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水資源優化配置與調控技術團隊通過評價農田灌溉用水量、降水量、蒸發量等11個因素對黃河流域主要糧食作物不同水分生產率的影響作用,發現黃河流域不同省份主要糧食作物的水分生產率特征差異明顯,且不同水分生產率關鍵驅動因素略有差別,并揭示了關鍵驅動因素對不同水分生產率的影響程度。研究為黃河流域農業高效用水提供支撐。相關成果發表在《植物》(《Plants》)上。
水分生產率是指在一定的作物品種和耕作栽培條件下,單位水資源量所獲得的產量或產值,反映了水量的投入產出效率。近年來,國內外越來越多地采用“水分生產率”來衡量水資源利用狀況或灌區的用水管理水平。而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對黃河流域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科研人員采用空間自相關分析、灰色關聯分析、敏感性分析和相對貢獻率等方法,發現黃河流域主要糧食作物不同水分生產率變化與降水量、農用化肥施用量、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農藥使用量和農業機械總動力的關聯性強但敏感性較小,與蒸發量、溫度、農田灌溉用水量、有效灌溉面積、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和農業從業人員的關聯性較弱但敏感性較大。進一步研究發現不同水分生產率的關鍵驅動因素略有差別,農田灌溉用水量、農業機械總動力、農用化肥施用量、農藥使用量和有效灌溉面積對灌溉水分生產率的貢獻較大分別為15.55%、12.64%、12.06%、9.77%和8.98%,農業機械總動力、農用化肥施用量、蒸發量、有效灌溉面積和農業從業人員對作物水分生產率的貢獻較大分別為16.46%、13.25%、12.94%、10.49%和10.19%,有效灌溉面積、農業機械總動力、降水量、農用化肥施用量和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對總流入水分生產率的貢獻較大分別為14.26%、13.38%、12.30%、10.49%和9.69%。黃河流域主要糧食作物水分生產率整體上呈現西部地區較小(如青海灌溉、作物和總流入水分生產率平均值分別為0.22、0.35和0.18 kg/m?),東部地區相對較大(河南灌溉水分生產率平均值為2.11kg/m?、山東作物和總流入水分生產率平均值分別為0.71和0.61 kg/m?)。該成果可為黃河流域農業用水效率提升和水資源集約節約使用提供理論依據。
該研究得到河南省重點研發與推廣專項(科技攻關)、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3390/plants12030580
日期:2023-02-28
水分生產率是指在一定的作物品種和耕作栽培條件下,單位水資源量所獲得的產量或產值,反映了水量的投入產出效率。近年來,國內外越來越多地采用“水分生產率”來衡量水資源利用狀況或灌區的用水管理水平。而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對黃河流域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科研人員采用空間自相關分析、灰色關聯分析、敏感性分析和相對貢獻率等方法,發現黃河流域主要糧食作物不同水分生產率變化與降水量、農用化肥施用量、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農藥使用量和農業機械總動力的關聯性強但敏感性較小,與蒸發量、溫度、農田灌溉用水量、有效灌溉面積、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和農業從業人員的關聯性較弱但敏感性較大。進一步研究發現不同水分生產率的關鍵驅動因素略有差別,農田灌溉用水量、農業機械總動力、農用化肥施用量、農藥使用量和有效灌溉面積對灌溉水分生產率的貢獻較大分別為15.55%、12.64%、12.06%、9.77%和8.98%,農業機械總動力、農用化肥施用量、蒸發量、有效灌溉面積和農業從業人員對作物水分生產率的貢獻較大分別為16.46%、13.25%、12.94%、10.49%和10.19%,有效灌溉面積、農業機械總動力、降水量、農用化肥施用量和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對總流入水分生產率的貢獻較大分別為14.26%、13.38%、12.30%、10.49%和9.69%。黃河流域主要糧食作物水分生產率整體上呈現西部地區較小(如青海灌溉、作物和總流入水分生產率平均值分別為0.22、0.35和0.18 kg/m?),東部地區相對較大(河南灌溉水分生產率平均值為2.11kg/m?、山東作物和總流入水分生產率平均值分別為0.71和0.61 kg/m?)。該成果可為黃河流域農業用水效率提升和水資源集約節約使用提供理論依據。
該研究得到河南省重點研發與推廣專項(科技攻關)、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3390/plants12030580
日期: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