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產品博覽會(Seafood Expo Global)進入第二天,蝦蟹貝類市場似乎沒有出現爆發式需求增長,亞洲和美國貿易壁壘無可忽視,以至于很多供應商都押寶在了歐洲。
1. 白蝦市場緩慢恢復,美國反補貼稅影響較低
在經歷了艱難的2023年后,南美白蝦市場開始緩慢復蘇。Siam Canadian Group總經理Jim Gulkin告訴UCN:“歐美庫存似乎已經用完了,零售需求正慢慢開始恢復。”
Gulkin稱,去年的市場環境非常惡劣,Siam Canadian仍然能夠實現盈利,但銷量有所下降。2024年迎來了良好開局,零售和餐飲服務銷售額都有所增長,希望客戶們能在低價的時期抓緊下單補貨,讓白蝦市場好轉起來。
對于美國對進口蝦加征的反補貼稅,Gulkin并不認為將會沖擊整個市場。厄瓜多爾反補貼稅計算出現錯誤,糾正后稅率大幅下調,桑塔和其他供應商稅率下調至2.89%,蝦皇公司稅率仍在1.69%。
“現在看來,厄瓜多爾的反補貼稅率是合理的。接下來,我們還要看看印尼和厄瓜多爾的反傾銷稅,如果稅率偏高,那么其他國家就會抓住這個機會,向美國輸出更多產品;如果稅率較低,貿易情況將會保持不變。我們預計美國稅率不會對市場造成太大影響。”Gulkin說。
2. 澳龍供應商推出零售包裝產品
2020年中國禁止活龍蝦進口后,澳出口商Geraldton Fishermen’s Cooperative(吉龍騰漁民合作社)一直嘗試在中國市場以外實現多元化。
今年巴塞展會上,Geraldton推出零售包裝冷凍澳龍新產品,掛名在其老牌品牌Brolos之下,面向歐洲連鎖商超。
Geraldton CEO Marc Anderson告訴UCN:“我們迎來了一位德國客戶,迫不及待地想把這款產品加入他們的產品組合中去;以往我們的很多產品都被視為批發品牌產品,而現在我們開始涉足零售業,希望6個月內零售包裝產品能夠上架。”
Anderson稱,“因澳龍資源非常有限,我們的新產品價格較高,不適合所有客戶,但還是希望在今年圣誕節前打開市場。”
3. 秘魯魷魚產量明顯下降
巴塞羅那展會上,有供應商表示,秘魯大魷魚產量非常稀缺,低產能周期已持續了9-10個月。因為原料供應不足,巴塞展會幾乎沒有新的市場報價。
海洋氣候條件是影響秘魯漁業的主要因素,去年厄爾尼諾現象導致海水溫度變化,對秘魯漁業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中國船只通常在公海海域捕撈,但最近在秘魯近海發現了一艘中國漁船,引起了注意。如果亞洲船隊一直持續捕撈,可能會進一步影響秘魯的供應量。樂觀方面是,業內預計6-7月份秘魯魷魚供應將會有所恢復。
與此同時,秘魯加工廠正試圖生產不同的產品來應對挑戰,包括加工一些野生三文魚。一家秘魯公司表示,在智利租用了一間工廠來做魷魚加工。
4. 挪威陸基虹鱒生產商投資美國基地
2025年5月或6月,挪威陸基虹鱒生產商Hima Seafood將收獲第一批成品魚,產量約8,000噸。在此之前,公司計劃將產能擴張至美國,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完工。
Hima Seafood首席投資官Magnus Torp告訴UCN,美國陸基養殖基地的建設將在2025年三季度開始,具體養殖場地需要具備非常優質地下水資源,不含鹽度。目前,規劃設計已經完成,正在與銀行進行融資談判,在美國東海岸和西海岸選擇幾個投資潛在地址,每個陸基基地產能為2.2萬噸。
