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便于食用菌從業人員及出口企業更好掌握我國食用菌產品出口貿易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情況,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產業服務中心(云南省食用菌協會秘書處、云南省食用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將定期向行業內發布國外扣留(召回)我國食用菌產品情況分析報告,以供大家使用。
2022年第一季度,共收集到美國、韓國、歐盟、日本相關機構扣留/召回我國出口食用菌產品51批次,其中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管局扣留我國食用菌產品最多,達41批次,比同期增加116%;其次為韓國食藥廳扣留我國食用菌產品6批次,比同期增加200%;歐盟食品和飼料委員會召回我國食用菌產品3批次,比同期增加200%;日本厚生勞動省扣留我國食用菌產品1批次,比同期增加100%;見表1和圖1。
表1 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出口食用菌產品被扣留/召回情況
圖1 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出口食用菌產品被扣留/召回情況
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出口的食用菌產品被美國、韓國、歐盟、日本相關機構扣留/召回的主要原因包括:微生物超標(含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腸桿菌、菌落總數超標等);疑含有毒有害物質;全部或部分含有污穢的、腐爛的、分解的物質,不適合食用;標簽錯誤;農藥殘留(多菌靈、胺菊酯、乙霉威等);重金屬超標(鎘);二氧化硫超標等。詳細原因見表2。
表2 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出口食用菌產品被扣留/召回原因
從表2中可以看出,我國出口食用菌產品中因含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被扣留/召回15次,占比29.4%;因全部或部分含有污穢的、腐爛的、分解的物質,不適合食用被扣留9批次,占比17.6%;因疑含有毒有害物質被扣留9批次,占比17.6%;因農藥殘留被扣留/召回6批次,占比11.8%;因同時含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標簽錯誤被扣留5批次,占比9.8%;因標簽錯誤被扣留3批次,占比5.8%;因二氧化硫超標被扣留1批次,占比2%;因菌落總數超標被扣留1批次,占比2%;因大腸桿菌超標被扣留1批次,占比2%;因重金屬鎘超標被召回1批次,占比2%;見圖2。
圖2 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出口食用菌產品被扣留/召回原因占比
日期:2022-05-18
2022年第一季度,共收集到美國、韓國、歐盟、日本相關機構扣留/召回我國出口食用菌產品51批次,其中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管局扣留我國食用菌產品最多,達41批次,比同期增加116%;其次為韓國食藥廳扣留我國食用菌產品6批次,比同期增加200%;歐盟食品和飼料委員會召回我國食用菌產品3批次,比同期增加200%;日本厚生勞動省扣留我國食用菌產品1批次,比同期增加100%;見表1和圖1。
表1 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出口食用菌產品被扣留/召回情況
發布國家/組織 | 發布機構 | 被扣留/召回批次 | 比例 |
美國 |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 | 41 | 80% |
韓國 | 韓國食藥廳 | 6 | 12% |
歐盟 | 歐盟食品和飼料委員會 | 3 | 6% |
日本 | 日本厚生勞動省 | 1 | 2% |
總計 | 51 | 100% | |
注:數據來源于中國技術性貿易措施網 |
圖1 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出口食用菌產品被扣留/召回情況
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出口的食用菌產品被美國、韓國、歐盟、日本相關機構扣留/召回的主要原因包括:微生物超標(含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腸桿菌、菌落總數超標等);疑含有毒有害物質;全部或部分含有污穢的、腐爛的、分解的物質,不適合食用;標簽錯誤;農藥殘留(多菌靈、胺菊酯、乙霉威等);重金屬超標(鎘);二氧化硫超標等。詳細原因見表2。
表2 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出口食用菌產品被扣留/召回原因
發布國家/組織 | 產品種類 | 具體扣留/召回原因 | 批次 | 比例 |
美國 | 金針菇 | 含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 7 | 13.73% |
蘑菇 | 6 | 11.76% | ||
白色真菌 | 1 | 1.96% | ||
真菌 | 全部或部分含有污穢的、腐爛的、分解的物質;不適合食用 | 3 | 5.89% | |
蘑菇 | 5 | 9.8% | ||
香菇 | 1 | 1.96% | ||
金針菇 | 疑含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標簽錯誤 | 5 | 9.8% | |
蘑菇 | 疑含有毒有害物質 | 5 | 9.8% | |
金針菇 | 3 | 5.89% | ||
真菌 | 疑含有毒有害物質 | 1 | 1.96% | |
金針菇 | 標簽錯誤 | 2 | 3.92% | |
茯苓 | 1 | 1.96% | ||
白色真菌 | 農藥殘留 | 1 | 1.96% | |
韓國 | 木耳 | 農藥殘留(多菌靈) | 3 | 5.89% |
洋松茸 | 二氧化硫超標 | 1 | 1.96% | |
香菇絲 | 菌落總數超標 | 1 | 1.96% | |
腌木耳 | 大腸桿菌超標 | 1 | 1.96% | |
歐盟 | 金針菇 | 含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 1 | 1.96% |
松露 | 鎘超標 | 1 | 1.96% | |
干牛肝菌 | 農藥殘留(胺菊酯) | 1 | 1.96% | |
日本 | 干燥蘑菇 | 農藥殘留(乙霉威) | 1 | 1.96% |
總計 | 51 | 100% | ||
注:數據來源于中國技術性貿易措施網 |
從表2中可以看出,我國出口食用菌產品中因含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被扣留/召回15次,占比29.4%;因全部或部分含有污穢的、腐爛的、分解的物質,不適合食用被扣留9批次,占比17.6%;因疑含有毒有害物質被扣留9批次,占比17.6%;因農藥殘留被扣留/召回6批次,占比11.8%;因同時含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標簽錯誤被扣留5批次,占比9.8%;因標簽錯誤被扣留3批次,占比5.8%;因二氧化硫超標被扣留1批次,占比2%;因菌落總數超標被扣留1批次,占比2%;因大腸桿菌超標被扣留1批次,占比2%;因重金屬鎘超標被召回1批次,占比2%;見圖2。
圖2 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出口食用菌產品被扣留/召回原因占比
日期: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