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21年四季度黑龍江省肉類市場分析

   2022-01-20 黑龍江省肉類協會微信號905
核心提示:2021年,黑龍江省肉類行業生產經營活動受到新冠疫情的干擾和沖擊,面對相對低迷的消費市場,四季度,黑龍江肉類市場出現了旺季不旺的局面,生豬供給量相對寬松,生豬價格進入10月份有所反彈,季度末又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2021年,我省肉類行業生產經營活動受到新冠疫情的干擾和沖擊,面對相對低迷的消費市場,四季度,黑龍江肉類市場出現了旺季不旺的局面,生豬供給量相對寬松,生豬價格進入10月份有所反彈,季度末又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2021年全省肉類總產量299.01萬噸,比上年增加47.07萬噸,增長15.74%。其中,豬肉增長28.41%,牛肉增長4.91%,羊肉增長11.84%,禽肉增長5.20%。據不完全統計,全省規模以上屠宰企業,2021年生豬屠宰量1045.6萬頭,同比增加245.6萬頭,增長30.7%,其中,四季度屠宰289.1萬頭,同比增長22.5%。10月份屠宰生豬97.3萬頭,11月份屠宰生豬93.7萬頭,12月份屠宰98.16萬頭,均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四季度其他肉類市場貨源充足,價格平穩,牛屠宰企業83家,生產牛產品1.8472萬噸,其中省外銷售0.9056萬噸、省內0.9416 萬噸;羊屠宰企業69家,生產羊產品0.7370萬噸,其中省外銷售0.3803萬噸、省內0.3567萬噸;年產禽產品12.7555萬噸,其中省外銷售6.0467萬噸、省內6.7088萬噸。
 
  縱觀整個生豬市場呈現“四個突出變化”:
 
  第一,生豬供給量充足。
 
  據分析預測,四季度末,全省生豬存欄在1416.26萬頭左右,比上年增長3.29%,2021年生豬出欄在2228.13萬頭以上比上年增長24.88%。2021年末全國生豬存欄44922萬頭,同比增長10.5%。
 

  (圖摘自農財寶典)
 
  2021年全國生豬出欄67128萬頭,同比增長27.4%。
 

  (圖摘自農財寶典)
 
  2021年末,全國能繁殖母豬存欄4327萬頭,同比增長4.0%,比三季度末下降2.8%。
 

  (圖摘自中商產業研究院)
 
  2021年,全國豬肉產量5296萬噸,同比增長28.8%。
 

  (圖摘自農財寶典)
 
  第二,生豬價格變化較大。
 
  2021年生豬價格從高位跌落,自繁自養模式更是從高盈利變為長時段虧損。此外,飼料價格常年高位運行,更是進一步擠壓了養殖利潤端的利潤空間。2021年生豬自繁自養盈利整體呈以降為主的走勢,四季度受豬價上漲影響,利潤再度回歸至成本線之上。
 

  (圖摘自卓創資訊)
 
  2021年生豬價格下滑幅度明顯,四季度回歸至成本線之上。根據監測,2021年全國外三元出欄均價參考20元/公斤,同比下滑42%。2021年10月初降至最低點10元/公斤左右。肉價受豬價影響降至低點,市場逢低囤貨的心態漸濃,加之消費需求回暖,行情被迅速拉升。進入11月份由于大豬需求量增大,養殖端壓欄惜售挺價心態濃厚,價格仍上漲。隨著12月生豬出欄量的陸續增加,價格再度出現下降動作,目前,我省毛豬價格在13元/公斤左右。
 
  第三,政策調控力度加大。
 
  這一年,從中央到地方繼續出臺落實多項生豬生產支持政策,我國生豬產能恢復目標提前完成,多部委建立了生豬全產業鏈信息權威發布制度,農業農村部印發《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填補了生產端逆周期精準調控的政策空白,為穩定產業發展、防止價格大幅波動出了關鍵一招。生豬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生豬養殖規模化率首次達到60%,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過76%。
 
