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行業觀察 | 進口酒種數據下滑,背后原因是什么?

   2025-02-17 中國酒業協會CADA微信號570
核心提示:1月18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1-12月,啤酒累計進口量40,178萬升,累計下降4%;累計進口額388,242萬元,累計下降4.3%。……(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1月18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1-12月,啤酒累計進口量40,178萬升,累計下降4%;累計進口額388,242萬元,累計下降4.3%。
 
  無獨有偶,日本清酒燒酒釀造商協會(JSS)近期發布了2024年日本清酒出口數據。其中,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同比2023年量額分別下跌8.11%、6.32%,較2022年高峰量額分別下滑17.6%、28%。
 
  多個酒種頻頻爆出進口“冷門”,難道說明中國的酒類消費水平在逐漸下降嗎?實則不然,在這種現象產生的背后,可以看出中國酒類市場多重要素的相互博弈。
 
  日本清酒和進口啤酒的下滑,并非單一事件,而是中國酒類市場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必然結果。消費者需求從“量”向“質”的轉變,推動著市場結構發生調整。
 
  中國本土有著悠久的酒文化歷史,酒作為承載著表達情感的媒介,一直在節慶送禮、親友聚會的場合當中舉足輕重,時至今日,這依然是中國酒類市場不變的本色。相較于國外,中國酒文化傳承的時間比之日本、韓國以及一些西方國家無疑更加源遠流長,影響范圍也更為深遠,這為中國酒類市場的發展奠定了深厚基礎。
 
  中國酒類市場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且被擁躉的酒種繁多,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黃酒、清酒、烈酒等等。其中,白酒作為中國傳統酒類,占據著主導地位,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消費基礎。啤酒和葡萄酒等其他酒類則因其時尚、養生、適宜聚會等屬性,近年來銷量也實現了快速增長。
 
  中國酒類市場之所以能夠自給自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國產品牌的崛起。近年來,中國酒類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品質,加強品牌建設,并積極拓展銷售渠道。例如,茅臺、五糧液等知名白酒品牌,通過不懈的技術革新和品質提升,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并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同時,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等本土啤酒品牌,也憑借其親民的價格和廣泛的市場覆蓋,占據了啤酒市場的主導地位。特別是中國的葡萄酒,近年來無論品質還是品牌,都呈現出快速提升態勢,其競爭力不斷增強。
 
  在影響進口酒數據方面,國外因素也不可忽視。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貿易摩擦等因素導致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直接影響了酒類消費。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等國際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導致進口酒類價格上漲,進而影響其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當今,本土酒類品牌憑借品質提升和價格優勢,逐步對進口酒類市場份額形成蠶食。
 
  綜合所述,伴隨市場逐漸成熟,高端酒類市場正成為新的增長點,消費者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對品質、品牌和個性化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酒類企業要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加強品牌建設,拓展銷售渠道,在競爭中努力脫穎而出。
 
  而經濟環境的變化、政策調整、以及國際貿易形勢的不確定性,特別是經濟增速放緩和貿易摩擦因素,無疑都會對酒類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
 
  毋庸置疑,中國酒類市場擁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只有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加強品牌建設,拓展銷售渠道,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
 
  未來,中國酒類市場必將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市場競爭也將更加激烈。本土品牌與進口品牌之間的博弈也會更加凸顯,市場結構調整勢在必然。無論中國酒類企業還是國外進口品牌,都須積極應對市場變化,不斷開拓創新,才能在日趨激烈的中國酒類市場上立于不敗。



日期:2025-02-17
 
行業: 酒業 進出口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