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人民政府,金沙新區、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有關直屬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8號)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黑政發〔2011〕96號)精神,整合我市種業資源,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增強種業競爭力,加快良種繁育推廣,推動現代農作物種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自主創新、企業主導、產學研相結合、扶優扶強的原則,深入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完善相關制度,加快優質種業資源整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農作物種業投入,構建以市場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科技為支撐、監管為保障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全面提升我市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推動我市農作物種業提檔升級。
(二)主要目標。到2015年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更新更換1次;良種對農業增產的科技貢獻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45%。到2020年,培養建成注冊資金3千萬元企業1—2個、500萬元企業2—3個,支持培育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優良品種2—4個,建成相對集中的標準化種子生產基地2個,健全職能完備、手段先進、監管有力的種子管理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推動種子企業兼并重組和做大做強。嚴格市場準入,運用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支持和鼓勵種子企業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和強強聯合,優化資源配置。支持非種子企業通過并購、參股等方式進入農作物種業。推動種子企業改進產權和治理結構,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樹立品牌意識,培育企業文化,增強企業競爭力。支持種子企業建設大型現代化種子加工生產線,提升高質量種子的加工能力。
(二)提升種子企業商品化育種能力。鼓勵種子企業采取多種形式整合現有育種力量和資源,與國有科研機構實行戰略性合作,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走“育繁推一體化”的種子產業化發展之路。支持與扶持規模大、實力強、成長性好的種子企業,按照市場化、產業化育種模式開展品種研發,帶動社會資金投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新機制。
(三)加強種子生產基地建設。支持種子企業通過土地流轉、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等方式建立相對集中、穩定的種子生產基地。注重企業參與,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作業機械配套,重點建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和機械化玉米、大豆、馬鈴薯等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全面提高種子生產能力和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保障種子供應數量和質量安全。
(四)加強優良品種的推廣力度。積極開展新品種試驗示范,大力推廣優良品種。重點推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高產、適應結構調整需要、適宜設施化栽培、機械化作業和適區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拳頭”品種。加大種業市場營銷力度,鼓勵種業企業開展連鎖經營、“訂單”經營等現代種業經營業態。依托公益性農技推廣隊伍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推廣示范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帶動優良新品種的推廣,擴大良種覆蓋面。積極組織開展種子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
(五)建立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制度。在現有國家和省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基礎上,建立市級備荒救災農作物種子儲備體系(玉米、大豆、水稻、馬鈴薯等)。建設農作物種子綜合儲備庫,主要儲備當地農業生產常用種子和補改種種子;縣(區)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落實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全市每年儲備各類農作物種子50萬公斤以上,保證種子救災和備荒的雙重需要。種子儲備任務通過招投標方式落實,財政對本級種子儲備給予補助。
(六)健全種子管理體系。切實發揮種子管理部門職能作用,強化種子監管,履行好行政許可、市場監管、質量監督、新品種保護、良種推廣等職責。要加強種子管理體系建設,理順工作職能,提高管理和服務能力。加強種子質量監督檢驗體系建設,建設市農作物種子質量檢測分中心、縣種子質量監督檢測站,配齊配全市縣兩級檢驗機構的軟硬件設施,補充完善質量檢測設備,提升檢驗檢測能力,提高種子質量監控能力,滿足農作物商品種子質量監控的需要。加強種業信息化建設,提升信息服務能力。要大力推行農業綜合執法,在種子管理處(站)基礎上成立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實行一個單位兩個牌子。
三、政策保障措施
(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要統籌國家種子工程、省良種化工程、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積極對上爭取,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農作物種業基礎設施投入,重點加強品種創新、品種試驗和測試、種子檢驗檢測、良種繁育推廣、品種展示示范、種子生產基地、種業信息平臺、種子管理裝備等基礎設備、設施建設。市縣財政要設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種業的發展,支持種業科技人才培養、激勵和引進,支持新品種的研發和試驗示范等。要設立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專項資金,建設農作物種子儲備庫,對本級種子儲備給予補助。要保障種子管理工作經費,將屬于公共服務范圍的種子管理工作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二)落實種子產業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的種子生產經營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在稅收、信貸、種子基地建設、科研項目、品種試驗審定(備案)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對企業兼并重組涉及的資產評估增值、債務重組收益、土地房屋權屬轉移等給予稅收優惠。建立政府支持、種子企業參與、商業化運作的種子生產風險分散機制,優先對農作物種子生產開展農業保險試點。加大高效、安全制種技術和先進適用制種機械的推廣使用,將種子繁(制)種、加工機械和種子加工生產線納入農機具購置補貼范圍。完善種子收儲政策,鼓勵和引導相關金融機構特別是政策性銀行加大種子收儲的信貸支持。
(三)加強農作物種業人才培養和監管隊伍建設。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支持種業企業以優惠條件吸引科研單位育種科研人員開展育種研發。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教學資源,加大農作物種業人才繼續教育和培訓力度。培養一批高素質種業生產、營銷、售后服務和管理人才,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種業科技創新隊伍。加強種子管理隊伍建設,開展種子管理人員業務培訓,嚴把種子執法隊伍的“進人關”,推進種子執法人員專職化。加強種子執法裝備建設,落實執法車輛、執法取證設備和執法聽證設施,建立一支廉潔公正、作風優良、業務精通、素質過硬和裝備精良的種子管理隊伍。
(六)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由市農牧局牽頭,相關部門組成的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協調組,共同研究解決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擬定重大政策。協調組辦公室設在市種子管理處,負責全市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溝通協調、組織立項、監督管理等日常工作。勃利縣政府要加強對農作物種業工作的領導,制定本縣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規劃和方案。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細化并落實各項政策措施,重點抓好重大項目、政策落實工作的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推進、落到實處、早見成效。
