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一篇文章稱,棕櫚油和動物脂肪等“有害”脂肪會破壞細胞膜,導致細胞死亡。
哥倫比亞大學專家開發了一種新型顯微鏡技術,用以跟蹤飽和脂肪酸被細胞吸收后對機體造成的影響。專家用重同位素氘替換氫原子,同時不改變脂肪酸的化學性質,大大簡化了對脂肪酸的觀察。
研究結果顯示,飽和脂肪酸參與構建質膜會誘發硬化,破壞質膜彈性。當細胞吸收過多類似物質,它將喪失自己的天然屬性而走向死亡。
專家還發現,魚類、植物油和堅果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卻恰恰相反,它們能夠消除“有害脂肪”帶來的不良影響,促進脂質斑塊溶解。
日期:2017-12-06
哥倫比亞大學專家開發了一種新型顯微鏡技術,用以跟蹤飽和脂肪酸被細胞吸收后對機體造成的影響。專家用重同位素氘替換氫原子,同時不改變脂肪酸的化學性質,大大簡化了對脂肪酸的觀察。
研究結果顯示,飽和脂肪酸參與構建質膜會誘發硬化,破壞質膜彈性。當細胞吸收過多類似物質,它將喪失自己的天然屬性而走向死亡。
專家還發現,魚類、植物油和堅果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卻恰恰相反,它們能夠消除“有害脂肪”帶來的不良影響,促進脂質斑塊溶解。
日期:201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