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腐病通常由多種病原菌復合侵染導致,主要有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鐮刀菌(Fusarium spp.)、絲核菌(Rhizoctonia spp.)以及腐霉菌(Pythium spp.)等,在大豆各個生育期均可為害,極易造成死苗、缺苗斷壟,種子不萌發、腐爛,或萌發后子葉不展開。幼苗期在植株主根系莖部最先出現病斑、并向兩頭延伸,顏色逐步加深,變成黑褐色,最終根系腐敗、葉片萎蔫、嚴重時猝倒死亡。成株期受侵染后根部表皮首先呈現癥狀,根系腐爛,側根極少;深褐色病斑向上擴展,莖皮層組織變為深褐色,中空易斷;葉片從底部向上逐漸變黃、萎蔫,植株慢慢枯萎死亡但葉片不脫落;病株結莢數量顯著減少,空莢、癟莢數增多。
防治建議:
一是加強田間管理。加強田間鏟趟,中耕培土,增強土壤的通透性,降低田間濕度,促進植株側生新根和根系生長,澇洼地和明水地塊及時排澇。
二是及時噴施葉面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搶抓晴好天氣,及時噴施磷酸二氫鉀、蕓苔素內酯、赤·吲乙·蕓苔(碧護)等葉面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增強抗病性,促進植株生長。
三是積極采取藥劑防控措施。根腐病發生較重地塊,可選用精甲霜靈、精甲霜靈·咯菌腈、吡唑醚菌酯等藥劑兌水稀釋后土壤穴施防治。
日期:2024-06-19
防治建議:
一是加強田間管理。加強田間鏟趟,中耕培土,增強土壤的通透性,降低田間濕度,促進植株側生新根和根系生長,澇洼地和明水地塊及時排澇。
二是及時噴施葉面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搶抓晴好天氣,及時噴施磷酸二氫鉀、蕓苔素內酯、赤·吲乙·蕓苔(碧護)等葉面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增強抗病性,促進植株生長。
三是積極采取藥劑防控措施。根腐病發生較重地塊,可選用精甲霜靈、精甲霜靈·咯菌腈、吡唑醚菌酯等藥劑兌水稀釋后土壤穴施防治。
日期: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