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部(USDA)近日發布的《澳大利亞巴旦木年度報告》顯示,2025/26產季澳大利亞巴旦木產量預計將創下17.5萬噸新紀錄,較修正后的2024/25季產量預估增長21%。創紀錄的產量預計將推動2025/26季巴旦木出口量攀升至14.3萬噸的歷史峰值。
生產
澳大利亞是全球第二大巴旦木生產國和出口國,僅次于美國,且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澳大利亞巴旦木產業在2010年代末經歷快速擴張,推動產果樹面積在2020年代強勁增長。近年來新增種植的速度顯著放緩,預計未來數年產果面積增速將趨緩。2014/15產季(2015自然年)全國種植面積3.11萬公頃,其中90%為產果樹;至2023年產果樹的面積翻倍至6.42萬公頃,產果比例達91%。
預計澳大利亞巴旦木行業將繼續保持適度增長,主要推動力源于:美國加州種植者面臨日益加劇的水資源限制,增長空間有限;在中國和印度等重要市場的帶動下,全球巴旦木的需求持續增長;澳大利亞國內釀酒產業正在收縮,尤其是在巴旦木的主產區,將有更多土地和水資源用于巴旦木種植;澳大利亞的鮮食葡萄產業面臨挑戰,尤其是在Sunraysia地區,果園可能轉向種植巴旦木。
截至2023/24季的過去十年間,澳大利亞巴旦木產量從8.25萬噸倍增至約16.5萬噸。澳大利亞園藝創新機構報告預測,未來六個產季產量將再增長27%至21萬噸。若當前積極因素刺激新增種植的又一波熱潮,該預測可能偏保守。在品種方面,四大美國品種居于主導地位:Nonpareil(44%)、Carmel(26%)、Monterey(13%)和Price(7%)。
2024/25季澳大利亞巴旦木于2025年5月完成采收,由于生長季遭遇異常高溫導致果園受損及果仁發育不良,同時受季初價格悲觀情緒影響,大型種植企業削減投入導致意外減產,產量預估下調至14.5萬噸,低于季初行業預期的15.5萬噸。預計2025/26季澳大利亞巴旦木產量(以果仁計)將達17.5萬噸,較2024/25季修正的估計值增長21%。近期中美貿易摩擦推升全球巴旦木價格,改善2024/25季盈利預期,已提振生產者信心,預計將支撐2025/26季生產者投入的增加,避免重蹈上一季低產的覆轍。
貿易
受減產影響,估計2024/25季澳大利亞巴旦木的出口量將降至11.3萬噸,較上一季13萬噸減少 13%。在創紀錄的產量推動下,預計2025/26季出口量將達14.3萬噸,同比增長2.3%,將創下澳大利亞出口紀錄峰值。鑒于產量持續上升的態勢,預計澳大利亞在未來幾年的出口量將保持逐年增長之勢,不斷創下新的紀錄。
澳大利亞目前向超過40個國家出口巴旦木,自2017/18季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中國已成為其最主要的增長市場。中國目前約占澳大利亞巴旦木出口總量的一半,而其對印度、土耳其和越南近年來的出口也有所增加。這四個主要出口目的地的總出口量占其出口總量的60-70%。
美國仍占據全球巴旦木產量75-80%的份額,作為十多年來的第二大生產國,澳大利亞的份額約為7-8%。過去五年間,美國在全球巴旦木出口中的份額從85%降至80%,澳大利亞則從8%升至12%,其余國家保持約7%份額。
加州巴旦木協會(Almond Board of California)發布的《5月貿易形勢報告》顯示,美國巴旦木對東北亞市場的出口今年以來大幅下滑,買家們紛紛轉向澳大利亞,而中國已不再位列其前十大出口目的地。
中國是澳大利亞巴旦木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兩國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使澳大利亞巴旦木在中國進口時無需繳納關稅或受配額限制。盡管中國對美國巴旦木加征關稅提升了澳大利亞產品的競爭力,但對華出口量難以大幅增長。澳大利亞與美國巴旦木產季相反,雖享有零關稅優勢且受益于澳元匯率走弱,但產量規模遠遜于美國且難以快速擴張。
澳大利亞巴旦木協會(Almond Board of Australia)的統計數據顯示,本產季(2025年3月啟動)前兩個月澳大利亞巴旦木的出口量同比增長了1%,但受中美貿易談判中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其對華出口量為5,636噸,較上季同期的5,936噸下降了5.1%。該協會認為,待關稅細則進一步明朗,中國買家的采購將重拾增勢。