5. 法國龍蝦供應商推出增值產品
法國龍蝦加工商5DO (Cinq Degree Ouest)計劃擴大海外市場銷售,覆蓋德國、西班牙、英國、中國和日本。5DO的藍龍蝦(Homarus gammarus)產品采用了高壓加工(HPP)技術,利用高壓提取蝦肉,制成單體速凍產品,主要產品規格為140-180克。
5DO日本營銷合作伙伴Terre & Mer總裁Paulin Rio稱,藍龍蝦采購旺季通常在7月至10月,在先進加工技術加持下,全年都能提供質量最好、價格穩定的產品。
這款藍龍蝦產品主要面向高端餐飲市場,包括米其林星級餐廳。除此之外,這家法國供應商還有計劃推出更多產品類型,包括其他形式的增值產品。
6. 美國波龍捕撈最小規格變化,將導致供應顯著下降
巴塞羅那展會上,一位美國波龍生產商稱,明年開始緬因州某些地區對龍蝦捕撈規格的限制,可能會影響未來產量。
Sea Salt lobster公司業務經理Matt Cox告訴UCN,2025年1月開始,緬因灣的龍蝦可捕規格將發生變化,最小規格上調1英寸,意味著很多小規格龍蝦將無法繼續售賣。
Sea Salt主流產品規格是0.98磅,小規格龍蝦占產品組合的很大一部分,歐洲市場也更偏愛小規格波龍。但明年7月開始,這個規格產品將不復存在,因為根據新規定,最小規格是1.18磅。
新規定的目的是保護龍蝦生長,有科學研究表明,緬因州海岸的龍蝦種群中,幼蝦的數量下降了33%。然而,對于漁民和出口商來說,這種保護措施將是一種挑戰。
“明年開始,緬因漁民可能要損失30%漁獲量。隨著供應減少,漲價壓力就加大了,這會給買家帶來挑戰,尤其是那些冷凍蝦尾和蝦肉的買家們。”Cox說,該公司也會考慮從加拿大采購,目前加拿大政府和行業沒有最低規格要求。
日期:2024-04-26
1. 白蝦市場緩慢恢復,美國反補貼稅影響較低
在經歷了艱難的2023年后,南美白蝦市場開始緩慢復蘇。Siam Canadian Group總經理Jim Gulkin告訴UCN:“歐美庫存似乎已經用完了,零售需求正慢慢開始恢復。”
Gulkin稱,去年的市場環境非常惡劣,Siam Canadian仍然能夠實現盈利,但銷量有所下降。2024年迎來了良好開局,零售和餐飲服務銷售額都有所增長,希望客戶們能在低價的時期抓緊下單補貨,讓白蝦市場好轉起來。
對于美國對進口蝦加征的反補貼稅,Gulkin并不認為將會沖擊整個市場。厄瓜多爾反補貼稅計算出現錯誤,糾正后稅率大幅下調,桑塔和其他供應商稅率下調至2.89%,蝦皇公司稅率仍在1.69%。
“現在看來,厄瓜多爾的反補貼稅率是合理的。接下來,我們還要看看印尼和厄瓜多爾的反傾銷稅,如果稅率偏高,那么其他國家就會抓住這個機會,向美國輸出更多產品;如果稅率較低,貿易情況將會保持不變。我們預計美國稅率不會對市場造成太大影響。”Gulkin說。
2. 澳龍供應商推出零售包裝產品
2020年中國禁止活龍蝦進口后,澳出口商Geraldton Fishermen’s Cooperative(吉龍騰漁民合作社)一直嘗試在中國市場以外實現多元化。
今年巴塞展會上,Geraldton推出零售包裝冷凍澳龍新產品,掛名在其老牌品牌Brolos之下,面向歐洲連鎖商超。
Geraldton CEO Marc Anderson告訴UCN:“我們迎來了一位德國客戶,迫不及待地想把這款產品加入他們的產品組合中去;以往我們的很多產品都被視為批發品牌產品,而現在我們開始涉足零售業,希望6個月內零售包裝產品能夠上架。”
