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產品生產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產品提供不同潔凈級別的生產環境,即對生產環境的粒子數及微生物進行控制。那么控制住空氣中的粒子數,是不是就能完全控制住潔凈區的微生物呢?通過控制空氣中的懸浮粒子是非常有助于我們控制通過空氣途徑進入到潔凈室里的微生物的。但通過潔凈送風的方式則不一定完全能夠控制住潔凈區里的微生物。
為了保持潔凈環境的潔凈度,以至于它不污染到產品,我們除了要控制粒子數量外還需要對微生物的數量進行控制,而對潔凈區內微生物數量的控制,除了我們用過濾的方式來攔截空氣中攜帶的微生物數量之外,還需對潔凈區表面實施各式各樣的消毒來遏制微生物的繁殖。
接下來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消毒劑的分類、選擇、優缺點等進行詳述:
一、消毒劑的分類
依據消毒劑對微生物的殺滅效果來分類
依據消毒劑的種類及作用機理來分類
二、選擇消毒劑的考慮
消毒劑的選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對材質的影響,部分消毒劑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如含氯試劑對金屬的銹蝕;
2.相容性的影響,如過氧乙酸過氧化氫對較軟和低級別金屬、多孔或五孔基底造成的融化、軟化或變色;
3.過干失水(如過氧乙酸、過氧化氫、醇類對乙烯基、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環氧樹脂等造成的表面干燥失水);
4. 根據不同的微生物種類、產品特點選擇所需要的消毒劑;
5.根據待消毒環境級別、產品工藝毒性、腐蝕性等EHS要求選擇所需要的消毒劑;
6.從消毒劑理化性質、穩定性、殺菌譜、作用方式、價格等方面去考慮。
三、各類消毒劑的優缺點
1、酚類消毒劑
對分枝桿菌(結核桿菌)有效(其他的醇類和季銨鹽類不具備)、廣譜消毒劑,具有堿性或酸性配方(添加堿性成分的時候,酚類消毒劑會變成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可以使酚類消毒劑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在高有機物濃度下,依然不受有機物的干擾,能夠發揮良好的殺滅效果)。
局限:不能殺孢子、有殘留、使用不兼容化學品后活性受影響。
2、季銨鹽類消毒劑
具有廣譜活性(比酚類的略窄),殺菌劑毒性小,殺菌效率高,受 pH值變化的影響小,使用方便,化學性能穩定,分散作用及緩蝕作用好。
局限:不能殺孢子,易受水硬度及有機物影響;長期單獨使用,易產生抗藥性,屬低效消毒劑。
3、醇類(70%異丙醇殺菌性能、75%乙醇殺病毒性能)
無殘留,廣譜容易揮發,不能殺孢子。
局限:清潔效果差,可燃(安全性巨大的隱患),接觸時間有限(因為接觸時間有限,所以殺滅能力偏低,只能覆蓋到真菌孢子以下)。
4、殺孢子劑:
(1)含氯的消毒劑,高效消毒功效,800ppm~1,000ppm時可殺孢子。
局限:腐蝕軟金屬和不銹鋼,要求預先清潔,對溫度和光敏感,可能產生氯氣存在安全隱患,對眼睛和皮膚有腐蝕性。
(2)過氧化氫,6%濃度的過氧化氫即具有殺滅孢子的作用,高效消毒劑,揮發速度快。
局限:需要較高的濃度,需要較長的接觸時間,對軟金屬有腐蝕性,需要進行稀釋,需要預先清潔,對溫度敏感,對眼睛和皮膚有腐蝕性。
(3)過氧化氫/過氧乙酸混合物,快速、廣譜活性,可殺孢子,同效果相當的氧化劑相比腐蝕性小,對人員較安全,可自滅菌。
局限:對軟金屬有腐蝕性,需要預先清潔,對溫度敏感,刺激性氣味,為了提高混合物的穩定性可能會加入大量醋酸,濃縮型的混合物,在稀釋后要盡快使用,避免效力大幅下降。
(4)甲醛/乙醛,廣譜活性(包括孢子)無腐蝕性,可以噴霧方式使用。
