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貯存區良好及整潔的狀態,并循環存貨;
以特定溫度或濕度貯存的食品,需嚴格控管其貯存條件。
一、新 鮮
農、畜、水產品等食品原料及調味料、食品添加物等,應盡量保持鮮度依據使用量訂貨,勿大量囤貨。
二、標 簽
1、需貼上標簽的食品:
已保溫超過24小時的食品。
需控制溫度與時間的調理食品。
即食食品。
重新調理的食品。
2、標簽內容:
食品名稱。
食品制作、食用或丟棄的日期。
生產者或管理者姓名。
其他需注意的事項。
即食食品、對環境與溫度敏感的食品宜貯存于7?C以下,貯存時間不宜超過7天,超過貯存時間后,宜丟棄,以預防如李斯特菌、沙門氏桿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污染。
重新調理的食品,例如,使用生鮭魚碎肉,能將其煮熟后再制作成鮭魚松時,生鮭魚肉上需有供貨商提供的標簽,而自行煮熟的碎鮭魚肉也需由操作者貼上標示名稱及有效日期等相關信息。
三、循環/時間管理
1、不同特性的食材或原料會有不同的貯存期限,一般人認為-18?C以下冷凍或未潮解的干貨就可以放得很久,這是錯誤觀念。
2、食材或原料即使在低溫或低水活性下,因其本身的組成分仍會緩慢的進行酵素或化學反應而變質,質量劣變,如貯存過久的油脂會產生油耗味、肉品在-18?C以下冷凍過久會失去鮮美與組織彈性。因此所以每一種食材或原料均需依其特性訂定貯存期限。
3、宜配合使用量采購,避免一次過量采購造成茅室貯存期間過長而影響質量。
4、以先進先出為原則進行管理。
先進先出 (First In First Out,FIFO):
確認食品的使用期限或有效日期。
將使用期限或有效日期較早到期之食品放在較晚到期的食品之前。
先使用存放在前方的食品。
排定時間表,定期查看并丟棄已拆封但仍貯存的過期食品。
已經超過制造廠商標示的有效日期之食品必須丟棄。
拆封后的食品保存狀態與未拆封前不同,須將保存時間縮短,以避免食品 質量已劣變卻仍被使用的風險。
先清潔及消毒容器,再將新拆封的食品裝入容器。
面粉放置在容器的時間不得超過原廠標示的有效日期。超過有效日期時,必須倒掉剩下的面粉,并清潔及消毒容器,再將新的面粉重新裝入。
5、各類食品的貯存期限參考
食材種類 | 貯存溫度 | |
0~5℃ | -18℃以下 | |
牛排、豬排 | 3-5天 | 牛肉或羊肉8-15個月 豬肉8-10個月 香腸、熏肉1-3個月 |
絞肉 | 1-2天 | 2-3個月 |
家禽 | 3-4天 | 3個月 |
魚貝類 | 1-2天 | 3-6個月 |
蛋類 | 3星期 | 9個月 |
蔬菜、水果 | 5-7天 | 10-18個月 |
注 :切得愈細的食物,冷凍貯存期限愈短。
四、貯藏溫度
1、若食材或原料已冷凍或冷藏,須配合原貯存條件進行冷凍或冷藏。
2、若食材或原料是常溫未包裝,則必須依等候使用的時間考慮是否加以包裝,并視情況以常溫、冷凍或冷藏方式貯存。
3、若是包裝食材,則依包裝標示的最佳溫度貯存。
通常供貨商對食材/原料最為了解,因此應與供貨商清楚確認每一批食材或原料的貯存條件。
人員輪班開始時,應確認食品貯存區的溫度。
4、使用檢查清單做為這個過程中從業人員的準則。
5、食品原料溫度對微生物污染與化學劣變影響條件限制
溫度 | 微生物污染影響 | 化學劣變影響 | 食品原料類型 |
-18℃ | 生長極緩 | 反應極緩 | 冷凍品/水產/蔬菜/調理食品 |
0℃ | 生長緩慢 | 反應緩慢 | 解凍品/水產/蔬菜/冰溫保鮮肉品 |
4-7℃ | 生長稍慢 | 反應稍慢 | 冷藏肉品/水產/蔬菜/調理食品 |
18℃ | 生長正常 | 反應稍慢 | 冷藏調理食品 |
25℃ | 生長正常 | 反應正常 | 干貨類 |
60℃ | 生長稍慢 | 反應加速 | 保溫調理食品 |
因此,我們最好實時監控食品原料儲存的環境溫度。使用連續記錄測量值的設備,如:固定式數據記錄儀等。如果環境溫度超出了設定的限值,系統會自動向一組指定的接收者發送通知,以便能夠立即實施干預以消除錯誤原因,從而避免食品因超過臨界值而必須被丟棄。