  第四,進口量下降。
 
  據海關數據顯示,11月份,國內進口農產品數據中,其中,牛肉進口18萬噸,豬肉進口20萬噸,豬雜碎進口11萬噸,其中,豬肉進口環比與上月持平,1-11月份,豬肉進口總量354萬噸,同比減少了10.3%,而在糧食市場,11月份,玉米進口79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5.7%,相比上月130萬噸,減少了51萬噸,玉米進口大幅減少,1—11月份,進口玉米累計2702萬噸。玉米進口量的減少勢必對飼料行業產生較大影響。

  第五,肉類消費發生了結構性變化。
 
  將對生豬市場產生長期影響。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年人均豬肉消費占全部肉類消費的比重1978年是80%,2014年56%,2015年47.3%,2016年45.2%,2019年39.6%,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而水產品、禽肉、牛羊肉比重卻逐年增長。
 
  就整個生豬行情而言,2021年生豬經受了過山車式的行情,可謂動蕩起伏,驚心動魄,展望2022年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整個行業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挑戰一,新冠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傳導效應間逐步顯現。
 
  疫情對產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是,對行業生產經營秩序造成了不同程度干擾和沖擊,我省有多家生豬屠宰、經營企業被迫間歇性停產,產品運輸、產品銷售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二是疫情對旅游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等第三產業影響最大,大量的三產從業人員處于半待業狀態,近兩年其收入大打折扣,造成了購買能力的下降,也影響了消費心理。加之消費場景受限,服務消費恢復異常艱難和緩慢。三是傳導效應顯現。疫情后全球勞動參與的主觀熱情和客觀能力均有下降。2021年3月開始,全球制造業PMI的產出指數持續大幅低于新訂單指數,表明供給端受限,經濟通脹壓力會進一步增大。
 
  挑戰二,生豬產能寬松局面將慣性延續。
 
  我國生豬產能二季度全面恢復目標提前完成,吃不起豬肉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據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能繁母豬的保有量仍高于正常保有量的4.7%。由于生產慣性,我國目前的生豬產能已經出現階段性供應過剩的情況,市場整體供應比較寬松。這種局面將延續到2022年,可以預測,2022年在這個大背景下,首要目標就是去產能,而去產能必定伴隨著低收益,對產業來說,一定面臨新的考驗。
 
  挑戰三,“降本增效”的壓力激增。
 
  2021年的豬價從年初的高點37元/公斤跌至3季度的10元/公斤,跌幅及跌速均超出以往任何豬周期,第四季度生豬價格雖然恢復到了15—16元/公斤,但飼料、人工還在漲價,據統計,全國生豬飼料價格參考3042元/噸,同比上漲22.7%,臨近年底,飼料漲價的消息還在不斷傳來,飼料成本端受原料價格波動的影響,飼料高價或在2022年得以延續。 行業“降本增效”勢在必行,而降本增效的唯一出路就是企業的轉型升級,這是2022年生豬行業的一大課題。
 
  挑戰四,政府調控力度值得期待。
 
  2021年豬價的“過山車”讓養殖參與者飽受折磨,同時也讓行業看到了發展中的問題,生豬價格的波動對行業發展和穩定民生都有不利影響,因此,國家層面開始研究“逆周期調控”生豬產能,以求穩定生豬市場。據專家預測,生豬產能的峰值將在明年一季度顯現,產能過剩應運而生,去產能化將被提上重要日程。隨著豬肉進口關稅8%調整至12%,勢必會造成進口豬肉成本價格的上漲,疊加國內生豬產能恢復,豬肉進口量也將明顯下滑,對于養殖戶來說,進口豬肉抑制豬價上行的因素也將逐步減弱,2022年或是生豬產能平穩發展的元年,值得期待。



日期:2022-01-20
 
地區: 黑龍江
行業: 畜禽肉品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