二O一二年六月七日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8號)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黑政發〔2011〕96號)精神,整合我市種業資源,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增強種業競爭力,加快良種繁育推廣,推動現代農作物種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自主創新、企業主導、產學研相結合、扶優扶強的原則,深入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完善相關制度,加快優質種業資源整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農作物種業投入,構建以市場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科技為支撐、監管為保障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全面提升我市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推動我市農作物種業提檔升級。
(二)主要目標。到2015年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更新更換1次;良種對農業增產的科技貢獻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45%。到2020年,培養建成注冊資金3千萬元企業1—2個、500萬元企業2—3個,支持培育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優良品種2—4個,建成相對集中的標準化種子生產基地2個,健全職能完備、手段先進、監管有力的種子管理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推動種子企業兼并重組和做大做強。嚴格市場準入,運用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支持和鼓勵種子企業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和強強聯合,優化資源配置。支持非種子企業通過并購、參股等方式進入農作物種業。推動種子企業改進產權和治理結構,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樹立品牌意識,培育企業文化,增強企業競爭力。支持種子企業建設大型現代化種子加工生產線,提升高質量種子的加工能力。
(二)提升種子企業商品化育種能力。鼓勵種子企業采取多種形式整合現有育種力量和資源,與國有科研機構實行戰略性合作,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走“育繁推一體化”的種子產業化發展之路。支持與扶持規模大、實力強、成長性好的種子企業,按照市場化、產業化育種模式開展品種研發,帶動社會資金投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新機制。
(三)加強種子生產基地建設。支持種子企業通過土地流轉、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等方式建立相對集中、穩定的種子生產基地。注重企業參與,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作業機械配套,重點建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和機械化玉米、大豆、馬鈴薯等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全面提高種子生產能力和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保障種子供應數量和質量安全。
(四)加強優良品種的推廣力度。積極開展新品種試驗示范,大力推廣優良品種。重點推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高產、適應結構調整需要、適宜設施化栽培、機械化作業和適區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拳頭”品種。加大種業市場營銷力度,鼓勵種業企業開展連鎖經營、“訂單”經營等現代種業經營業態。依托公益性農技推廣隊伍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推廣示范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帶動優良新品種的推廣,擴大良種覆蓋面。積極組織開展種子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
(五)建立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制度。在現有國家和省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基礎上,建立市級備荒救災農作物種子儲備體系(玉米、大豆、水稻、馬鈴薯等)。建設農作物種子綜合儲備庫,主要儲備當地農業生產常用種子和補改種種子;縣(區)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落實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全市每年儲備各類農作物種子50萬公斤以上,保證種子救災和備荒的雙重需要。種子儲備任務通過招投標方式落實,財政對本級種子儲備給予補助。
(六)健全種子管理體系。切實發揮種子管理部門職能作用,強化種子監管,履行好行政許可、市場監管、質量監督、新品種保護、良種推廣等職責。要加強種子管理體系建設,理順工作職能,提高管理和服務能力。加強種子質量監督檢驗體系建設,建設市農作物種子質量檢測分中心、縣種子質量監督檢測站,配齊配全市縣兩級檢驗機構的軟硬件設施,補充完善質量檢測設備,提升檢驗檢測能力,提高種子質量監控能力,滿足農作物商品種子質量監控的需要。加強種業信息化建設,提升信息服務能力。要大力推行農業綜合執法,在種子管理處(站)基礎上成立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實行一個單位兩個牌子。
三、政策保障措施
(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要統籌國家種子工程、省良種化工程、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積極對上爭取,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農作物種業基礎設施投入,重點加強品種創新、品種試驗和測試、種子檢驗檢測、良種繁育推廣、品種展示示范、種子生產基地、種業信息平臺、種子管理裝備等基礎設備、設施建設。市縣財政要設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種業的發展,支持種業科技人才培養、激勵和引進,支持新品種的研發和試驗示范等。要設立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專項資金,建設農作物種子儲備庫,對本級種子儲備給予補助。要保障種子管理工作經費,將屬于公共服務范圍的種子管理工作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二)落實種子產業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的種子生產經營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在稅收、信貸、種子基地建設、科研項目、品種試驗審定(備案)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對企業兼并重組涉及的資產評估增值、債務重組收益、土地房屋權屬轉移等給予稅收優惠。建立政府支持、種子企業參與、商業化運作的種子生產風險分散機制,優先對農作物種子生產開展農業保險試點。加大高效、安全制種技術和先進適用制種機械的推廣使用,將種子繁(制)種、加工機械和種子加工生產線納入農機具購置補貼范圍。完善種子收儲政策,鼓勵和引導相關金融機構特別是政策性銀行加大種子收儲的信貸支持。
(三)加強農作物種業人才培養和監管隊伍建設。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支持種業企業以優惠條件吸引科研單位育種科研人員開展育種研發。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教學資源,加大農作物種業人才繼續教育和培訓力度。培養一批高素質種業生產、營銷、售后服務和管理人才,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種業科技創新隊伍。加強種子管理隊伍建設,開展種子管理人員業務培訓,嚴把種子執法隊伍的“進人關”,推進種子執法人員專職化。加強種子執法裝備建設,落實執法車輛、執法取證設備和執法聽證設施,建立一支廉潔公正、作風優良、業務精通、素質過硬和裝備精良的種子管理隊伍。
(六)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由市農牧局牽頭,相關部門組成的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協調組,共同研究解決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擬定重大政策。協調組辦公室設在市種子管理處,負責全市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溝通協調、組織立項、監督管理等日常工作。勃利縣政府要加強對農作物種業工作的領導,制定本縣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規劃和方案。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細化并落實各項政策措施,重點抓好重大項目、政策落實工作的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推進、落到實處、早見成效。
二O一二年六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