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我省果業(包括水果和干果)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再創發展新優勢,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
果業是我省重要的傳統高效特色產業,競爭優勢強,綜合效益好。以蘋果、桃、梨、葡萄四大樹種為主的水果總產量多年來一直居全國首位,出口額占全國的40%左右;以板栗、核桃為主的干果近年來發展較快。2009年,全省水果面積887萬畝、產量1419萬噸,分別占全國的5.5%和12.5%,其中蘋果面積、產量占到全國的14%和26%;干果面積536萬畝,產量84萬噸。果業的快速發展,對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我省果兒發展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壓力。一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亟待增強。果業基礎生產條件不夠完善,投入不足,特別是蘋果郁閉較重的果園占到40%以上,20年生以上果園占到25%-30%,幼齡果園不足10%。二是科技支撐能力有待提高。品種資源儲備不足,自主創新能力需進一步加強;新技術、新成果轉化到位率較低;基層技術推廣服務網絡不健全。三是產業化水平不夠高。果業仍以分散生產經營為主,組織化程度較低;產品精深加工能力較弱,附加值不高。四是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加大。國內其他省市競相發展,保持現有市場份額難度很大;國際貿易門檻越來越高,產品出口壓力增大,提高果品質量的要求迫切。
二、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發展優質、高效、生態的現代果業為目標,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提質增效為主攻方向,強化政策扶持、項目引導和示范帶動,積極轉變果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現代生產體系、科技支撐體系、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和產業化經營體系,全面提升果業的整體素質,促進我省由果業大省向果業強省跨越。
?。ǘ┗驹瓌t。
1.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根據生態環境、資源條件等,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產業帶和優勢產區。
2.突出重點,優化結構。大力發展以蘋果為重點的大宗水果,以大櫻桃、冬棗為重點的特色水果,以板栗、核桃為重點的干果和地方名特優果品等,不斷優化樹種、品種結構。
3.增加投入,加快發展。通過政府引導,項目帶動,調動企業、農民投入積極性,形成多渠道資金投入機制,加快果業振興步伐。
4.轉變方式,提質增效。更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推動果業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全面提升果業的整體素質。
?。ㄈ┌l展目標。到2015年,全省水果面積恢復到1200萬畝左右,總產量達到2000萬噸,其中蘋果600萬畝以上,產量1100萬噸以上;外省銷售量和出口量達到總產量的75%以上;水果產業年產值達到80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400元。干果面積發展到760萬畝,改造低產低效果園200萬畝,良種化率達到70%以上,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85%以上;干果產量達到100萬噸,產值150億元。
三、發展重點
?。ㄒ唬┳鰪妰瀯莨?。以蘋果為重點,建設一批矮砧集約栽培模式的現代高效示范園,帶動全省每年新建果園50萬畝以上,爭取“十二五”期間在山區丘陵地新建320萬畝果園。加快老果園升級改造步伐,開展密植園改造和老果園更新試點示范,力爭用5年時間改造密植園150萬畝,更新老齡低效果園100萬畝。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矮化栽培、沃土養根、節水灌溉、配方施肥、簡化修剪、綠色控害等關鍵技術,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使蘋果、梨、桃等大宗水果優質果率達到70%以上。以蘋果、梨、葡萄、桃四大水果,板栗、核桃兩大干果為重點,打造一批質量高、效益好、示范帶動能力強的標準化園區,重點建設100個面積在500畝以上的省級標準化示范園;發展一批品種優良、技術集約、管理先進的標準化生產基地,輻射帶動全省300萬畝標準果園建設。優化區域布局,重點建設膠東半島和沂蒙山區兩大蘋果優勢區域,栽植面積450萬畝,產量900萬噸,分別占到全省的75%和82%;魯西北、膠東、魯中南三大梨集中產區,面積和產量均占全省的60%以上;泰沂山區桃產業帶,面積和產量均占全省80%以上;魯中南山區板栗、核桃集中產區,面積和產量均占全省的85%以上。
(二)做精特色果品。大力推進區域化、規?;?、產業化,高起點集中打造魯北冬棗、膠東大櫻桃特色水果產區,搞好高產開發,品質改良,冷鏈運輸,貯藏保鮮等關鍵環節的技術攻關,挖掘生產潛力,發展高端產品,擴大市場份額,形成區域主導產業,全面提升標準化和產業化生產經營規模和檔次。重點建設魯西北紅棗、泰沂山區銀杏特色干果產區。加強對萊陽梨、肥城桃、青州蜜桃、嶧城石榴、樂陵金絲小棗、大澤山葡萄、曹州耿餅等地方名優特產的品牌保護和開發力度,提升品質,擴大知名度。
?。ㄈ┩晟屏挤N繁育體系。搞好果樹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加大品種引進力度,重點支持科研推廣單位、良種繁育場進行新品種培育,適時適量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及無毒種苗,擴大資源儲備,搞好篩選和示范推廣,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果樹種質資源保存中心。完善果業良種苗木繁育體系,重點建設3處省級良種苗木繁育場和10處縣級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力爭2015年優質苗木生產供應能力達到2000萬株以上。
