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管理經驗分享
倉庫是企業運營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各種物資、產品周轉儲備的地方,倉儲是集中反映工廠物資活動狀況的綜合場所,是連接生產、采購、銷售的中轉站,對促進生產、提高效率、保障產品質量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怎樣才能規劃好倉庫,實現良好的倉儲管理呢,這次給大家分享一下。
一、倉庫建筑和結構規劃
倉庫必須有堅固的結構,并且其結構應該適合食品倉儲和處理,并且適合叉車等處理設備的移動。
地面:
應該平坦并堅固,最好是水泥地面,應保證至少能使用10年,立體庫地面厚度在30cm左右,以便貨架的安裝,地面表面應有防滑層。
墻面:
應能為其內儲存的產品提供充分的保護,應能夠抵御外界溫度變化,且能夠防止加熱和冷卻系統的能量散失。水泥或磚砌墻面的地基應該足夠深,以便防止鼠害挖洞進入倉庫內部。地面和墻面的連接處應該被設計防止塵土堆積和蟲害孳生,并且應容易清潔。所有的穿墻洞應該被完全密封,不論內部還是外部,在地面以上還是以下,必須保證無可進入墻內的入口。盡量避免在倉庫內部設置假體墻,假體天花板,中空的隔板等,以防止蟲害孳生。
屋頂:
應堅固并良好維護,無漏點,無孔洞。任何進氣口穿過屋頂都要適當密封,并定期檢查是否有漏洞。車輛裝卸區域須有遮蓋棚。對于室外裝卸,遮蓋棚必須足夠大以保證不論在任何操作下都能保護產品。
倉庫門:
在不使用時都應該保持關閉狀態,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能使用自動關門系統。所有通往倉庫的門,包括裝卸平臺的門,必須作充分的防護,以防止鼠患和鳥類的進入。門與地面的縫隙不應超過6mm。安裝塑料門簾,可以幫助保持空氣內部循環,同時防止水蒸汽滲入,但應保持干凈良好狀態。
圖片
二、倉庫內部劃分
通道劃分:
根據貨物進出庫和裝卸作業的需要進行作業通道的劃分。主通道一般寬為1.5-2M,為正對庫門位置和倉庫中線位置。支通道一般寬為1-1.5M,總之,通道的劃分既要方便作業,又要考慮提高倉庫利用率,寬度須滿足貨物的先進先出,以及裝卸工具和人員通過的需要。如果需要叉車作業時,通道寬度應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加寬,一般在3-4M之間。
區域劃分:
儲存區域一般分原輔料區、包材區、半成品區、成品區、待檢區、隔離品區、廢品區等。另外倉庫工具區域一般分清潔工具區、裝卸工具區、害蟲控制設備區、溫濕度控制設備區等。不同區域不能劃分在連續的區間上,除非中間使用明顯的標示物進行明確的隔離,進行區域劃分時,須留出墻距一般40-50CM及柱距一般10-20CM。
排位劃分:
倉庫須按照統一的方法劃分排位,庫排位的大小應根據產品的大小和批量進行劃分,確保通常狀況下每一個排位內存放同一品種、同一批次的貨物。一般倉庫用黃色的油漆在地面劃分庫存內所有的區域、排位,并標出排位號、劃線應清晰、牢固、不易脫落,劃線的寬度一般在5CM左右。
三、倉庫標識
區域標識:
在區域的邊界靠近庫頂、離地面大約3米,或高出貨物堆碼高度的位置懸掛區域標示牌,懸掛的高度、樣式、方法、顏色、字體樣式應統一,并確保容易識別。也可用標示寫在倉庫的墻壁上,或用醒目的活動標識牌。
貨物標示:
倉管員必須給所有進入倉庫的貨物建立垛位卡,懸掛在每托產品上,垛位卡注明產品名稱、數量、規格、批號、狀態、入庫時間等。垛位卡懸掛的位置在產品靠近通道的一則,高度統一,填寫完整規范,便于查看。
狀態標示:
不同質量狀態的產品應堆放在相應的儲存區域,禁止將貨物堆放在錯誤的區域內。對于廢品和待處理產品,須在產品貨堆上明顯的標示出產品的質量狀態,避免將貨物錯誤的發放出庫。
四、儲存和運輸
物料進倉不落地,須存放在棧板上,可隨時移動。對于不同種類成品、半成品、市場退貨和不合格產品等在倉庫內有界定好的獨立的區域,產品外包裝干凈、無積塵。
不論是溫控庫還是常溫庫,所有的貯存區域都應該設有溫度監控。避免使用玻璃測量器具或有潛在危險化學品的物質(如水銀),每年應對溫度監控設備校驗一次。
產品的出庫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因為隨著儲存時間變長,產品的質量會呈下降趨勢。倉管員應對提貨車輛進行檢查,若發現異常情況,督促司機整改,達到要求后允許裝車。對于冷鏈車輛,在裝貨前,車輛集裝箱內必須先預冷至指定溫度,裝貨過程越快越好,避免溫度出現大的波動。
裝卸過程中要求輕拿輕放,不允許踩踏產品, 碰落產品,禁止野蠻裝卸。發完貨后,應立即對產品的尾數進行復核,確認發放貨物的數量、品名、批次號準確無誤。
作者:食品伙伴網質量服務部 馬方勇
