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聯合國糧農組織《2024年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報告

   2024-06-11 聯合國糧農組織微信號878
核心提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6月7日發布2024年版《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報告并指出,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產量再創新高,水產養殖動物類產量首次超過捕撈漁業動物類產量。……(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2024年6月7日 —羅馬/哥斯達黎加圣何塞 —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6月7日發布2024年版《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報告并指出,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產量再創新高,水產養殖動物類產量首次超過捕撈漁業動物類產量。
 
  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總產量激增至2.232億噸,比2020年增長4.4%;其中水生動物產量為1.854億噸,藻類產量為3780萬噸。
 
  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表示,“糧農組織對漁業和水產養殖業取得的重大發展成就表示歡迎,但強調仍需進一步推進轉型和適應行動,提升水產食品體系的效率、包容性、韌性和可持續狀況,為應對糧食不安全、減貧和促進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為此,糧農組織積極倡導推進藍色轉型,努力實現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更好生活,不讓任何人掉隊”。
 
  本版《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報告在哥斯達黎加首都圣何塞舉行的“創新變革,保護海洋”高級別活動上正式發布。
 
  水產養殖產量創紀錄
 
  2022年,水產養殖業首次在動物類產量方面超過捕撈漁業,成為水生動物的主要生產部門。全球水產養殖產量達到創紀錄的1.309億噸。其中,水生動物養殖產量達9440萬噸,占水生動物總產量的51%。
 
  產量增長表明水產養殖部門有能力進一步推動滿足不斷增長的全球水產食品需求,但繼續擴大規模和集約化生產必須優先考慮可持續性,并讓最需要支持的區域和社區從中受益。
 
  目前,水產養殖生產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其中十個國家占水產養殖總產量的89.8%,即:中國、印度尼西亞、印度、越南、孟加拉、菲律賓、韓國、挪威、埃及和智利。與此同時,很多非洲和亞洲的低收入國家并未充分發揮潛力。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政策,技術轉讓,能力建設和負責任投資,能夠推動可持續水產養殖在需求最突出的區域,尤其是非洲,實現發展壯大。
 
  全球水產食品消費量再度攀升
 
  水產食品的創紀錄產量凸顯了該部門在應對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問題方面的潛力。2021年,水生動物食品全球表觀消費量為1.625億噸,其增幅幾乎是1961年以來全球人口增速的兩倍。全球人均年消費量由1961年的9.1公斤增長至2022年的20.7公斤。
 
  在水生動物總產量中,89%用以人類直接消費,表明漁業和水產養殖在保障全球糧食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余產量用以間接或非食物用途,主要是生產魚粉和魚油。
 
  支持增加消費以可持續生產方式生產的產品,對于在全球范圍內促進健康膳食和改善營養非常重要。水產食品可提供優質蛋白,在全球動物蛋白和蛋白總量中的占比分別為15%和6%,同時還是關鍵營養素的優質來源,包括omega-3脂肪酸、礦物質和維生素。2021年,在32億人的人均蛋白供給中,源自水產動物食品的蛋白占所有動物來源蛋白的比重至少為20%。
 
  多數捕撈漁業產量來自于可持續種群
 
  全球捕撈漁業產量自上世紀80年代起一直保持穩定。2022年,該部門產量為9230萬噸,其中內陸捕撈產量為1130萬噸,海洋捕撈產量為8100萬噸。盡管水產養殖部門日益壯大,海洋捕撈漁業仍是水生動物產量的重要來源。
 
  2021年,在生物可持續水平范圍內捕撈的海洋種群比例降至62.3%,比2019年下降2.3%。按產量水平加權計算后,2021年糧農組織監測種群上岸量中,估計有76.9%來自于生物可持續種群。這表明,有效的漁業管理可積極推動種群恢復,增加捕撈產量,目前亟需推廣有效政策逆轉當前的下滑趨勢。
 
  糧農組織預計,生產量和消費量均將繼續攀升
 
  《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還提出糧農組織對漁業和水產養殖的展望 :預計至2032年,全球產量和表觀消費量均將呈上升態勢。
 
