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24年我國肉雞產業形勢分析、問題挑戰與對策建議

   2025-02-18 中國畜牧雜志微信號辛翔飛,鄭麥青938
核心提示:本文總結了2024年我國肉雞產業發展特點,剖析了我國肉雞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2024年,我國肉雞產業產能居歷史高位,產量小幅上漲,雞肉消費存在明顯的階段性不足,雞肉供需整體供大于求;飼料價格大幅回落,帶動肉雞養殖成本明顯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支撐了養殖端實現盈利。本文總結了2024年我國肉雞產業發展特點,剖析了我國肉雞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1 2024年我國肉雞產業發展特點
  
  1.1 國內自主品種產業化應用穩步推進,種雞產能居歷史高位
  
  白羽種雞規模持續擴張,祖代、父母代種雞年度更新數量居歷史高位。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監測數據,2024年我國白羽肉雞祖代年度更新150.07萬套,較2023年增加17.25%,接近2013年154.16萬套的歷史最高位水平(圖1)。其中,國外引種祖代數量67.46萬套,占比44.96%;國外品種科寶曾祖代在國內自繁祖代數量以及3個國產白羽肉雞品種提供祖代數量82.61萬套,占比55.04%。2024年祖代種雞平均月度存欄量204.05萬套,創歷史新高,較2013年196.62萬套的歷史最高位水平高3.78%。12 月,祖代種雞存欄量218.43萬套,較2023年同比增加21.17%,其中,在產、后備祖代種雞存欄量分別為127.60萬套和90.83萬套,分別較2023年同比增加16.04%和29.20%。2024年父母代種雞年度更新7 522.14萬套,較2023年增加13.27%,平均月度存欄量8 883.10萬套,較2023年增加8.85%,父母代年度更新數量和平均月度存欄量均創歷史新高。12月,父母代種雞存欄量9 346.66萬套,較2023年同比增加13.93%,其中,在產、后備父母代種雞存欄量分別為5 186.37萬套和4 160.29萬套,分別較2023年同比增加17.82%和9.42%。
 

 
  黃羽種雞產能充足,祖代、父母代種雞年度平均存欄量實現雙增長。2024年黃羽祖代種雞平均月度存欄量221.85萬套,較2023年增加2.50%,創歷史新高,較2019年219.45萬套的歷史最高點高出1.09%。12月,祖代種雞存欄量221.21萬套,較2023年同比增加5.61%,其中,在產、后備祖代種雞存欄量分別為154.69萬套和66.52萬套,均較2023年同比增加5.61%。2024年父母代種雞平均月度存欄量6 463.33萬套,較2023年微幅增加0.33%。12月,父母代種雞存欄量6 629.63萬套,較2023年同比增加3.77%,其中,在產、后備父母代種雞存欄量分別為3 638.87萬套和2 990.76萬套,分別較2023年同比增加2.88%和4.88%。
  
  1.2 飼料價格大幅回落,肉雞養殖成本明顯下降
  
  受飼料原料價格高位回落影響,配合飼料價格全年整體降幅超過10%(圖2、3)。受國際國內供需寬松等因素影響,2023年9月以來玉米、豆粕等主要飼料原料價格整體高位下滑,帶動肉雞配合飼料價格持續下降。2024年末肉雞配合飼料價格降至本年度最低點,同時也是2021年以來的最低點。2024年玉米平均價格為2.53元/kg,較2023年下降 14.84%;年末玉米價格為2.30元/kg,較2023年同比下降17.56%。2024年豆粕平均價格為3.62元/kg,較2023年下降21.37%;年末豆粕價格為3.23元/kg,較2023年同比下降24.53%。2024年肉雞配合飼料平均價格為3.65元/kg,較2023年下降8.56%;年末肉雞配合飼料價格為3.48元/kg,較2023年同比下降10.77%,與2020年末3.47元/kg的價格水平大致持平(圖2)。
 

 

  
  肉雞養殖成本經歷3年持續上漲后顯著下降,2024年白羽肉雞、黃羽肉雞養殖成本分別較2023年下降9.96%和5.14%。飼料成本和雛雞成本是肉雞養殖的兩大最主要物質資料成本,2024年飼料價格下降、雛雞價格上升是影響肉雞養殖成本變動的兩大最主要因素;同時市場行情長期低迷因素倒逼養殖端進一步在提升養殖技術上發力,以降低生產投入,提高生產效率。受上述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2024年肉雞養殖成本明顯下降。根據農業農村部對60個生產大縣(市、區)的300個行政村1 099戶肉雞養殖戶月度定點跟蹤監測數據分析,2024年白羽肉雞平均養殖成本為7.74元/kg,較2023年下降9.60%;黃羽肉雞平均養殖成本為13.24元/kg,較2023年下降5.22%。
  