倉庫是企業運營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各種物資、產品周轉儲備的地方,倉儲是集中反映工廠物資活動狀況的綜合場所,是連接生產、采購、銷售的中轉站,對促進生產、提高效率、保障產品質量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怎樣才能規劃好倉庫,實現良好的倉儲管理呢,這次給大家分享一下。
一、倉庫建筑和結構規劃
倉庫必須有堅固的結構,并且其結構應該適合食品倉儲和處理,并且適合叉車等處理設備的移動。
地面:
應該平坦并堅固,最好是水泥地面,應保證至少能使用10年,立體庫地面厚度在30cm左右,以便貨架的安裝,地面表面應有防滑層。
墻面:
應能為其內儲存的產品提供充分的保護,應能夠抵御外界溫度變化,且能夠防止加熱和冷卻系統的能量散失。水泥或磚砌墻面的地基應該足夠深,以便防止鼠害挖洞進入倉庫內部。地面和墻面的連接處應該被設計防止塵土堆積和蟲害孳生,并且應容易清潔。所有的穿墻洞應該被完全密封,不論內部還是外部,在地面以上還是以下,必須保證無可進入墻內的入口。盡量避免在倉庫內部設置假體墻,假體天花板,中空的隔板等,以防止蟲害孳生。
屋頂:
應堅固并良好維護,無漏點,無孔洞。任何進氣口穿過屋頂都要適當密封,并定期檢查是否有漏洞。車輛裝卸區域須有遮蓋棚。對于室外裝卸,遮蓋棚必須足夠大以保證不論在任何操作下都能保護產品。
倉庫門:
在不使用時都應該保持關閉狀態,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能使用自動關門系統。所有通往倉庫的門,包括裝卸平臺的門,必須作充分的防護,以防止鼠患和鳥類的進入。門與地面的縫隙不應超過6mm。安裝塑料門簾,可以幫助保持空氣內部循環,同時防止水蒸汽滲入,但應保持干凈良好狀態。
圖片
二、倉庫內部劃分
通道劃分:
根據貨物進出庫和裝卸作業的需要進行作業通道的劃分。主通道一般寬為1.5-2M,為正對庫門位置和倉庫中線位置。支通道一般寬為1-1.5M,總之,通道的劃分既要方便作業,又要考慮提高倉庫利用率,寬度須滿足貨物的先進先出,以及裝卸工具和人員通過的需要。如果需要叉車作業時,通道寬度應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加寬,一般在3-4M之間。
區域劃分:
儲存區域一般分原輔料區、包材區、半成品區、成品區、待檢區、隔離品區、廢品區等。另外倉庫工具區域一般分清潔工具區、裝卸工具區、害蟲控制設備區、溫濕度控制設備區等。不同區域不能劃分在連續的區間上,除非中間使用明顯的標示物進行明確的隔離,進行區域劃分時,須留出墻距一般40-50CM及柱距一般10-20CM。
排位劃分:
倉庫須按照統一的方法劃分排位,庫排位的大小應根據產品的大小和批量進行劃分,確保通常狀況下每一個排位內存放同一品種、同一批次的貨物。一般倉庫用黃色的油漆在地面劃分庫存內所有的區域、排位,并標出排位號、劃線應清晰、牢固、不易脫落,劃線的寬度一般在5CM左右。
三、倉庫標識
區域標識:
在區域的邊界靠近庫頂、離地面大約3米,或高出貨物堆碼高度的位置懸掛區域標示牌,懸掛的高度、樣式、方法、顏色、字體樣式應統一,并確保容易識別。也可用標示寫在倉庫的墻壁上,或用醒目的活動標識牌。
貨物標示:
倉管員必須給所有進入倉庫的貨物建立垛位卡,懸掛在每托產品上,垛位卡注明產品名稱、數量、規格、批號、狀態、入庫時間等。垛位卡懸掛的位置在產品靠近通道的一則,高度統一,填寫完整規范,便于查看。
狀態標示:
不同質量狀態的產品應堆放在相應的儲存區域,禁止將貨物堆放在錯誤的區域內。對于廢品和待處理產品,須在產品貨堆上明顯的標示出產品的質量狀態,避免將貨物錯誤的發放出庫。
四、儲存和運輸
物料進倉不落地,須存放在棧板上,可隨時移動。對于不同種類成品、半成品、市場退貨和不合格產品等在倉庫內有界定好的獨立的區域,產品外包裝干凈、無積塵。
不論是溫控庫還是常溫庫,所有的貯存區域都應該設有溫度監控。避免使用玻璃測量器具或有潛在危險化學品的物質(如水銀),每年應對溫度監控設備校驗一次。
產品的出庫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因為隨著儲存時間變長,產品的質量會呈下降趨勢。倉管員應對提貨車輛進行檢查,若發現異常情況,督促司機整改,達到要求后允許裝車。對于冷鏈車輛,在裝貨前,車輛集裝箱內必須先預冷至指定溫度,裝貨過程越快越好,避免溫度出現大的波動。
裝卸過程中要求輕拿輕放,不允許踩踏產品, 碰落產品,禁止野蠻裝卸。發完貨后,應立即對產品的尾數進行復核,確認發放貨物的數量、品名、批次號準確無誤。
作者:食品伙伴網質量服務部 馬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