五、貯 存 濕 度
下列物料須考慮貯存濕度:
常溫下的干貨:主要是避免吸濕或潮解作用,通常控制于70%以下濕度。
未包裝的冷凍冷藏類原料:避免食材表面風干、冷傷或凍傷,可先以保鮮膜等包覆再進行冷凍或冷藏。
與溫度記錄設備一樣,濕度的測試設備也宜使用連續式記錄儀。
六、產品的放置
將食品原料貯存在專門存放食品的容器中。
容器應該耐用、防水,而且能夠密封或覆蓋需熱存或冷凍或冷藏的食品容器,并依據容器上標示之耐熱溫度使用。
勿使用空的食品容器來貯存化學品。
勿將食品放在空的化學容器。
將食品和用品分別貯存在指定的區域。
食品及用品皆宜離墻5公分以上,并且離地面至少5~15公分放置或貯存。
七、貯存場所的清潔
1、保持所有貯存區的清潔及干燥。
2、定期清潔地面、墻壁及冷藏庫、冷凍庫、干貨貯存區及加熱保溫柜的架子。
3、立刻清潔溢出物及滲漏物,以免污染其他食品。
4、經常清潔手推車、小推車、運輸器及盤子等相關器具。
5、將食品貯存在已經清潔與消毒過的容器中。
6、將臟的抹布暫存在清潔、耐洗容器內避免與食品接觸。
7、貯存方式必須能夠預防交叉污染食品,若使用鏤空層架,應避免上層的原料或底部不潔,污染下層原料。
食物或食材適當的貯存可確保衛生安全、營養價值與降低損耗,貯存時必須防止微生物二次污染與質量化學劣變;
維持貯存區良好及整潔的狀態,并循環存貨;
以特定溫度或濕度貯存的食品,需嚴格控管其貯存條件。
一、新 鮮
農、畜、水產品等食品原料及調味料、食品添加物等,應盡量保持鮮度依據使用量訂貨,勿大量囤貨。
二、標 簽
1、需貼上標簽的食品:
已保溫超過24小時的食品。
需控制溫度與時間的調理食品。
即食食品。
重新調理的食品。
2、標簽內容:
食品名稱。
食品制作、食用或丟棄的日期。
生產者或管理者姓名。
其他需注意的事項。
即食食品、對環境與溫度敏感的食品宜貯存于7?C以下,貯存時間不宜超過7天,超過貯存時間后,宜丟棄,以預防如李斯特菌、沙門氏桿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污染。
重新調理的食品,例如,使用生鮭魚碎肉,能將其煮熟后再制作成鮭魚松時,生鮭魚肉上需有供貨商提供的標簽,而自行煮熟的碎鮭魚肉也需由操作者貼上標示名稱及有效日期等相關信息。
三、循環/時間管理
1、不同特性的食材或原料會有不同的貯存期限,一般人認為-18?C以下冷凍或未潮解的干貨就可以放得很久,這是錯誤觀念。
2、食材或原料即使在低溫或低水活性下,因其本身的組成分仍會緩慢的進行酵素或化學反應而變質,質量劣變,如貯存過久的油脂會產生油耗味、肉品在-18?C以下冷凍過久會失去鮮美與組織彈性。因此所以每一種食材或原料均需依其特性訂定貯存期限。
3、宜配合使用量采購,避免一次過量采購造成茅室貯存期間過長而影響質量。
4、以先進先出為原則進行管理。
先進先出 (First In First Out,FIFO):
確認食品的使用期限或有效日期。
將使用期限或有效日期較早到期之食品放在較晚到期的食品之前。
先使用存放在前方的食品。
排定時間表,定期查看并丟棄已拆封但仍貯存的過期食品。
已經超過制造廠商標示的有效日期之食品必須丟棄。
拆封后的食品保存狀態與未拆封前不同,須將保存時間縮短,以避免食品 質量已劣變卻仍被使用的風險。
先清潔及消毒容器,再將新拆封的食品裝入容器。
面粉放置在容器的時間不得超過原廠標示的有效日期。超過有效日期時,必須倒掉剩下的面粉,并清潔及消毒容器,再將新的面粉重新裝入。
5、各類食品的貯存期限參考
食材種類 | 貯存溫度 | |
0~5℃ | -18℃以下 | |
牛排、豬排 | 3-5天 | 牛肉或羊肉8-15個月 豬肉8-10個月 香腸、熏肉1-3個月 |
絞肉 | 1-2天 | 2-3個月 |
家禽 | 3-4天 | 3個月 |
魚貝類 | 1-2天 | 3-6個月 |
蛋類 | 3星期 | 9個月 |
蔬菜、水果 | 5-7天 | 10-18個月 |