  1.3 肉雞價格波動下降,產業鏈利潤白羽肉雞小幅降、黃羽肉雞大幅升
  
  根據農業農村部肉雞養殖戶月度定點跟蹤監測數據(圖4),2024年白羽肉雞平均出欄價格為7.79元/kg,較2023年下降12.28%;12月為7.68元/kg,較2023年同比基本持平,僅微幅上升0.20%。整體來看,近10年來,2024年為白羽肉雞出欄價格處于低位運行狀態,并呈現出波動幅度最小、運行平穩度最高的典型特征。2024年黃羽肉雞出欄價格15.95元/kg,較2023年下降0.79%;12月價格為14.91元/kg,較2023年同比下降8.24%。黃羽肉雞快、中、慢速型價格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監測數據,年末全國黃羽肉雞快、中、慢速型出欄價格分別為10.44、12.75、17.75元/kg;根據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試驗站監測數據,年末主產省份黃羽肉雞快、中、慢速型出欄價格分別為11.59、13.24、16.85元/kg。
 

  全產業鏈平均收益白羽肉雞小幅下降,黃羽肉雞顯著上升。根據農業農村部對肉雞養殖戶月度定點跟蹤監測數據分析(圖4),2024年白羽肉雞全產業鏈年度平均收益0.76元/只,較2023年下降0.21元/只,盈虧月數比為9:3。其中,商品代養殖環節全年平均盈利0.11元/只,較2023年下降0.71元/只,盈虧月數比為6:6。12月份,白羽肉雞全產業鏈平均收益為0.51元/只,其中商品肉雞養殖環節虧損0.59元/只。2024年黃羽肉雞全產業鏈平均收益為5.85元/只,較2023年增加1.50元/只,盈虧月數比為12:0,其中商品肉雞養殖環節盈利5.43元/只,較2023年增加1.22元/只。12月份,黃羽肉雞全產業鏈平均收益為5.29元/只,其中商品肉雞養殖環節收益為5.10元/只。
  
  1.4 雞肉總產量小幅上漲,產業結構持續調整
  
  2024年受消費市場疲軟影響,肉雞生產規模擴張受到阻礙,全年雞肉總產量小幅上漲。根據農業農村部肉雞養殖戶月度定點跟蹤監測數據及中國畜牧業協會監測數據分析,2024年專用肉雞(包括白羽、黃羽和小型白羽肉雞)總出欄數量148.42億只,較2023年增加1.49億只,增幅1.02%;專用肉雞雞肉總產量為2 464.79 萬t,較2023年增加12.62萬t,增幅0.51%。此外,2024年淘汰蛋雞出欄12.33億只,其雞肉產量172.61萬t。綜合來看,2024年全國雞肉產量2 637.39萬t,較2023年增加28.14萬t,增幅1.08%。
  
  產業結構持續調整,黃羽肉雞產量及占比不斷下降。白羽肉雞出欄量和產量在2018年以來持續增長,小型白羽肉雞在2016年以來持續增長,而黃羽肉雞則在2020年之后持續萎縮。2024年白羽肉雞、黃羽肉雞和小型白羽肉雞出欄量分別為90.31億只、33.34億只和24.77億只,分別較2023年增加2.24%、下降 7.25%和增加9.36%;白羽肉雞、黃羽肉雞、小型白羽肉雞雞肉產量分別為1 778.93、432.00、253.85 萬 t,分別較2023年增加1.34%、下降7.55%和增加6.49%。從雞肉產量來看,白羽肉雞、黃羽肉雞、小型白羽肉雞占比分別為72.17%、17.53%和10.30%。
  
