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謀劃強部署促春耕 千方百計穩定早稻和糧食生產
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專刊
種植業快報第7期(總第18期)
廣西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將抗春旱、備春耕作為當前農業生產重中之重,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全力以赴夯實全年糧食豐收基礎。
一、立足抗旱備春耕
去年秋季以來,廣西氣溫偏高、降水偏少,預計還將持續。廣西將抗旱搶季節作為春耕備耕工作重點,提前謀劃、迅速行動,扎實推進工作落實。一是保障春耕用水。加強與水利、氣象等部門會商,加密雨情、水情和旱情調度,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推廣節水技術,助力糖料蔗和春收糧油作物抗旱保收。秋冬干旱發生以來,多次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當前氣象干旱有所緩和。自治區本級安排1000萬元防災減災應急資金,提升應急抗旱保障能力。二是強化服務指導。春節前及時召開全區視頻會,下發技術手冊和防寒抗旱通知,部署指導各地抓好春耕備耕和氣象災害應對。聯合廣電部門通過農村大喇叭播報4期農業防寒抗旱技術措施。落實包保聯系服務工作制度,深入春耕一線開展全覆蓋指導服務,全區共開展春耕備耕技術培訓2538期、培訓22萬多人次。三是備足農資機具。組織農資企業提前儲備春耕物資,目前糧油種子及肥料農藥農膜等物資均已備七成以上、價格保持穩定。組織開展農資打假“綠劍護糧安”執法行動和全區重點問題品種藥殘百日攻堅治理行動,保障春耕農資質量安全。繼續開展“百萬農機鬧春耕”活動,全區已有21.5萬臺農機完成維修、保養,培訓機手和修理工1.18萬人次,預計投入抗旱保春耕的農機具數量將超過130萬臺。
二、多措并舉穩早稻
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穩定恢復雙季稻生產”重要指示,多管齊下擴大早稻生產。一是高位推動,壓實屬地責任。1月26日,以自治區黨委、政府兩辦名義下發通知,將2025年全區1223萬畝早稻面積等糧油生產任務分解到各市;自治區主要負責同志在全區農村工作會議上對全年早稻等糧油生產進行部署安排。二是盤活土地,挖掘擴面潛力。穩慎有序推進耕地恢復,通過鼓勵代耕代種、示范帶動等方式盤活撂荒耕地,發展早稻等糧油作物適度規模經營;將撂荒耕地治理納入自治區糧食生產激勵資金、自治區耕地保護激勵資金的使用范圍,提供資金保障。截至1月14日,全區已復耕復種14.4萬畝,為穩定擴大早稻面積奠定堅實基礎。三是政策賦能,激發生產活力。提前下達稻谷補貼等穩定糧食生產項目資金8.2億元,繼續落實1.3億元自治區糧食生產激勵資金,對糧食生產成效突出的縣進行獎勵,充分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積極性。
三、全面發力提單產
廣西強化科技賦能,深挖增產潛力。一是攻堅農田建設,筑牢增產根基。搶抓冬春農田建設關鍵期,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水利設施,重點向大中型灌區、糧食主產區等地傾斜,目前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872.4萬畝,為糧食增產增效提供有力支撐。二是深化三大行動,挖掘增產潛力。繼續實施綠色高產高效、水稻增密增穗、水稻玉米高產攻關“三大行動”,在13個整建制推進縣和85個糧油單產提升行動縣,提高良種覆蓋率,示范推廣“一噴多促”、統防統治等技術,挖掘單產潛力。三是強化科技支撐,發揮技術裝備作用。引導科研單位和種業企業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發布2025年度廣西水稻主導品種8個,推動優質高產品種占比持續增加。支持區域性水稻產業中心和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基地建設,擴大水稻工廠化集中育秧覆蓋面。繼續發揮廣西水稻、玉米、薯類、大豆油料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的技術優勢,結合高素質農民培育,在全區范圍組織開展糧油生產和抗旱保春耕專題培訓活動,提高高產栽培技術普及率。
下一步,廣西將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加強春耕指導服務,做好農資農機調配,科學抓好防災減災,全力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廣西力量。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 供稿)