注 :切得愈細的食物,冷凍貯存期限愈短。
四、貯藏溫度
1、若食材或原料已冷凍或冷藏,須配合原貯存條件進行冷凍或冷藏。
2、若食材或原料是常溫未包裝,則必須依等候使用的時間考慮是否加以包裝,并視情況以常溫、冷凍或冷藏方式貯存。
3、若是包裝食材,則依包裝標示的最佳溫度貯存。
通常供貨商對食材/原料最為了解,因此應與供貨商清楚確認每一批食材或原料的貯存條件。
人員輪班開始時,應確認食品貯存區的溫度。
4、使用檢查清單做為這個過程中從業人員的準則。
5、食品原料溫度對微生物污染與化學劣變影響條件限制
溫度 | 微生物污染影響 | 化學劣變影響 | 食品原料類型 |
-18℃ | 生長極緩 | 反應極緩 | 冷凍品/水產/蔬菜/調理食品 |
0℃ | 生長緩慢 | 反應緩慢 | 解凍品/水產/蔬菜/冰溫保鮮肉品 |
4-7℃ | 生長稍慢 | 反應稍慢 | 冷藏肉品/水產/蔬菜/調理食品 |
18℃ | 生長正常 | 反應稍慢 | 冷藏調理食品 |
25℃ | 生長正常 | 反應正常 | 干貨類 |
60℃ | 生長稍慢 | 反應加速 | 保溫調理食品 |
因此,我們最好實時監控食品原料儲存的環境溫度。使用連續記錄測量值的設備,如:固定式數據記錄儀等。如果環境溫度超出了設定的限值,系統會自動向一組指定的接收者發送通知,以便能夠立即實施干預以消除錯誤原因,從而避免食品因超過臨界值而必須被丟棄。
五、貯 存 濕 度
下列物料須考慮貯存濕度:
常溫下的干貨:主要是避免吸濕或潮解作用,通常控制于70%以下濕度。
未包裝的冷凍冷藏類原料:避免食材表面風干、冷傷或凍傷,可先以保鮮膜等包覆再進行冷凍或冷藏。
與溫度記錄設備一樣,濕度的測試設備也宜使用連續式記錄儀。
六、產品的放置
將食品原料貯存在專門存放食品的容器中。
容器應該耐用、防水,而且能夠密封或覆蓋需熱存或冷凍或冷藏的食品容器,并依據容器上標示之耐熱溫度使用。
勿使用空的食品容器來貯存化學品。
勿將食品放在空的化學容器。
將食品和用品分別貯存在指定的區域。
食品及用品皆宜離墻5公分以上,并且離地面至少5~15公分放置或貯存。
七、貯存場所的清潔
1、保持所有貯存區的清潔及干燥。
2、定期清潔地面、墻壁及冷藏庫、冷凍庫、干貨貯存區及加熱保溫柜的架子。
3、立刻清潔溢出物及滲漏物,以免污染其他食品。
4、經常清潔手推車、小推車、運輸器及盤子等相關器具。
5、將食品貯存在已經清潔與消毒過的容器中。
6、將臟的抹布暫存在清潔、耐洗容器內避免與食品接觸。
7、貯存方式必須能夠預防交叉污染食品,若使用鏤空層架,應避免上層的原料或底部不潔,污染下層原料。
食物或食材適當的貯存可確保衛生安全、營養價值與降低損耗,貯存時必須防止微生物二次污染與質量化學劣變;
維持貯存區良好及整潔的狀態,并循環存貨;
以特定溫度或濕度貯存的食品,需嚴格控管其貯存條件。
一、新 鮮
農、畜、水產品等食品原料及調味料、食品添加物等,應盡量保持鮮度依據使用量訂貨,勿大量囤貨。
二、標 簽
1、需貼上標簽的食品:
已保溫超過24小時的食品。
需控制溫度與時間的調理食品。
即食食品。
重新調理的食品。
2、標簽內容:
食品名稱。
食品制作、食用或丟棄的日期。
生產者或管理者姓名。
其他需注意的事項。
即食食品、對環境與溫度敏感的食品宜貯存于7?C以下,貯存時間不宜超過7天,超過貯存時間后,宜丟棄,以預防如李斯特菌、沙門氏桿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污染。
重新調理的食品,例如,使用生鮭魚碎肉,能將其煮熟后再制作成鮭魚松時,生鮭魚肉上需有供貨商提供的標簽,而自行煮熟的碎鮭魚肉也需由操作者貼上標示名稱及有效日期等相關信息。
三、循環/時間管理
1、不同特性的食材或原料會有不同的貯存期限,一般人認為-18?C以下冷凍或未潮解的干貨就可以放得很久,這是錯誤觀念。
2、食材或原料即使在低溫或低水活性下,因其本身的組成分仍會緩慢的進行酵素或化學反應而變質,質量劣變,如貯存過久的油脂會產生油耗味、肉品在-18?C以下冷凍過久會失去鮮美與組織彈性。因此所以每一種食材或原料均需依其特性訂定貯存期限。
