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種子管理站、福建省種子總站、江西省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服務中心、湖南省種子管理服務站、重慶市種子站、四川省種子站、貴州省種子管理站,有關科研推廣單位和企業:
為深入實施種業基地提升行動,因地制宜發展種業新質生產力,提高雜交水稻種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確保農業生產用種安全,我中心決定組織開展2024年雜交水稻制種新技術集成示范活動。現將《2024年雜交水稻制種新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實施方案》印發你們(同時在全國農技推廣網發布,網址https://www.natesc.org.cn/hytx/index),請結合實際抓好落實。實施過程中的有關情況,請與我中心種業監測處聯系。
聯 系 人:馬振國、馬文慧
聯系電話:010—59194554
電子信箱:mazhenguo@agri.gov.cn
全國農技中心
2024年5月24日
2024年雜交水稻制種新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實施方案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種業基地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意見》(農辦種〔2022〕11號),我中心聯合各有關省(市)種子管理部門、科研單位、優勢企業積極開展雜交水稻制種新技術新裝備試驗示范工作,發布《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技術規程》等系列技術標準,組織制種新技術觀摩培訓,為提高種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礎。為進一步做好雜交水稻制種新技術集成示范,加快推進雜交水稻制種產業轉型升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通過試驗示范,探索制定高產、穩產、適宜機械化的高標準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標準。
(二)通過集成創新,探索構建適宜不同地形、不同組合、不同茬口的耕作栽培、田間管理、收獲加工等環節農機農藝配套技術模式。
(三)通過培訓示范,培育一支由熟悉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技術、具備實踐能力的農技推廣人員、社會化服務組織、制種大戶等組成的專業人才隊伍。
二、示范內容
在江蘇、福建、江西、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開展雜交水稻制種新技術集成示范,針對不同地形、不同組合、不同茬口,因地制宜集成農機農藝栽培管理措施,篩選配套耕整地、育秧、插秧、授粉、收割、烘干等機械,重點補齊育秧插秧、輔助授粉和烘干精選等環節的短板,提升制種單產和種子質量。
具體安排詳見附件。
三、組織實施
(一)實施單位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江蘇省種子管理站
福建省種子總站
福建省農業機械推廣總站
江西省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服務中心
湖南省種子管理服務站
重慶市種子站
四川省種子站
貴州省種子管理站
(二)承擔單位
鹽城市農業農村局
大豐區農業農村局
江蘇金色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隆平種業有限公司
建寧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管理委員會
建寧縣農業機械推廣中心
江西省南城縣農業農村局
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武岡市農業農村局
湖南荃泰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
重慶中一種業有限公司
梓潼縣農業農村局
岑鞏縣翔瑞農業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
貴州兆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三)支撐單位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四、重點活動
(一)示范展示。各承擔單位要科學設計技術方案,針對薄弱環節,研究試驗解決措施、機械型號等,促進農機農藝配套,合理安排對照試驗,全生育期做好生產管理、數據采集和記錄。
(二)現場觀摩。根據制種生育期,我中心和各實施單位將適時組織現場觀摩活動,參加人員包括有關省(市)種子管理服務機構、雜交水稻制種大縣、種子企業、農機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新聞媒體等方面代表。
(三)考核評價。在育秧、插秧、授粉、噴施920、收割、烘干等環節,各實施單位要組織開展秧苗整齊度、授粉效果、噴施效果、產量、種子質量等指標調查,為篩選優勢配套技術集成模式提供依據。
五、進度安排
5月下旬,完成技術方案以及田間示范物資準備、規劃布局。
6月下旬,根據氣候情況安排田間耕地整地、播種育秧,生育期全程按技術方案進行田間管理。
7月—9月,組織召開輔助授粉、收獲田間觀摩活動,并做好總結宣傳工作。
10月中旬,完成項目總結報告,在全國種子雙交會上進行技術模式發布。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領導小組由全國農技中心和組織實施單位的領導組成。全國農技中心種業監測處負責具體組織協調,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二)加強技術支撐。組建技術指導專家組,在輔助授粉、收割、烘干等關鍵環節進行實地指導和評價,力爭補齊雜交水稻制種短板,加快推進雜交水稻種業基地現代化建設。
(三)做好總結宣傳。各單位要及時總結集成示范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注重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多途徑宣傳報道,打造強有力的示范平臺,積極營造良好氛圍。于10月15日前將工作總結報告報送我中心種業監測處,內容包括技術要點、效益分析、實施效果和改進措施等。
附件:示范點信息表
示范點信息表.doc