日期:2025-07-14
生產
澳大利亞是全球第二大巴旦木生產國和出口國,僅次于美國,且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澳大利亞巴旦木產業在2010年代末經歷快速擴張,推動產果樹面積在2020年代強勁增長。近年來新增種植的速度顯著放緩,預計未來數年產果面積增速將趨緩。2014/15產季(2015自然年)全國種植面積3.11萬公頃,其中90%為產果樹;至2023年產果樹的面積翻倍至6.42萬公頃,產果比例達91%。
預計澳大利亞巴旦木行業將繼續保持適度增長,主要推動力源于:美國加州種植者面臨日益加劇的水資源限制,增長空間有限;在中國和印度等重要市場的帶動下,全球巴旦木的需求持續增長;澳大利亞國內釀酒產業正在收縮,尤其是在巴旦木的主產區,將有更多土地和水資源用于巴旦木種植;澳大利亞的鮮食葡萄產業面臨挑戰,尤其是在Sunraysia地區,果園可能轉向種植巴旦木。
截至2023/24季的過去十年間,澳大利亞巴旦木產量從8.25萬噸倍增至約16.5萬噸。澳大利亞園藝創新機構報告預測,未來六個產季產量將再增長27%至21萬噸。若當前積極因素刺激新增種植的又一波熱潮,該預測可能偏保守。在品種方面,四大美國品種居于主導地位:Nonpareil(44%)、Carmel(26%)、Monterey(13%)和Price(7%)。
2024/25季澳大利亞巴旦木于2025年5月完成采收,由于生長季遭遇異常高溫導致果園受損及果仁發育不良,同時受季初價格悲觀情緒影響,大型種植企業削減投入導致意外減產,產量預估下調至14.5萬噸,低于季初行業預期的15.5萬噸。預計2025/26季澳大利亞巴旦木產量(以果仁計)將達17.5萬噸,較2024/25季修正的估計值增長21%。近期中美貿易摩擦推升全球巴旦木價格,改善2024/25季盈利預期,已提振生產者信心,預計將支撐2025/26季生產者投入的增加,避免重蹈上一季低產的覆轍。
貿易
受減產影響,估計2024/25季澳大利亞巴旦木的出口量將降至11.3萬噸,較上一季13萬噸減少 13%。在創紀錄的產量推動下,預計2025/26季出口量將達14.3萬噸,同比增長2.3%,將創下澳大利亞出口紀錄峰值。鑒于產量持續上升的態勢,預計澳大利亞在未來幾年的出口量將保持逐年增長之勢,不斷創下新的紀錄。
澳大利亞目前向超過40個國家出口巴旦木,自2017/18季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中國已成為其最主要的增長市場。中國目前約占澳大利亞巴旦木出口總量的一半,而其對印度、土耳其和越南近年來的出口也有所增加。這四個主要出口目的地的總出口量占其出口總量的60-70%。
美國仍占據全球巴旦木產量75-80%的份額,作為十多年來的第二大生產國,澳大利亞的份額約為7-8%。過去五年間,美國在全球巴旦木出口中的份額從85%降至80%,澳大利亞則從8%升至12%,其余國家保持約7%份額。
加州巴旦木協會(Almond Board of California)發布的《5月貿易形勢報告》顯示,美國巴旦木對東北亞市場的出口今年以來大幅下滑,買家們紛紛轉向澳大利亞,而中國已不再位列其前十大出口目的地。
中國是澳大利亞巴旦木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兩國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使澳大利亞巴旦木在中國進口時無需繳納關稅或受配額限制。盡管中國對美國巴旦木加征關稅提升了澳大利亞產品的競爭力,但對華出口量難以大幅增長。澳大利亞與美國巴旦木產季相反,雖享有零關稅優勢且受益于澳元匯率走弱,但產量規模遠遜于美國且難以快速擴張。
澳大利亞巴旦木協會(Almond Board of Australia)的統計數據顯示,本產季(2025年3月啟動)前兩個月澳大利亞巴旦木的出口量同比增長了1%,但受中美貿易談判中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其對華出口量為5,636噸,較上季同期的5,936噸下降了5.1%。該協會認為,待關稅細則進一步明朗,中國買家的采購將重拾增勢。
日期: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