表示,“汞超標,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嬰幼兒食用,都是有毒害的,當然也可能是在水質中就含有汞。那么,入廠的時候,進門關難道形同虛設?出廠的時候也沒有檢驗碼?說到底,企業的道德責任和環境都有很大原因,重要是怎么從源頭控制,至于說召回那都是后話了”。網友“yifan1117”表示,“我覺得企業應該從原料,工藝進行系統的分析,確認一下源頭是來自哪里,估計可能和原料產地有關,以后在原料選擇上可能需要注意。另外,現在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企業在選擇原料時一定需要注意”。網友“lpy1305”表示,“在環境污染異常嚴峻的今天,深海食肉魚類中除了汞之外,說不定還有其他有害物質聚集量很高,避免這類現象,我覺得最好的辦法是慎用處于食物鏈上層的動物來制作嬰幼兒食品。這類動物都是可以找到代替品的”。針對網友lpy1305的分析,網友“hsz178”、“satellite”等表示贊同。網友“lemon”補充分析關于“魚類原料的選擇問題”表示,“養殖魚相比,深海魚的重金屬含量要高很多。不少網友提到該魚處于食物鏈頂端,易富集重金屬,補充一點就是,魚的年齡越長也重金屬含量也越高。不少人覺得野生就好,從重金屬角度來看,正好相反”。
 
    網友“hunanmimi”表示,“原料帶入的解釋十分牽強。作為一個知名的嬰幼兒食品生產企業,產品從研發、原輔料的選擇、生產過程監控等方面是有嚴格的篩選、驗證、確認的。在批量生產前是經過型式檢驗的,同時每年的監督檢驗,這個問題是很容易就發現的。出現這樣的問題,為什么總在媒體曝光后才想著站出來,還以哪些牽強的理由來解釋,這個中原因還是企業家們良知的缺失,利益至上,沒有真正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企業、政府機構及時的行動值得稱贊。
 
    網友“lpy1305”表示,“亨氏、貝因美能迅速的跟進,及時發布召回信息,這個應對,可以讓其他企業好好學習,如何應對危機”。對此,網友“mli002”表示贊同。網友“奈何橋孤魂”表示,“召回后怎么處理?怎么去追蹤,需要給已經食用過的消費者一個說法”。網友“hsz178”表示贊同,“出現問題之后就要想著如何解決問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召回市場上的有問題產品,然后在查找出出問題的主要根源是在哪里,最后解決問題。這樣會讓消費者對自己所消費的產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網友“ever021”表示,“召回的事情,目前個人覺得還是部分外資企業做的稍微好一點,先不管是召回情況如何,起碼響應的速度還是蠻快的。覺得國內的企業,應該好好學習學習。另外,召回的情況,還希望各企業能夠公布一下,媒體也繼續跟進一下。避免召回就是作秀,變相的宣傳”。
 
    網友“縱貫線”表示,“最近我們的食品風險檢測部門的行動值得稱贊,盡早地發現了問題并進行公布。不過建議以后進行風險警示的同時,把內容信息發布的更詳細一些,包含產品名稱、檢測結果、批次信息、應對建議、常識普及等方面,以便能讓生產企業、消費者都能從容面對。這次魚泥的事情,看到新聞后第一時間就查找超標批次卻一無所獲,聯系網購公司和對他們的下架信息,網購公司竟然還不知道。信息公布的不全面,讓人霧里看花,希望官方今后發布這類信息時盡量全面、及時”。
 
    三、網友討論“超標50%說”。本次事件在媒體報道中,并未發現有“超標50%”之說,但在論壇網友的討論中,出現了“超標50%”的說法,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網友“小鈴鐺”表示,“衡量產品質量,提出超標50%并沒有錯。說有的人吃得多,有的小孩子就吃一口,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如果按照攝入總量來衡量產品標準,那是不是還要計算每個人的吸收率?就算確定了吸收率,是不是還要計算每個人的排泄率?等等。可見,攝入量不能用來衡量產品質量的標準,質量不好就是質量不好,不能說你吃了一口,啥事都沒有,就來推斷這個產品沒有危害”。
 
    網友“lpy1305”表示,“我覺得,超標50%的說法并不具備任何意義,在衡量產品質量的時候,即使只比標準限值超過1%,那也是不合格的,與超標50%、100%、1000%具備同樣的意義。說超標百分之多少的,都是拿來嚇人的”。網友“ever021”表示,“關于此次事件,不希望看到超標50%的字眼,這是可以用50%的超標字眼可以表達的嗎?對人體的實際危害,并不是50%的字眼決定的。跟攝入量和攝入周期等等都有關系的。否則,你去吃一塊重金屬超標50%的魚酥,沒把別人嚇死,也把自己嚇死了”。
 
    四、網友們討論了汞超標0.01mg/kg是否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絕大部分網友表示相信“應該沒有健康風險的”。
 
    網友“縱貫線”表示,“我家寶寶就是吃的亨氏的魚泥,剛網購的一箱,而且也是需要召回的5批次之一(20130302批次)。根據報道內容看,不合格批次汞含量一般在0.03mg/kg,我還是比較相信專家的觀點,這個含量對小孩應該沒有健康風險的。但是,既然不合格,就讓孩子暫停食用了,有時間就退貨,來不及的話就讓家里稍大的孩子吃掉”。網友“billyzk”表示,“我的孩子也吃過這個產品,如果按這個超標水平,我毫無壓力”。
 
    網友“xyzrong”表示,“事實表明這些產品肯定是超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限量規定,同時,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專家科學評估后表示,不會對嬰幼兒造成健康影響。這就像最堅固的盾與最鋒利的矛”。網友“lpy1305”表示,“不矛盾,標準制定的時候,標準限量值都是有安全余量的”。
 
    網友“txpxq1”表示,“標準是妥協的結果,標準本身是需要嚴格執行的,風險評估本身只是一個技術問題,我們說0.03mg/kg是超標了,但是已經吃了的就產生危害了嗎,目前還沒有說吃0.03mg/kg就出現急性或慢性中毒的事情,多年前我們的汞限量更高”。

    以上是部分網友的發言匯總,感謝本次參與討論的網友!
 
    本次事件是我國常規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發現的隱患,提出預警后,監管部門迅速行動控制風險,這與2012年的伊利奶粉汞異常事件的發現過程基本一樣。這再次說明了我國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是有用的,風險監測網絡正在為食品安全監管和預警提供技術支撐。由于食品生產企業及時產品召回和技術部門及時進行風險解讀,正確引導了輿論的發展方向,有助于公眾理性認識食品安全事件。



日期:2013-05-13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