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中美貿易戰局勢不明朗致全球大豆行業陷集體焦慮

   2019-02-26 世界農化網586
核心提示:2018年4月,美國政府發布對華商品征稅建議清單,而中國政府迅速反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商品加征關稅,拉
2018年4月,美國政府發布對華商品征稅建議清單,而中國政府迅速反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商品加征關稅,拉開了中美貿易戰的大幕。大豆作為中美貿易中非常重要的大宗農產品,不幸躺槍,成為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政治角力的“犧牲品”。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中國一直以來都是美國大豆的最大出口市場,2017年進口了價值139億美元的美國大豆,占美國大豆出口總額的60%,約合美國大豆年產量的近三分之一。因此,這場貿易戰對中美,甚至全球大豆市場的影響都是巨大和深遠的。
 
  在策劃這篇文章期間,發生了中美兩國貿易戰以來看似利好的一個轉折性事件 – 阿根廷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日,中美兩國領導人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召開的20國集團峰會(G20峰會)上達成為期90天的貿易戰停火協議,約定在90天之內雙方都不會增加關稅,以利用此段時間解決兩國之間的貿易爭端。此后,截止筆者截稿前(2019年1月10日),中國已重新發起了兩輪對美國大豆的采購,盡管如此,與大豆行業相關的業內人士仍然對90天后中美貿易戰的走向以及對大豆貿易的影響并不抱樂觀態度。
 
  大豆作為全球范圍內來說都非常重要的大宗農產品,牽涉進中美貿易戰之后對很多主體和行業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從中國、美國、巴西、阿根廷,甚至俄羅斯這些國家主體,到大豆的種植、出口、農業投入品、期貨貿易等行業,都被波及。如果將中美大豆貿易戰的方方面面都涵蓋進來,恐怕夠出一本書來評述,因此筆者在這一篇文章中無法做到面面俱到,為了能從更多主體處稍顯全面地了解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究竟對全球大豆行業產生了哪些影響,筆者采訪了美國大豆協會、巴西大豆種植者協會、阿根廷大豆種植者協會、智利農業行業獨立咨詢專家、美國著名金融服務公司INTL FCStone和美國德匯律師事務所的專家們,共同討論了相關話題。稍顯遺憾的是,中國作為這場貿易戰中的另一絕對重要主體,筆者通過多方聯系,未能獲得相關機構的觀點。
 
  大豆出口,幾家歡喜幾家愁


  美國大豆:對華出口巨跌 庫存創歷史記錄
 
  貿易戰對美國大豆產業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根據美國農業部編制的數據,從年度統計,中國對美國大豆的采購量將減少1600萬噸。根據美國出口大豆的當前價格(2018年12月上旬)計算,這相當于52億美元的出口收入。美國德匯律師事務所集團公司和科技商務與國家安全法律實務組資深律師Dave Townsend透露,美國國會和特朗普政府向美國豆農提供了36億美元的補償,以部分抵消失去的出口機會。
 
  “美國大豆出口放緩,因為中國是最大的買家。”美國著名金融服務公司INTL FCStone 亞太大宗商品部門主管Brett Cooper說道。Brett還向我們提供了更詳細的數據:截止2018年12月初,美國出口了1330萬噸大豆(銷售年度從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去年同期,該數據是2300萬噸。今年到目前為止(2018年12月上旬),美國已向中國出口了388萬噸大豆,而去年同期則達到了1620萬噸。
 
  對于美國2019年8月結束的18/19銷售年度,美國農業部預計美國的大豆庫存量為2599萬噸,創歷史最高紀錄。在過去10年中,大豆平均庫存量僅為550萬噸。“美國農民處于困境中,因為他們剛收獲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大豆產量(1.25億噸),而他們最大的買家卻沒有購買他們的大豆。”Brett說道。
 
  美國大豆協會會長Davie Stephens對未來中美的長期合作表示非常擔憂,他說:“從關稅首次開始談論以來,美國大豆價格已下跌約20%。我們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與中國的關系,中國已做出補貼國內大豆和其他蛋白質作物生產的決定,并最大限度地從其他出口國,特別是巴西進口大豆。在這些決定成為中國的長期政策之前,我們希望這場貿易戰盡快結束。”
 
  中美僵局促使巴西大豆出口創新高
 
  與出口遭遇重創的美國大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巴西的大豆出口創下歷史新高。從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巴西出貨量為7619萬噸,而去年為6314萬噸,同比增長20.1%。巴西在此期間向中國的出貨量為6112萬噸,而去年為4925萬噸。2013/2014銷售年度,71.8%的巴西大豆出口到了中國,而2017/18年度,這個數字是80.2%,創造了記錄。
 