?。ㄋ模┨嵘a業化水平。加大對果品貯藏保鮮和加工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加強科研攻關與技術創新,盡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與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與輻射帶動能力,推動產業升級。以產后商品化處理為重點,建設一批加工能力強、生產工藝先進的龍頭企業,完善一批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果品批發市場。支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地理標志產品的認證工作。鼓勵和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生產經營大戶等創立自己的品牌。到2015年,力爭培育7-8個國內知名品牌、3-4個國際品牌。
四、政策措施
?。ㄒ唬┡Ω纳苹A設施條件。積極爭取國家良種苗木繁育、標準果園創建、新一輪菜籃子工程、造林工程等項目投資。要適當增加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等項目資金對果業的投入,重點支持果園水電路渠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建立覆蓋主產區和大型批發市場的果品產銷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和質量安全監控體系,加強采集點、信息通道、網絡中心和檢測檢驗站等建設。各級地方資金要重點支持果業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以及病蟲害防治、質量檢測等項目建設。
(二)加強科技創新與推廣體系建設。加大科技創新、技術推廣、成果轉化、農民培訓等力度,完善服務網絡,充實基層果業專業人員,重點建立健全鄉、村兩級社會化服務組織,強化技術指導和生產服務。創新推廣機制,以標準化示范園為平臺、以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為載體、以信息網絡為渠道,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轉化。
?。ㄈ┘哟笳叻龀峙c投入力度。對密植園改造和良種苗木推廣給予補助。實行名牌創建獎勵政策,對獲得“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的給予適當獎勵。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果品貯藏和加工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建立適合不同果品品種的保險制度。
?。ㄋ模┘訌娊M織領導。各級政府要把果業振興作為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研究制定果業振興實施規劃和具體措施,并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政府分管領導負責、發展改革部門牽頭、農業、林業等部門參加的果業振興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果業振興的重大問題。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合作,密切配合,確保果業振興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一、發展現狀
果業是我省重要的傳統高效特色產業,競爭優勢強,綜合效益好。以蘋果、桃、梨、葡萄四大樹種為主的水果總產量多年來一直居全國首位,出口額占全國的40%左右;以板栗、核桃為主的干果近年來發展較快。2009年,全省水果面積887萬畝、產量1419萬噸,分別占全國的5.5%和12.5%,其中蘋果面積、產量占到全國的14%和26%;干果面積536萬畝,產量84萬噸。果業的快速發展,對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我省果兒發展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壓力。一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亟待增強。果業基礎生產條件不夠完善,投入不足,特別是蘋果郁閉較重的果園占到40%以上,20年生以上果園占到25%-30%,幼齡果園不足10%。二是科技支撐能力有待提高。品種資源儲備不足,自主創新能力需進一步加強;新技術、新成果轉化到位率較低;基層技術推廣服務網絡不健全。三是產業化水平不夠高。果業仍以分散生產經營為主,組織化程度較低;產品精深加工能力較弱,附加值不高。四是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加大。國內其他省市競相發展,保持現有市場份額難度很大;國際貿易門檻越來越高,產品出口壓力增大,提高果品質量的要求迫切。
二、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發展優質、高效、生態的現代果業為目標,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提質增效為主攻方向,強化政策扶持、項目引導和示范帶動,積極轉變果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現代生產體系、科技支撐體系、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和產業化經營體系,全面提升果業的整體素質,促進我省由果業大省向果業強省跨越。
?。ǘ┗驹瓌t。
1.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根據生態環境、資源條件等,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產業帶和優勢產區。
2.突出重點,優化結構。大力發展以蘋果為重點的大宗水果,以大櫻桃、冬棗為重點的特色水果,以板栗、核桃為重點的干果和地方名特優果品等,不斷優化樹種、品種結構。
3.增加投入,加快發展。通過政府引導,項目帶動,調動企業、農民投入積極性,形成多渠道資金投入機制,加快果業振興步伐。
4.轉變方式,提質增效。更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推動果業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全面提升果業的整體素質。