  2 我國肉雞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2.1 雞肉消費不足,市場低迷
  
  2024 年雞肉供需整體寬松,綜合雞肉價格小幅下滑,一方面是肉雞產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階段性過剩,另一方面是雞肉消費存在明顯的階段性不足。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4年GDP增長5.0%,較2023年5.2%的增速水平略有回調;2024年餐飲收入增長5.3%,較2023年20.4%的高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受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緩和消費傾向下降等因素影響,消費整體乏力,雞肉雖然具有明顯的低價格優勢,但雞肉消費也整體相對低迷。同時,相對于世界其他肉雞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國肉雞產業品牌建設和產品宣傳明顯不足,也是我國肉雞消費潛力釋放不及預期的重要影響因素。例如,20世紀60年代,美國大型雞肉產品生產商就開始著力以品牌名稱通過電視和印刷媒體推銷雞肉產品;直至目前,美國國家雞肉委員會(NCC)、巴西動物蛋白協會(ABPA)等國家層面的行業協會以及大型雞肉產品生產商等都通過網站對雞肉產品的營養、健康、安全,以及生產過程的環保、可持續、現代化等優勢特征進行大篇幅的宣傳,提升肉雞產業和產品的公眾知曉度和認可度。當前,我國肉雞產業已形成較為完備的全產業鏈發展體系,但行業企業更多優先布局擴大規模,品牌建設和產品宣傳上的布局和投入較為欠缺。
  
  2.2 種源對外依存度仍然偏高,產業發展的潛在安全隱患大
  
  白羽肉雞在20世紀80年代被引入我國,此后約40年的時間里我國白羽肉雞種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相比于植物育種,畜禽動物育種周期更長、成本更高,且白羽肉雞育種因不同品系、不同代次間育種目標差異大,其在整個家禽產業中育種難度最大。國際上生產性能領先、市場占有率高的白羽肉雞主要集中于安偉捷(Aviagen)集團和科寶(Cobb)公司2個大型國際化集團公司,我國作為引種方始終處于弱勢地位,引進種源的安全性和質量得不到充分保障,且易受到因禽流感等突發事件導致的封關因素困擾。目前,我國白羽祖代種雞引種國為美國和新西蘭,2024年12月,美國唯一的供種州俄克拉荷馬州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新西蘭懷塔基市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導致至少未來3個月時間內我國從美國和新西蘭的引種工作全面暫停,包括2024年12月原計劃從美國引種的6批祖代種雞全部取消。白羽肉雞從祖代引種到商品代肉雞出欄一般需60周,此次美國和新西蘭因禽流感封關導致我國引種受阻,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內肉雞產業的正常運行秩序。雖然2024年3個國產品種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28%,但72%的白羽肉雞種源對外依存度依然偏高,尚未達到在引種受阻等突發情況下能夠保障我國白羽肉雞產業相對穩定運行的安全水平。
  
  2.3 國際禽流感加劇,國內疫病防控壓力大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自2020年以來在全球多地傳播,疫情蔓延擴大態勢仍在持續,對產業發展帶來巨大影響,對人類健康構成持續威脅。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于2025年1月發布的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形勢報告和數據,2005—202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已導致全球超過6.33億只家禽死亡或被撲殺。其中,2022年全球有84個國家和地區受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影響,新爆發高致病性禽流感4 120起,家禽死亡或被撲殺數量達到歷史峰值1.47億只。2023年受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影響的國家和地區數量達到歷史峰值88個,新爆發高致病性禽流感1 570起,家禽死亡或被撲殺數量8 366萬只。2024年全球仍有80個國家和地區受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影響,新爆發高致病性禽流感940起,家禽死亡或被撲殺7 978萬只,其中美國最為嚴重,新爆發高致病性禽流感199起,家禽死亡或被撲殺數量4 827萬只。雖然2024年新爆發高致病性禽流感數量有所下降,但2024年人、奶牛等哺乳動物感染禽流感病毒案例不斷增加,加大了全球公共衛生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5年1月通報數據,2020—2024年,全球有12個國家共報告102例人感染 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病例,其中包括9例死亡病例;2024年是2020年以來全球報告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病例最多的年份,共報告75例,其中58例來自美國,且56例是從事家禽或奶牛養殖的工作人員。
  