日期:2025-02-26
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專刊
種植業快報第7期(總第18期)
廣西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將抗春旱、備春耕作為當前農業生產重中之重,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全力以赴夯實全年糧食豐收基礎。
一、立足抗旱備春耕
去年秋季以來,廣西氣溫偏高、降水偏少,預計還將持續。廣西將抗旱搶季節作為春耕備耕工作重點,提前謀劃、迅速行動,扎實推進工作落實。一是保障春耕用水。加強與水利、氣象等部門會商,加密雨情、水情和旱情調度,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推廣節水技術,助力糖料蔗和春收糧油作物抗旱保收。秋冬干旱發生以來,多次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當前氣象干旱有所緩和。自治區本級安排1000萬元防災減災應急資金,提升應急抗旱保障能力。二是強化服務指導。春節前及時召開全區視頻會,下發技術手冊和防寒抗旱通知,部署指導各地抓好春耕備耕和氣象災害應對。聯合廣電部門通過農村大喇叭播報4期農業防寒抗旱技術措施。落實包保聯系服務工作制度,深入春耕一線開展全覆蓋指導服務,全區共開展春耕備耕技術培訓2538期、培訓22萬多人次。三是備足農資機具。組織農資企業提前儲備春耕物資,目前糧油種子及肥料農藥農膜等物資均已備七成以上、價格保持穩定。組織開展農資打假“綠劍護糧安”執法行動和全區重點問題品種藥殘百日攻堅治理行動,保障春耕農資質量安全。繼續開展“百萬農機鬧春耕”活動,全區已有21.5萬臺農機完成維修、保養,培訓機手和修理工1.18萬人次,預計投入抗旱保春耕的農機具數量將超過130萬臺。
二、多措并舉穩早稻
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穩定恢復雙季稻生產”重要指示,多管齊下擴大早稻生產。一是高位推動,壓實屬地責任。1月26日,以自治區黨委、政府兩辦名義下發通知,將2025年全區1223萬畝早稻面積等糧油生產任務分解到各市;自治區主要負責同志在全區農村工作會議上對全年早稻等糧油生產進行部署安排。二是盤活土地,挖掘擴面潛力。穩慎有序推進耕地恢復,通過鼓勵代耕代種、示范帶動等方式盤活撂荒耕地,發展早稻等糧油作物適度規模經營;將撂荒耕地治理納入自治區糧食生產激勵資金、自治區耕地保護激勵資金的使用范圍,提供資金保障。截至1月14日,全區已復耕復種14.4萬畝,為穩定擴大早稻面積奠定堅實基礎。三是政策賦能,激發生產活力。提前下達稻谷補貼等穩定糧食生產項目資金8.2億元,繼續落實1.3億元自治區糧食生產激勵資金,對糧食生產成效突出的縣進行獎勵,充分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積極性。
三、全面發力提單產
廣西強化科技賦能,深挖增產潛力。一是攻堅農田建設,筑牢增產根基。搶抓冬春農田建設關鍵期,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水利設施,重點向大中型灌區、糧食主產區等地傾斜,目前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872.4萬畝,為糧食增產增效提供有力支撐。二是深化三大行動,挖掘增產潛力。繼續實施綠色高產高效、水稻增密增穗、水稻玉米高產攻關“三大行動”,在13個整建制推進縣和85個糧油單產提升行動縣,提高良種覆蓋率,示范推廣“一噴多促”、統防統治等技術,挖掘單產潛力。三是強化科技支撐,發揮技術裝備作用。引導科研單位和種業企業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發布2025年度廣西水稻主導品種8個,推動優質高產品種占比持續增加。支持區域性水稻產業中心和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基地建設,擴大水稻工廠化集中育秧覆蓋面。繼續發揮廣西水稻、玉米、薯類、大豆油料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的技術優勢,結合高素質農民培育,在全區范圍組織開展糧油生產和抗旱保春耕專題培訓活動,提高高產栽培技術普及率。
下一步,廣西將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加強春耕指導服務,做好農資農機調配,科學抓好防災減災,全力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廣西力量。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 供稿)
日期: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