?。ㄈ┌l展目標。到2015年,全省水果面積恢復到1200萬畝左右,總產量達到2000萬噸,其中蘋果600萬畝以上,產量1100萬噸以上;外省銷售量和出口量達到總產量的75%以上;水果產業年產值達到80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400元。干果面積發展到760萬畝,改造低產低效果園200萬畝,良種化率達到70%以上,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85%以上;干果產量達到100萬噸,產值150億元。
三、發展重點
?。ㄒ唬┳鰪妰瀯莨?。以蘋果為重點,建設一批矮砧集約栽培模式的現代高效示范園,帶動全省每年新建果園50萬畝以上,爭取“十二五”期間在山區丘陵地新建320萬畝果園。加快老果園升級改造步伐,開展密植園改造和老果園更新試點示范,力爭用5年時間改造密植園150萬畝,更新老齡低效果園100萬畝。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矮化栽培、沃土養根、節水灌溉、配方施肥、簡化修剪、綠色控害等關鍵技術,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使蘋果、梨、桃等大宗水果優質果率達到70%以上。以蘋果、梨、葡萄、桃四大水果,板栗、核桃兩大干果為重點,打造一批質量高、效益好、示范帶動能力強的標準化園區,重點建設100個面積在500畝以上的省級標準化示范園;發展一批品種優良、技術集約、管理先進的標準化生產基地,輻射帶動全省300萬畝標準果園建設。優化區域布局,重點建設膠東半島和沂蒙山區兩大蘋果優勢區域,栽植面積450萬畝,產量900萬噸,分別占到全省的75%和82%;魯西北、膠東、魯中南三大梨集中產區,面積和產量均占全省的60%以上;泰沂山區桃產業帶,面積和產量均占全省80%以上;魯中南山區板栗、核桃集中產區,面積和產量均占全省的85%以上。
(二)做精特色果品。大力推進區域化、規?;?、產業化,高起點集中打造魯北冬棗、膠東大櫻桃特色水果產區,搞好高產開發,品質改良,冷鏈運輸,貯藏保鮮等關鍵環節的技術攻關,挖掘生產潛力,發展高端產品,擴大市場份額,形成區域主導產業,全面提升標準化和產業化生產經營規模和檔次。重點建設魯西北紅棗、泰沂山區銀杏特色干果產區。加強對萊陽梨、肥城桃、青州蜜桃、嶧城石榴、樂陵金絲小棗、大澤山葡萄、曹州耿餅等地方名優特產的品牌保護和開發力度,提升品質,擴大知名度。
?。ㄈ┩晟屏挤N繁育體系。搞好果樹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加大品種引進力度,重點支持科研推廣單位、良種繁育場進行新品種培育,適時適量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及無毒種苗,擴大資源儲備,搞好篩選和示范推廣,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果樹種質資源保存中心。完善果業良種苗木繁育體系,重點建設3處省級良種苗木繁育場和10處縣級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力爭2015年優質苗木生產供應能力達到2000萬株以上。
?。ㄋ模┨嵘a業化水平。加大對果品貯藏保鮮和加工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加強科研攻關與技術創新,盡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與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與輻射帶動能力,推動產業升級。以產后商品化處理為重點,建設一批加工能力強、生產工藝先進的龍頭企業,完善一批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果品批發市場。支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地理標志產品的認證工作。鼓勵和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生產經營大戶等創立自己的品牌。到2015年,力爭培育7-8個國內知名品牌、3-4個國際品牌。
四、政策措施
?。ㄒ唬┡Ω纳苹A設施條件。積極爭取國家良種苗木繁育、標準果園創建、新一輪菜籃子工程、造林工程等項目投資。要適當增加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等項目資金對果業的投入,重點支持果園水電路渠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建立覆蓋主產區和大型批發市場的果品產銷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和質量安全監控體系,加強采集點、信息通道、網絡中心和檢測檢驗站等建設。各級地方資金要重點支持果業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以及病蟲害防治、質量檢測等項目建設。
(二)加強科技創新與推廣體系建設。加大科技創新、技術推廣、成果轉化、農民培訓等力度,完善服務網絡,充實基層果業專業人員,重點建立健全鄉、村兩級社會化服務組織,強化技術指導和生產服務。創新推廣機制,以標準化示范園為平臺、以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為載體、以信息網絡為渠道,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轉化。
?。ㄈ┘哟笳叻龀峙c投入力度。對密植園改造和良種苗木推廣給予補助。實行名牌創建獎勵政策,對獲得“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的給予適當獎勵。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果品貯藏和加工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建立適合不同果品品種的保險制度。
?。ㄋ模┘訌娊M織領導。各級政府要把果業振興作為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研究制定果業振興實施規劃和具體措施,并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政府分管領導負責、發展改革部門牽頭、農業、林業等部門參加的果業振興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果業振興的重大問題。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合作,密切配合,確保果業振興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