  2.4 自然風險沖擊局部地區產業發展,防災減災救災體系仍存短板弱項
  
  由于畜牧業抗風險能力較弱,在遭遇重大自然災害時,容易造成巨大損失。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增多,自然災害發生的時空不確定性、復雜性增強,對畜牧業的生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畜牧業防災減災工作,并出臺相關技術指導意見,同時,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進一步修訂《肉雞生產防災減災技術手冊》,并已實現肉雞養殖防災減災工作全國31個省(市、區)全覆蓋。整體來看,我國畜牧業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持續加強,但隨著異常性、極端性“小概率高影響”天氣事件增多,畜牧業防災減災救災形勢復雜嚴峻,防災減災救災體系仍存短板弱項,知災識災、以防為主的綜合減災理念尚未完全樹立,防災減災仍以災害發生后的救災為主,自然災害風險造成局部損失巨大的狀況仍有發生。2024年2月湖北、湖南、貴州、安徽、河南5個省份部分地區因遭遇強雨雪冰凍災害,雞舍及設施設備坍塌損毀,道路不通,飼料等原料無法運進,緊急處理雞群無法運出。2024年9月,海南省文昌市因受超強臺風“摩羯”影響,文昌雞養殖基地損毀嚴重,造成文昌雞死亡超過1 700萬只,其中 70 日齡以下文昌雞死亡超80%,70日齡以上文昌雞死亡超過50%,經濟損失巨大。
  
  2.5 高質量發展還存在多處痛點堵點,現代化生產體系建設進程亟待加快
  
  經過改革開放40余年的持續發展,我國肉雞產業生產體系建設不斷加強,但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對標現代化建設目標,我國肉雞養殖攻難點、通堵點、補短板、強弱項的任務依然艱巨且緊迫。一是抗生素減量。農業農村部 2021 年印發《全國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方案(2021—2025 年)》,經過近年來對抗生素減量的積極應對,我國畜禽養殖抗生素使用量持續下降,但總體來看,我國畜禽養殖抗生素減量尚處于起步階段,如何通過科學用藥、生物安全和動物福利等多維度綜合措施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獸藥減量實施方案,實現養殖技術效果和經濟效果的雙維度共贏目標,仍有待堅實有效的理論和實踐支撐。二是養殖機械化標準化智能化。雖然肉雞養殖機械化、設施化、標準化水平持續提升,但整體上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其一,標準化智能化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升。養殖標準化是一個涵蓋硬件和軟件等多個方面的綜合性體系,旨在提升養殖效率、保障產品質量。我國白羽肉雞標準化養殖走在畜牧業標準化養殖的前列,但在設施設備、飼養管理、疫病防控等多方面的標準化體系建設仍存在明顯不足,通風智能化水平普遍偏低。黃羽肉雞標準化養殖體系建設更是相對滯后,養殖成本高、養殖成績不穩定等問題突出,標準化設施設備建設和技術水平規范等都亟待加強。其二,抓雞環節的機械化仍未能得到較好實現。目前給料、給水等環節基本已實現較高水平的機械化,而抓雞環節人工成本高的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現有機械化抓雞設備在實際應用中會造成雞腿翅骨折、皮膚淤青等損傷問題,人工抓雞仍然是主要方式。
  
  3 肉雞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3.1 加快國產品種迭代升級和推廣應用,提升國產品種市場占有率
  
  不斷提高國產品種性能、提升國產品種市場占有率,是我國白羽肉雞產業實現自主可控、安全發展的重要舉措。一是強化3個白羽肉雞國產品種選育,提升國產品種競爭優勢。強化白羽肉雞領軍企業培育,深化科企聯合,持續推進白羽肉雞種業科技創新。立足國內的消費偏好,強化適應本地環境、具有更高生產性能和更好肉質等特性,重視種源疫病凈化,進一步提升“圣澤901”“廣明2號”“沃德188”3個國產品種生產性能,并就品種特性、飼養管理技術等制定科學有效的使用手冊,以幫助養殖主體更好地掌握新品種的養殖技術,實現預期養殖績效。二是加大國產品種產業化應用推廣支持力度。在2024年河北、內蒙古、遼寧、山東、河南等5個省份開展白羽肉雞重大品種研發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的基礎上,擴大3個國產白羽肉雞品種補貼試點區域范圍并加大補貼力度,通過對經營國產白羽肉雞品種的父母代種業企業進行新品種推廣應用補貼等,加快推動國產品種推廣應用,進一步提高國產品種市場占有率,為產業安全穩定運行提供種源保障。
  