Anderson稱,“因澳龍資源非常有限,我們的新產品價格較高,不適合所有客戶,但還是希望在今年圣誕節前打開市場。”
3. 秘魯魷魚產量明顯下降
巴塞羅那展會上,有供應商表示,秘魯大魷魚產量非常稀缺,低產能周期已持續了9-10個月。因為原料供應不足,巴塞展會幾乎沒有新的市場報價。
海洋氣候條件是影響秘魯漁業的主要因素,去年厄爾尼諾現象導致海水溫度變化,對秘魯漁業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中國船只通常在公海海域捕撈,但最近在秘魯近海發現了一艘中國漁船,引起了注意。如果亞洲船隊一直持續捕撈,可能會進一步影響秘魯的供應量。樂觀方面是,業內預計6-7月份秘魯魷魚供應將會有所恢復。
與此同時,秘魯加工廠正試圖生產不同的產品來應對挑戰,包括加工一些野生三文魚。一家秘魯公司表示,在智利租用了一間工廠來做魷魚加工。
4. 挪威陸基虹鱒生產商投資美國基地
2025年5月或6月,挪威陸基虹鱒生產商Hima Seafood將收獲第一批成品魚,產量約8,000噸。在此之前,公司計劃將產能擴張至美國,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完工。
Hima Seafood首席投資官Magnus Torp告訴UCN,美國陸基養殖基地的建設將在2025年三季度開始,具體養殖場地需要具備非常優質地下水資源,不含鹽度。目前,規劃設計已經完成,正在與銀行進行融資談判,在美國東海岸和西海岸選擇幾個投資潛在地址,每個陸基基地產能為2.2萬噸。
5. 法國龍蝦供應商推出增值產品
法國龍蝦加工商5DO (Cinq Degree Ouest)計劃擴大海外市場銷售,覆蓋德國、西班牙、英國、中國和日本。5DO的藍龍蝦(Homarus gammarus)產品采用了高壓加工(HPP)技術,利用高壓提取蝦肉,制成單體速凍產品,主要產品規格為140-180克。
5DO日本營銷合作伙伴Terre & Mer總裁Paulin Rio稱,藍龍蝦采購旺季通常在7月至10月,在先進加工技術加持下,全年都能提供質量最好、價格穩定的產品。
這款藍龍蝦產品主要面向高端餐飲市場,包括米其林星級餐廳。除此之外,這家法國供應商還有計劃推出更多產品類型,包括其他形式的增值產品。
6. 美國波龍捕撈最小規格變化,將導致供應顯著下降
巴塞羅那展會上,一位美國波龍生產商稱,明年開始緬因州某些地區對龍蝦捕撈規格的限制,可能會影響未來產量。
Sea Salt lobster公司業務經理Matt Cox告訴UCN,2025年1月開始,緬因灣的龍蝦可捕規格將發生變化,最小規格上調1英寸,意味著很多小規格龍蝦將無法繼續售賣。
Sea Salt主流產品規格是0.98磅,小規格龍蝦占產品組合的很大一部分,歐洲市場也更偏愛小規格波龍。但明年7月開始,這個規格產品將不復存在,因為根據新規定,最小規格是1.18磅。
新規定的目的是保護龍蝦生長,有科學研究表明,緬因州海岸的龍蝦種群中,幼蝦的數量下降了33%。然而,對于漁民和出口商來說,這種保護措施將是一種挑戰。
“明年開始,緬因漁民可能要損失30%漁獲量。隨著供應減少,漲價壓力就加大了,這會給買家帶來挑戰,尤其是那些冷凍蝦尾和蝦肉的買家們。”Cox說,該公司也會考慮從加拿大采購,目前加拿大政府和行業沒有最低規格要求。
日期: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