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是一種由刺盤孢屬引起的重要病害,對茶樹的產量和經濟價值有著顯著影響。近些年,國內外學者在茶炭疽病的發病特征、致病機理、流行規律、病原鑒定及防治措施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良好的進展。然而,關于茶樹炭疽病抗性的遺傳機理研究卻鮮有報道。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樹種質資源創新團隊研究解析茶樹炭疽病抗性的遺傳機制,相關研究成果以“QTL Detection and Candidate Gene Analysis of Anthracnose Resistance Locus in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為題在線發表在植物學經典期刊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上。
研究人員通過田間調查發現茶樹‘龍井43’ב白雞冠’雜交F1代對炭疽病存在明顯抗性差異。隨后基于連鎖分析發現一個主效QTL(qAR-12.4)在兩年分別可以解釋10.8%和12.7%的表型變異;進一步通過混池測序定位了兩個基因組區段與炭疽病抗性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位于1號染色體的qARChr1和13號染色體的qARChr13。對親本‘龍井43’和‘白雞冠’在接種山茶炭疽菌0、24和48小時后的葉片分別進行轉錄組測序,結果顯示位于qARChr1區段內的核定位ERF轉錄因子(CsERF105)表達水平在‘白雞冠’葉片接種后逐漸提高,而在‘龍井43’中則沒有該趨勢。進一步通過對‘白雞冠’進行CsERF105反義寡核苷酸處理,發現其炭疽病抗性顯著降低,表明CsERF105可能是一個影響炭疽病抗性的正調控因子,研究初步明確了茶樹抗炭疽病的遺傳位點,并為后續的分子育種提供了理論依據。
我所博士生張晨禹和杭州市農業科學院李紅莉副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我所馬春雷研究員、姚明哲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浙江省農業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專項、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基本科研業務、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
日期:2025-07-08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樹種質資源創新團隊研究解析茶樹炭疽病抗性的遺傳機制,相關研究成果以“QTL Detection and Candidate Gene Analysis of Anthracnose Resistance Locus in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為題在線發表在植物學經典期刊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上。
研究人員通過田間調查發現茶樹‘龍井43’ב白雞冠’雜交F1代對炭疽病存在明顯抗性差異。隨后基于連鎖分析發現一個主效QTL(qAR-12.4)在兩年分別可以解釋10.8%和12.7%的表型變異;進一步通過混池測序定位了兩個基因組區段與炭疽病抗性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位于1號染色體的qARChr1和13號染色體的qARChr13。對親本‘龍井43’和‘白雞冠’在接種山茶炭疽菌0、24和48小時后的葉片分別進行轉錄組測序,結果顯示位于qARChr1區段內的核定位ERF轉錄因子(CsERF105)表達水平在‘白雞冠’葉片接種后逐漸提高,而在‘龍井43’中則沒有該趨勢。進一步通過對‘白雞冠’進行CsERF105反義寡核苷酸處理,發現其炭疽病抗性顯著降低,表明CsERF105可能是一個影響炭疽病抗性的正調控因子,研究初步明確了茶樹抗炭疽病的遺傳位點,并為后續的分子育種提供了理論依據。
我所博士生張晨禹和杭州市農業科學院李紅莉副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我所馬春雷研究員、姚明哲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浙江省農業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專項、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基本科研業務、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
日期: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