3、宜配合使用量采購,避免一次過量采購造成茅室貯存期間過長而影響質量。
4、以先進先出為原則進行管理。
先進先出 (First In First Out,FIFO):
確認食品的使用期限或有效日期。
將使用期限或有效日期較早到期之食品放在較晚到期的食品之前。
先使用存放在前方的食品。
排定時間表,定期查看并丟棄已拆封但仍貯存的過期食品。
已經超過制造廠商標示的有效日期之食品必須丟棄。
拆封后的食品保存狀態與未拆封前不同,須將保存時間縮短,以避免食品 質量已劣變卻仍被使用的風險。
先清潔及消毒容器,再將新拆封的食品裝入容器。
面粉放置在容器的時間不得超過原廠標示的有效日期。超過有效日期時,必須倒掉剩下的面粉,并清潔及消毒容器,再將新的面粉重新裝入。
5、各類食品的貯存期限參考
食材種類 | 貯存溫度 | |
0~5℃ | -18℃以下 | |
牛排、豬排 | 3-5天 | 牛肉或羊肉8-15個月 豬肉8-10個月 香腸、熏肉1-3個月 |
絞肉 | 1-2天 | 2-3個月 |
家禽 | 3-4天 | 3個月 |
魚貝類 | 1-2天 | 3-6個月 |
蛋類 | 3星期 | 9個月 |
蔬菜、水果 | 5-7天 | 10-18個月 |
注 :切得愈細的食物,冷凍貯存期限愈短。
四、貯藏溫度
1、若食材或原料已冷凍或冷藏,須配合原貯存條件進行冷凍或冷藏。
2、若食材或原料是常溫未包裝,則必須依等候使用的時間考慮是否加以包裝,并視情況以常溫、冷凍或冷藏方式貯存。
3、若是包裝食材,則依包裝標示的最佳溫度貯存。
通常供貨商對食材/原料最為了解,因此應與供貨商清楚確認每一批食材或原料的貯存條件。
人員輪班開始時,應確認食品貯存區的溫度。
4、使用檢查清單做為這個過程中從業人員的準則。
5、食品原料溫度對微生物污染與化學劣變影響條件限制
溫度 | 微生物污染影響 | 化學劣變影響 | 食品原料類型 |
-18℃ | 生長極緩 | 反應極緩 | 冷凍品/水產/蔬菜/調理食品 |
0℃ | 生長緩慢 | 反應緩慢 | 解凍品/水產/蔬菜/冰溫保鮮肉品 |
4-7℃ | 生長稍慢 | 反應稍慢 | 冷藏肉品/水產/蔬菜/調理食品 |
18℃ | 生長正常 | 反應稍慢 | 冷藏調理食品 |
25℃ | 生長正常 | 反應正常 | 干貨類 |
60℃ | 生長稍慢 | 反應加速 | 保溫調理食品 |
因此,我們最好實時監控食品原料儲存的環境溫度。使用連續記錄測量值的設備,如:固定式數據記錄儀等。如果環境溫度超出了設定的限值,系統會自動向一組指定的接收者發送通知,以便能夠立即實施干預以消除錯誤原因,從而避免食品因超過臨界值而必須被丟棄。
五、貯 存 濕 度
下列物料須考慮貯存濕度:
常溫下的干貨:主要是避免吸濕或潮解作用,通常控制于70%以下濕度。
未包裝的冷凍冷藏類原料:避免食材表面風干、冷傷或凍傷,可先以保鮮膜等包覆再進行冷凍或冷藏。
與溫度記錄設備一樣,濕度的測試設備也宜使用連續式記錄儀。
六、產品的放置
將食品原料貯存在專門存放食品的容器中。
容器應該耐用、防水,而且能夠密封或覆蓋需熱存或冷凍或冷藏的食品容器,并依據容器上標示之耐熱溫度使用。
勿使用空的食品容器來貯存化學品。
勿將食品放在空的化學容器。
將食品和用品分別貯存在指定的區域。
食品及用品皆宜離墻5公分以上,并且離地面至少5~15公分放置或貯存。
七、貯存場所的清潔
1、保持所有貯存區的清潔及干燥。
2、定期清潔地面、墻壁及冷藏庫、冷凍庫、干貨貯存區及加熱保溫柜的架子。
3、立刻清潔溢出物及滲漏物,以免污染其他食品。
4、經常清潔手推車、小推車、運輸器及盤子等相關器具。
5、將食品貯存在已經清潔與消毒過的容器中。
6、將臟的抹布暫存在清潔、耐洗容器內避免與食品接觸。
7、貯存方式必須能夠預防交叉污染食品,若使用鏤空層架,應避免上層的原料或底部不潔,污染下層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