局限:需要激活,有機物存在時不穩定而會被滅活要求較長的接觸時間,對人的安全性有影響,可能需要中和殘留。需要注意的是殺孢子劑沒有清潔作用。
四、重點問題的討論
1. 體積比與重量比如何轉換
例如:體積比為0.1%的消毒劑溶液,重量比=消毒劑比重*0.1%/(1+消毒劑比重*0.1%)。
2.擦拭消毒注意事項。
擦拭的過程中采用直線擦拭,兩次擦拭的區域有10%-20%的重疊,建議擦拭用的抹布折疊成與手掌大小,避免擦拭過程中抹布的邊緣施加的的力度不一致的情況,同時也避免了抹布的邊緣來回過度的擺動,造成粒子數的增加。
3.防止在一個容器中反復涮洗拖把頭或者抹布,如果反復在一個容器中反復涮洗拖把頭或者抹布,可使容器內的污染物濃度快速升高,很快這一桶消毒劑即不能使用。
可采用雙桶系統。
滅菌劑(殺菌劑)放在前面的桶中,可選擇在廢桶(絞擰器下面的桶)中加入一些滅菌劑(殺菌劑)。
將拖把頭浸入前面的桶中,排出過量的液體,在表面上施加使用。
當拖把頭在表面上拖動時出現拖曳時,將其浸入廢桶中,而后將其擰干。
再次將拖把頭浸入前面的桶中,排出過量的液體并在表面上施加使用。
4. 預浸漬方式。
折疊若干個替換頭,接觸面朝內折疊,豎直放置在準備盒中,將配套篩子放置在準備盒上,準備消毒劑,將消毒劑均勻淋在篩子上,使用時用手指勾住提環取出替換頭。
5.為了彌補消毒劑本身抗菌譜的差異,以及耐藥菌的產生,那么最理想的一個辦法就是一定要定期使用殺孢子劑,對潔凈室里存在的微生物進行一個徹底的殺滅。
為了保持潔凈環境的潔凈度,以至于它不污染到產品,我們除了要控制粒子數量外還需要對微生物的數量進行控制,而對潔凈區內微生物數量的控制,除了我們用過濾的方式來攔截空氣中攜帶的微生物數量之外,還需對潔凈區表面實施各式各樣的消毒來遏制微生物的繁殖。
接下來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消毒劑的分類、選擇、優缺點等進行詳述:
一、消毒劑的分類
依據消毒劑對微生物的殺滅效果來分類
低效消毒劑 | 殺滅多數細菌繁殖體、部分真菌和病毒,但不能殺滅細菌芽孢、結核桿菌以及某些真菌和病毒 | 季銨鹽、氯己定 |
中效消毒劑 | 不能殺死細菌芽孢,但能殺死細菌繁殖體、真菌和大多數病毒 | 氯制劑、乙醇、碘伏等 |
高效消毒劑 | 殺滅一切細菌繁殖體、病毒、真菌及其孢子 | 過氧化氫、甲醛等 |
消毒劑種類 | 作用機理 |
氧化類消毒劑:二氧化氯、雙氧水、臭氧 | 釋放出新生態原子氧、氧化菌體中的活性基團;殺菌特點是作用快而強,能殺死所有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病毒。以表面消毒為主。 |
醛類消毒劑:甲醛、戊二醛等 | 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質中的氨基、羥基,使蛋白變性或烷基化;對細菌、芽孢、真菌、病毒均有效,但溫度影響較大。對人體皮膚、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應徹底清除殘留。 |
酚類消毒劑 | 使蛋白變性、沉淀或使酶系統失活,對真菌和部分病毒有效。 |
醇類消毒劑 | 可凝固蛋白質,導致微生物死亡,可殺滅細菌繁殖體,破壞多數親脂性病毒。 |
表面活性劑 | 改變細胞膜透性,使細胞質外漏,妨礙呼吸或使蛋白酶變性。能殺死細菌繁殖體,但對芽孢、真菌、病毒、結核病菌作用差。堿性、中性條件下效果好。 |
二、選擇消毒劑的考慮
消毒劑的選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對材質的影響,部分消毒劑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如含氯試劑對金屬的銹蝕;
2.相容性的影響,如過氧乙酸過氧化氫對較軟和低級別金屬、多孔或五孔基底造成的融化、軟化或變色;