  3.2 強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進一步推動肉雞養殖節糧降耗、降本增效
  
  圍繞飼料營養、健康養殖、高效管理等環節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支撐肉雞養殖節糧、低碳、高效發展。進一步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通過優化飼料配制技術路線、推行開源替代等措施減少飼料中豆粕含量,降低對豆粕的依賴,助力解決我國蛋白飼料資源短缺問題,同時達成減少日糧成本、減少碳排放等多維目標的共同實現,推動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提升。進一步強化精準飼喂技術,通過科學調整飼料配比、實時調整飼料配方以及精確控制飼喂量,確保雞群在不同階段均得到適宜的營養供給,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養殖成本。進一步探索“粒+碴”飼料料型對促進雞群腸道健康、改善生產性能上的理論機理及實踐效果,充分發揮其在降低飼料端成本、提升養殖端效率、增加屠宰端產值等產業鏈各環節的正向促進作用。進一步加強基層養殖人員技術培訓,促進先進技術的傳播和采納,提升基層養殖人員技術應用能力,把科技優勢有效轉化為生產效率和效益優勢。
  
  3.3 加強風險監測及防控,保障產業健康發展
  
  針對畜牧業面臨的市場、疫病、自然等風險因素,加強風險管理是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一是針對肉雞產業官方統計數據缺失,建議國家層面將肉雞生產納入專項數據統計范疇,并開展白羽肉雞、黃羽肉雞等分項統計,為產業發展宏觀決策提供基礎支撐。建立健全種雞、商品雞供需狀況和市場運行的分析監測,為經營主體生產決策提供科學支撐。二是針對國際尤其是周邊日韓等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加劇導致國內疫病風險加大,進一步強化境內外動物疫病動態監測,高度重視養殖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提高養殖主體防控意識,通過嚴格執行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和科學制定疫苗接種計劃,保障肉雞養殖生產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三是為了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對產業造成的沖擊,保障養殖場戶生命財產安全,要進一步加強災前監測預警,多渠道、廣覆蓋發布預警信息和技術指導,進一步夯實養殖場戶對災害性天氣的應急處理能力,并加快發展畜禽養殖保險,減輕養殖場戶災害損失。
  
  3.4 謀劃全產業鏈“出海”布局,拓展產業發展國際空間
  
  充分利用與“一帶一路”等國家的互補優勢,積極謀劃布局“出海”發展戰略,是產業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路徑。尤其受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國際禽流感疫情持續蔓延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多數國家的食物安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各國政府也相繼啟動農業產業鏈的補鏈、延鏈、強鏈建設計劃,為國內產業走出去提供了巨大的商業機會與發展空間。我國擁3個白羽肉雞品種、多個小型白羽肉雞品種以及一系列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黃羽肉雞品種,國內肉雞產業在產業規模、鏈條配套、科技水平等多個方面位居世界前列水平,具有較強的引領性和借鑒性。2023年國產白羽肉雞“沃德188”種雞出口至坦桑尼亞,2024年國產白羽肉雞“圣澤901”“廣明2 號”種雞分別首次出口坦桑尼亞和巴基斯坦,國產品種走向國際舞臺體現了我國在畜禽育種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也體現了我國國產品種已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國內肉雞產業要強化產業鏈整合與協作,抓住這一輪重要“出海”機遇期,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產業鏈合作重點領域的戰略性規劃,實現優勢互補,推動我國肉雞產業的國際化發展。
  
  3.5 重視品牌建設和消費引導,加快促進消費潛力釋放
  
  加強肉雞產業和產品品牌建設,加大科普宣傳和消費引導,是促進雞肉產品市場規模擴大的重要手段。尤其面對我國雞肉消費中長期增長潛力較大,但當前階段性消費不足的問題,更應加大消費管理,加快促進雞肉 消費潛力釋放。一是加強品牌建設。品牌是消費端的重要識別載體,在著力保障產品質量基礎上,行業各類主體通過打造產業品牌、品種品牌、區域特色品牌、企業產品品牌等,提高產品的市場認可度和消費者信任度。二是迎合消費偏好變化。充分利用物聯網及大數據,對肉雞消費市場進行數據統計與信息挖掘,開展產品感官評定及市場調研數據分析,推動與消費端匹配度高的雞肉新產品研發及市場投放。三是加強產品宣傳和科普。針對目前消費者對雞肉產品健康營養等質量屬性的認知不足,針對“激素雞”“六個翅膀雞”等不實言論對產業造成的負面影響,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媒體平臺,加大對雞肉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低膽固醇“一高三低”營養特點、營養價值的宣傳,加大對肉雞良好的生長特性來源于遺傳性能的改進、飼料營養和飼養環境改進的科普,將雞肉作為白肉更有利于健康的飲食理念推廣到更廣泛的消費群體。



日期:2025-02-18
 
標簽: 肉雞
行業: 畜禽肉品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