  水生動物產量預計到2032年將增長10%,達到2.05億噸。產量的增長主要源自于水產養殖規模擴大和捕撈漁業產量恢復。
 
  《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預計,2032年表觀消費量將增長12%,人均產品供應量達到21.3公斤。消費增長的主要拉動因素包括收入水平提高,城市化進程加速,漁獲后處理和流通條件的改進,以及膳食趨勢的不斷調整。
 
  然而,由于產量增速跟不上人口增長,非洲的人均表觀消費量仍將持續下滑。該趨勢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而言尤為令人擔憂,因為這一區域的很多國家依賴水產食品滿足營養需求,尤其是動物蛋白和微量營養素。
 
  報告還面向2050年提出了人口動態趨勢對水生動物食品供的潛在影響模式。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將2022年的水生動物食品人均表觀消費量(估計為20.7公斤)一直保持到2050年需要將水生動物食品供應量增加3600萬噸,增幅為22%。鑒于水產食品在消除饑餓、營養不良和減少貧困方面發揮著更為顯著的作用,當前亟需在全球范圍內加快實施“藍色轉型”優先行動。


  就業人數減少,但仍是千百萬人的生計來源
 
  除保障營養和糧食安全外,漁業和水產養殖也是重要的生計來源。最新數據表明,2022年漁業和水產養殖初級部門就業人數估計為6180萬人,相比2020年的6280萬人有所減少。
 
  按性別分列數據表明,女性在漁業和水產養殖部門就業總人數中占比為24%,但在加工領域中占比為62%。性別不平等問題仍然存在,包括薪酬差異,女性的貢獻得不到充分認可,以及性別暴力。
 
  《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為糧農組織旗艦報告,針對全球漁業種群的現狀和健康狀況,以及全球和區域層面的漁業和水產養殖發展趨勢開展分析。2024版報告聚焦于“藍色轉型”行動的具體進展,著重介紹了糧農組織攜手成員國和伙伴推動轉型變革,以可持續方式促進水產養殖部門不斷壯大規模、實現集約化發展,有效管理捕撈漁業,以及打造高效、安全和公平的價值鏈。
 
  《2024年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關鍵數字
 
  所有數字均為2022年數據,除非另有說明。
 
  生產
 
  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產量:2.232 億噸
 
  藻類產量:3780 萬噸
 
  全球水產養殖產量:1.309 億噸
 
  全球捕撈漁業產量:9230 萬噸
 
  水生動物產量,各區域占比:
 
  亞洲(70%)
 
  歐洲(9%)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9%)
 
  非洲(7%)
 
  北美洲(3%)
 
  大洋洲(1%)
 
  水生動物主產國,各國家占比:
 
  中國(36%)
 
  印度(8%)
 
  印尼(7%)
 
  越南(5%)
 
  秘魯(3%)
 
  捕撈漁業和水產養殖產品初次銷售估計總值:4720億美元
 
  水產養殖產品初次銷售估計值:3130億美元
 
  可持續性
 
  糧農組織監測的可持續捕撈海洋種群占比(2021年):62.3%
 
  按產量加權計算后,糧農組織監測的可持續捕撈海洋種群占比(2021年):78.9%
 
  消費
 
  水生動物食品全球表觀消費量(2021年):1.625 億噸
 
  水生動物食品全球人均表觀消費量(2021年):20.6 公斤
 
  水生動物食品全球人均表觀消費量增長:從1961年的9.1公斤增長至2022年的20.6公斤


  就業
 
  初級生產就業人數:6180萬
 
  各部門就業人數占比:
 
  捕撈漁業(54%)
 
  水產養殖(36%)
 
  未具體說明部門(10%)
 
  各區域就業人數占比:
 
  亞洲(85%)
 
  非洲(10%)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4%)
 
  歐洲、大洋洲和北美洲合計(1%)
 
  貿易
 
  水生動物產品主要出口國:中國、挪威、越南、厄瓜多爾、智利
 
  水生動物產品主要進口國:美國、中國、日本、西班牙、法國
 
  水產品國際貿易額:1950億美元
 
  相關鏈接:


  《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概要版:https://doi.org/10.4060/cd0690zh


  糧農組織漁業和水產養殖報告:糧農組織漁業和水產養殖報告


  “創新變革,保護海洋”活動,哥斯達黎加圣何塞:https://immersedinchange.gob.go.cr/



日期:2024-06-11
 
行業: 漁業水產 糧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