  巴西大豆種植者協會的會長Bartolomeu Braz Pereira告訴筆者,根據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報道,與過去三年的平均價格相比,大豆每蒲式耳的基價下跌了約10個點。“近年來我們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很多,與前年同期相比,去年增長了11個百分點,糧食出口增加了700萬噸。我們出口的增長反映了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僵局,盡管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數據有所下降,但巴西港口的價格是上漲的。這是由于在巴西港口收取的保費*上漲了190%。原來價格為每蒲式耳55美分的保費現在漲到了160美分(在巴拉那州的巴拉那瓜港口支付的價格)。這種情況會導致付給生產商的大豆價格上漲。”
 
    
*保費是出口大豆交付的額外報酬。保費的支付是由貿易方和國際買家之間協商的。報價的基礎是,芝加哥期貨交期市場的價格折去物流成本后取的一個百分比。
 
  阿根廷嚴重干旱致大豆減產 貿易戰對其影響甚微
 
  阿根廷作為另一個較大的大豆生產國,在2017-18種植季遭到了五十年一遇的嚴重干旱天氣,造成2000萬噸的嚴重產量損失。
 
  
(*) 嚴重干旱 (50年來最嚴重的干旱)
  (**) 預測值 (截止2018年12月6日,73%的大豆已完成播種)
 
  從出口方面來看,盡管阿根廷85%的大豆(豆類)出口到了中國,但阿根廷只占中國大豆進口總量的3%左右。“中國對糧食的需求增加,但阿根廷的產量較小,在國內產量較低的情況下,其出口量不到前一年的50%。”阿根廷大豆種植者協會會長Rodolfo Rosso說道。
 
  智利農業行業獨立咨詢專家Pablo Broussain告訴筆者,到目前為止,今年阿根廷超過90%的大豆在標準/非常好的天氣條件下生長。根據表格里的數據,我們預計2018-19種植季大豆最終的種植面積將接近1800萬公頃,與過去三季相似。如果我們將2016/17這樣的標準季節與2018/19種植季的預期生產水平進行比較,我們的出口預期會增加50%。
 
  “此外,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G20峰會期間,阿根廷與中儲糧集團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將增加300萬噸大豆和0.3-0.4噸左右脫膠毛豆油的采購量。這也是利好出口的重要事件。”Pablo表示。
 
  全球大豆貿易格局已悄然改變
 
  貿易爭端使得全球大豆貿易格局發生了許多實質性的變化。此前,中國的大豆采購會根據季節在北美和南美之間轉換。例如,收獲后的10月到12月,美國出貨量最大。然后2018年的情況是中國的購買轉向巴西,巴西在4月至6月期間大量出口大豆。
 
  “今年,我們幾乎沒有看到從美國到中國的大豆出貨。但在美國正常的出口季節,我們卻看到大量貨物從巴西運往中國。我們還看到了奇怪的事情,比如美國向阿根廷出口大豆,而阿根廷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之一。阿根廷去年收成不佳,供應有限,但他們也想把大豆賣給中國,因為美國沒法把大豆賣給中國。所以阿根廷正在向中國出口自己的大豆,同時從美國進口大豆,并利用美國大豆來養活國內市場。在阿根廷的港口,出口大豆的船只和進口大豆的船只在同時忙碌著,”INTL FCStone的Brett Cooper說道。
 
  巴西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積穩定 美國農民將面臨困難抉擇
 
  對于美國農民來說,形勢很不樂觀,因為他們儲存了大量的大豆,并且玉米和大豆的價格多年來一直很低。與玉米相比,大豆的種植成本更低,因此即使價格不高,農民仍有可能選擇種植大豆。不過也還是會取決于是否有貿易協議。Cooper說:“農民們還有幾個月才需要做出決定,所以他們近期會密切關注新聞。”
 
  Stephens說:“雖然我們希望大豆種植者能夠恢復向中國出口優質大豆,但最近的銷售只是重建大豆對中國出口的第一步,無法解決自貿易戰以來豆農面臨的長期低迷的大豆價格的問題。自2017年5月大豆價格下跌約2美元/蒲式耳以來,就一直在給豆農造成損失。”
 
  “美國大豆種植者做出的種植決定不僅考慮了預期的大豆價格,還考慮了可以替代大豆的其他商品的價格。種植決策是在個體農民層面做出的。另外,雖然中美貿易戰造成了一些不確定的情況,但這種不確定性發生在美國農業經濟更廣泛衰退的大背景下。”Townsend表示。
 
  目前來看,總體上巴西大豆的種植情況比較樂觀。然而南部地區由于長時間沒有降雨,對作物造成壓力,產量可能受到影響。據報道,巴拉那地區的作物損壞率高達50%。
 
  Cooper認為,對巴西大豆的強勁需求讓巴西農民受益,但他們現在也很緊張地在等著看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中美90天休戰協議到期后,如果關稅保持不變,那么這對巴西農民來說是好事。然而,如果關稅被取消,對他們來說就不利了,因為他們將不得不與渴望出售大豆并可能以更低價格出售的美國農民競爭。
 