3.過干失水(如過氧乙酸、過氧化氫、醇類對乙烯基、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環氧樹脂等造成的表面干燥失水);
4. 根據不同的微生物種類、產品特點選擇所需要的消毒劑;
5.根據待消毒環境級別、產品工藝毒性、腐蝕性等EHS要求選擇所需要的消毒劑;
6.從消毒劑理化性質、穩定性、殺菌譜、作用方式、價格等方面去考慮。
三、各類消毒劑的優缺點
1、酚類消毒劑
對分枝桿菌(結核桿菌)有效(其他的醇類和季銨鹽類不具備)、廣譜消毒劑,具有堿性或酸性配方(添加堿性成分的時候,酚類消毒劑會變成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可以使酚類消毒劑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在高有機物濃度下,依然不受有機物的干擾,能夠發揮良好的殺滅效果)。
局限:不能殺孢子、有殘留、使用不兼容化學品后活性受影響。
2、季銨鹽類消毒劑
具有廣譜活性(比酚類的略窄),殺菌劑毒性小,殺菌效率高,受 pH值變化的影響小,使用方便,化學性能穩定,分散作用及緩蝕作用好。
局限:不能殺孢子,易受水硬度及有機物影響;長期單獨使用,易產生抗藥性,屬低效消毒劑。
3、醇類(70%異丙醇殺菌性能、75%乙醇殺病毒性能)
無殘留,廣譜容易揮發,不能殺孢子。
局限:清潔效果差,可燃(安全性巨大的隱患),接觸時間有限(因為接觸時間有限,所以殺滅能力偏低,只能覆蓋到真菌孢子以下)。
4、殺孢子劑:
(1)含氯的消毒劑,高效消毒功效,800ppm~1,000ppm時可殺孢子。
局限:腐蝕軟金屬和不銹鋼,要求預先清潔,對溫度和光敏感,可能產生氯氣存在安全隱患,對眼睛和皮膚有腐蝕性。
(2)過氧化氫,6%濃度的過氧化氫即具有殺滅孢子的作用,高效消毒劑,揮發速度快。
局限:需要較高的濃度,需要較長的接觸時間,對軟金屬有腐蝕性,需要進行稀釋,需要預先清潔,對溫度敏感,對眼睛和皮膚有腐蝕性。
(3)過氧化氫/過氧乙酸混合物,快速、廣譜活性,可殺孢子,同效果相當的氧化劑相比腐蝕性小,對人員較安全,可自滅菌。
局限:對軟金屬有腐蝕性,需要預先清潔,對溫度敏感,刺激性氣味,為了提高混合物的穩定性可能會加入大量醋酸,濃縮型的混合物,在稀釋后要盡快使用,避免效力大幅下降。
(4)甲醛/乙醛,廣譜活性(包括孢子)無腐蝕性,可以噴霧方式使用。
局限:需要激活,有機物存在時不穩定而會被滅活要求較長的接觸時間,對人的安全性有影響,可能需要中和殘留。需要注意的是殺孢子劑沒有清潔作用。
四、重點問題的討論
1. 體積比與重量比如何轉換
例如:體積比為0.1%的消毒劑溶液,重量比=消毒劑比重*0.1%/(1+消毒劑比重*0.1%)。
2.擦拭消毒注意事項。
擦拭的過程中采用直線擦拭,兩次擦拭的區域有10%-20%的重疊,建議擦拭用的抹布折疊成與手掌大小,避免擦拭過程中抹布的邊緣施加的的力度不一致的情況,同時也避免了抹布的邊緣來回過度的擺動,造成粒子數的增加。
3.防止在一個容器中反復涮洗拖把頭或者抹布,如果反復在一個容器中反復涮洗拖把頭或者抹布,可使容器內的污染物濃度快速升高,很快這一桶消毒劑即不能使用。
可采用雙桶系統。
滅菌劑(殺菌劑)放在前面的桶中,可選擇在廢桶(絞擰器下面的桶)中加入一些滅菌劑(殺菌劑)。
將拖把頭浸入前面的桶中,排出過量的液體,在表面上施加使用。
當拖把頭在表面上拖動時出現拖曳時,將其浸入廢桶中,而后將其擰干。
再次將拖把頭浸入前面的桶中,排出過量的液體并在表面上施加使用。
4. 預浸漬方式。
折疊若干個替換頭,接觸面朝內折疊,豎直放置在準備盒中,將配套篩子放置在準備盒上,準備消毒劑,將消毒劑均勻淋在篩子上,使用時用手指勾住提環取出替換頭。
5.為了彌補消毒劑本身抗菌譜的差異,以及耐藥菌的產生,那么最理想的一個辦法就是一定要定期使用殺孢子劑,對潔凈室里存在的微生物進行一個徹底的殺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