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每年喪失或浪費的糧食約13億噸

   2011-05-17 食品伙伴網888
核心提示:糧農組織委托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年為人類消費而生產的糧食有大約三分之一(大約13億噸)喪失或被浪費。 這份題為全球

    糧農組織委托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年為人類消費而生產的糧食有大約三分之一(大約13億噸)喪失或被浪費。

    這份題為"全球糧食損失和糧食浪費"的文件由糧農組織委托瑞典食品和生物技術研究所為5月16-17日在杜塞爾多夫2011年國際包裝展舉辦期間召開的"節約糧食!"國際會議而撰寫。

    主要研究結果還包括:

    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的糧食浪費量基本相同,分別為6.7億和6.3億噸。

    富裕國家消費者每年浪費的糧食(2.22億噸)幾乎與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全部糧食凈產量(2.3億噸)相當。

    水果、蔬菜和塊根塊莖是所有食物中浪費比率最高的。

    每年損失和浪費的糧食超過全球每年谷物產量(2009/2010年度為23億噸)的一半。

    損失與浪費

    該報告對糧食損失和糧食浪費分別作出論述。糧食損失 – 出現在生產、收獲、收獲后和加工階段 – 在發展中國家很嚴重,原因是基礎設施薄弱、技術水平低下和對糧食生產系統投資不足。

    糧食浪費更多地發生在工業化國家,往往是零售商和消費者將完全可以食用的食物扔進垃圾箱。歐洲和北美消費者的年人均浪費量在95-115公斤之間,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及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每年人均僅扔掉6-11公斤。

    富裕國家供人類消費的糧食產量約為年人均900公斤,幾乎是最貧困地區460公斤的兩倍。在發展中國家,40%的糧食損失出現在收獲后和加工環節,而在工業化國家,超過40%的損失發生在零售和消費者方面。

    收獲和儲藏過程中的糧食損失對小農來講意味著收入的減少,對貧窮的消費者來說則是價格的提高,該報告指出。因此,減少浪費對于這些人的生計和糧食安全具有直接和重要的影響。

    浪費資源

    糧食損失和浪費無異于對資源的嚴重浪費,包括水、土地、能源、勞動力和資金,而且毫無必要地造成溫室氣體排放,加劇了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

    該報告就如何減少損失和浪費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發展中國家的主要問題是收獲技術欠缺,收獲后管理和后勤保障不力,適宜的基礎設施不到位,以及確保生產與需求更好協調的銷售信息不足。

    為此,建議通過幫助小農與顧客建立直接聯系來鞏固糧食供應鏈。私營和公共部門還應當加大對基礎設施、運輸以及加工和包裝的投資力度。

    在中等和高收入國家,糧食損失和浪費主要源于消費者行為,但是也因為供應鏈中的各有關方缺少溝通。

    過分強調外觀

    在零售環節,由于質量標準過分強調外觀而造成大量糧食浪費。調查顯示,只要安全和味道好,消費者愿意購買不符合外觀標準的產品。因此,消費者有能力改變質量標準,并且應當這樣做,報告指出。

    另一項建議是,在更靠近消費者的地方出售農產品,從而不必遵守超市的質量標準。這一點可以通過農貿市場和農場商店來實現。

    應當找到一些方法,充分利用可能被丟棄的食物。商業和慈善組織可與零售商合作,收集,然后出售或利用已被廢棄但是仍具有安全、味道和營養保障的食物。

    改變消費觀念

    富裕國家的消費者通常被鼓勵購買超過其所需要的食品。"買三個付兩個的錢"的促銷辦法就是一個例子,而食品行業生產的超大即食食品則是另一個實例。餐廳經常提供固定價格的自助餐,促使消費者將餐盤堆滿食物。

    報告發現,一般來講,消費者無法正確規劃自己購買的食品。這就是說,他們經常扔掉超過"最佳食用日期"的食品。

    該報告建議,可以將學校教育和政策舉措作為改變消費觀念的起點,.應當教育富裕國家的消費者,不必要地將食品丟棄是不可接受的行為。

    還應當讓他們知道,鑒于自然資源有限,為了養活日益增加的世界人口,減少損失比增加糧食生產更為有效。

    為"節約糧食!"國際會議編寫的另一份有關發展中國家食品包裝問題的報告指出,適當的包裝是對食品鏈幾乎所有環節出現的損失產生影響的關鍵因素。




本文由食品伙伴網編譯,供網友參考,食品伙伴網提供歐盟、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韓國、東南亞、西班牙等國家或地區的進出口合規咨詢服務,歡迎垂詢:0535-2129301,Email:vip@foodmate.net、news@foodmate.net.
日期:2011-05-17
 
行業: 糧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