  對于阿根廷來說,大豆種植的情況還未受到外部問題的影響,更多的是內部問題。當前季節(2018/19)的大豆種植差不多已完成,預計不會再有什么改變。大豆出口稅維持在30%高水平的情況下,不可能大幅增加播種面積。
 
  盡管政府對玉米和大豆作物再一次征稅,不過預計2019年大豆的種植情況將與前一年類似。Broussain預計種植意向也不會發生重大變化。此外,種植者似乎也更傾向于讓大豆和玉米在輪作中保持更平衡的比例,讓種植系統更具可持續性。“我們必須考慮到阿根廷在豆類出口方面的參與率相當低,因為內部消費量很高,幾乎75%的產量用于工業化生產,用于加工成油類,面粉和生物柴油,供應當地市場或者出口。”
 
  Rosso說:“總結來說,從中期來看,阿根廷在這次中美的貿易戰期間應該會有更多的機會利用局勢創造有利的內部條件,而不是應對商業戰爭及其帶來的后果。”
 
  除了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的情況,Cooper還向筆者簡單介紹了中國和俄羅斯的情況。
 
  Cooper說:“中國政府一直在鼓勵中國農民種植更多的大豆,因此我們可能會看到種植面積有所增加。 但許多農民熟悉玉米種植,并連續多年種植玉米,所以,他們可能會猶豫不決。”
 
  另外,Cooper認為俄羅斯可能繼續種植更多大豆。俄羅斯東部有許多農場與中國接壤,可以供應中國市場。現在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所以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可以放心地擴大生產以銷往中國。
 
  中美貿易戰進入休戰期 未來局勢仍不明朗
 
  Stephens認為,雖然在阿根廷G20峰會期間,美中兩國領導人達成了為期90天的休戰協議,看起來對于恢復銷售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是除了最近的銷售公告外,至關重要的是,這個為期90天的過程能夠取消中國目前繼續對美國大豆進口征收的25%的關稅。如果不取消這一關稅,美國大豆對中國的銷售就不可能持續下去。
 
  “我們目前還不知道90天的休戰期會帶來什么影響,這仍然是高度不確定的,”Townsend說道,“如果這項臨時協議成為推動兩國之間更廣泛的貿易協定的動力的話,那可能會是中美大豆貿易關系的轉折點。但它也可能只是延遲了另一輪的關稅和報復性反擊。現在談論90天休戰對中美貿易關系的影響還為時尚早。”
 
  “有人認為中美簽署的90天協議有可能會結束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經濟沖突。但去年12月初,作為美國調查華為公司是否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事件的一部分,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導致中美關系進一步惡化。我們認為,中美之間購買農產品的協議可能對巴西不利。畢竟中國占巴西大豆出口的80%。雖然中國的大豆需求不能完全由美國滿足,但我們的出口減少也會對經濟產生一定影響,”Pereira說。
 
  Rosso認為,“商業戰爭”的局面已成為現實。盡管出現了一些有利的變化,但是中國已經深切感受到這場貿易戰帶來的沖擊,他們正在準備成為南美大豆市場非常重要的參與者,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在這一市場的投資已經超出預期。
 
  “90天的休戰期有助于提高大豆價格,但是不太可能會在這一期間達到正常水平。因此,阿根廷與其鄰國巴西一樣,必須重新考慮增加谷物產量的戰略。就阿根廷而言,谷物工業化將會有更多的行業競爭,這是我們業務的主要部分,這肯定會給大豆帶來更大的增長機會,”Rosso總結道。
 
  Cooper說,雖然很難預測關稅將會發生什么,但不管怎樣,他認為中國進口更少的美國大豆是長期趨勢。
 
  首先是因為中國可能意識到它過分依賴美國和巴西的大豆。他認為中國將把這次與美國的貿易爭端作為一個很好的機會,把大豆和谷物的進口更加多元化。
 
  其次,他認為此次貿易爭端將激勵世界其他地區的農民種植更多的作物,如大豆,油菜籽或向日葵。INTL FCStone的分析師們了解到中國尋求從印度購買豆粕,從俄羅斯購買大豆,從烏克蘭購買葵花粕,越來越多的農民正在考慮向中國出售農產品。
 
  第三,我認為中國進口商現在已經意識到有新的替代,并且更愿意與這些新供應商打交道。舉個例子,以前許多國家只從美國進口玉米,直到2012年美國遭遇嚴重干旱之前從未考慮過其它的供應商,但那一年這些進口商不得不關注那些以前從未打過交道的國家,比如巴西和阿根廷。在干旱結束后,進口商再次購買美國玉米,但他們也很樂意從阿根廷和巴西購買,主要看哪個國家能提供最優惠的價格。這樣一來,美國就面臨了更多競爭,因為進口商與其他國家的供應商建立了聯系。因此,即使關稅消失,中國買家現在也更愿意從不同地點購買產品或購買替代產品,這意味著美國大豆將面臨更加多的競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商務指南
推薦圖文
推薦商務指南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