全國農技中心關于印發《2024年雜交水稻制種新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實施方案》的通知.pdf
日期:2024-05-28
為深入實施種業基地提升行動,因地制宜發展種業新質生產力,提高雜交水稻種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確保農業生產用種安全,我中心決定組織開展2024年雜交水稻制種新技術集成示范活動。現將《2024年雜交水稻制種新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實施方案》印發你們(同時在全國農技推廣網發布,網址https://www.natesc.org.cn/hytx/index),請結合實際抓好落實。實施過程中的有關情況,請與我中心種業監測處聯系。
聯 系 人:馬振國、馬文慧
聯系電話:010—59194554
電子信箱:mazhenguo@agri.gov.cn
全國農技中心
2024年5月24日
2024年雜交水稻制種新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實施方案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種業基地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意見》(農辦種〔2022〕11號),我中心聯合各有關省(市)種子管理部門、科研單位、優勢企業積極開展雜交水稻制種新技術新裝備試驗示范工作,發布《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技術規程》等系列技術標準,組織制種新技術觀摩培訓,為提高種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礎。為進一步做好雜交水稻制種新技術集成示范,加快推進雜交水稻制種產業轉型升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通過試驗示范,探索制定高產、穩產、適宜機械化的高標準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標準。
(二)通過集成創新,探索構建適宜不同地形、不同組合、不同茬口的耕作栽培、田間管理、收獲加工等環節農機農藝配套技術模式。
(三)通過培訓示范,培育一支由熟悉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技術、具備實踐能力的農技推廣人員、社會化服務組織、制種大戶等組成的專業人才隊伍。
二、示范內容
在江蘇、福建、江西、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開展雜交水稻制種新技術集成示范,針對不同地形、不同組合、不同茬口,因地制宜集成農機農藝栽培管理措施,篩選配套耕整地、育秧、插秧、授粉、收割、烘干等機械,重點補齊育秧插秧、輔助授粉和烘干精選等環節的短板,提升制種單產和種子質量。
具體安排詳見附件。
三、組織實施
(一)實施單位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江蘇省種子管理站
福建省種子總站
福建省農業機械推廣總站
江西省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服務中心
湖南省種子管理服務站
重慶市種子站
四川省種子站
貴州省種子管理站
(二)承擔單位
鹽城市農業農村局
大豐區農業農村局
江蘇金色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隆平種業有限公司
建寧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管理委員會
建寧縣農業機械推廣中心
江西省南城縣農業農村局
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武岡市農業農村局
湖南荃泰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
重慶中一種業有限公司
梓潼縣農業農村局
岑鞏縣翔瑞農業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
貴州兆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三)支撐單位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四、重點活動
(一)示范展示。各承擔單位要科學設計技術方案,針對薄弱環節,研究試驗解決措施、機械型號等,促進農機農藝配套,合理安排對照試驗,全生育期做好生產管理、數據采集和記錄。
(二)現場觀摩。根據制種生育期,我中心和各實施單位將適時組織現場觀摩活動,參加人員包括有關省(市)種子管理服務機構、雜交水稻制種大縣、種子企業、農機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新聞媒體等方面代表。
(三)考核評價。在育秧、插秧、授粉、噴施920、收割、烘干等環節,各實施單位要組織開展秧苗整齊度、授粉效果、噴施效果、產量、種子質量等指標調查,為篩選優勢配套技術集成模式提供依據。
五、進度安排
5月下旬,完成技術方案以及田間示范物資準備、規劃布局。
6月下旬,根據氣候情況安排田間耕地整地、播種育秧,生育期全程按技術方案進行田間管理。
7月—9月,組織召開輔助授粉、收獲田間觀摩活動,并做好總結宣傳工作。
10月中旬,完成項目總結報告,在全國種子雙交會上進行技術模式發布。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領導小組由全國農技中心和組織實施單位的領導組成。全國農技中心種業監測處負責具體組織協調,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二)加強技術支撐。組建技術指導專家組,在輔助授粉、收割、烘干等關鍵環節進行實地指導和評價,力爭補齊雜交水稻制種短板,加快推進雜交水稻種業基地現代化建設。
(三)做好總結宣傳。各單位要及時總結集成示范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注重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多途徑宣傳報道,打造強有力的示范平臺,積極營造良好氛圍。于10月15日前將工作總結報告報送我中心種業監測處,內容包括技術要點、效益分析、實施效果和改進措施等。
附件:示范點信息表
示范點信息表.doc
全國農技中心關于印發《2024年雜交水稻制種新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實施方案》的通知.pdf
日期: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