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津政辦發〔2012〕88號)

   2013-01-31 628
核心提示:各區、縣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屬單位:  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也是推進我市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業長
各區、縣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屬單位:
 
  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也是推進我市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8號),加快推進我市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我市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成就和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頒布實施以來,特別是"十一五"時期,我市農作物種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培育推廣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發展前景好、深受農民歡迎的黃瓜、大白菜、花椰菜、優質稻等農作物新品種,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農作物種業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我市農作物種業總營業額達到4億余元,"津"字品牌蔬菜種子已成為全國蔬菜種子行業的金字招牌。農作物種業支撐保障體系初步形成,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場監管能力得到加強。信息服務日臻完善,管理工作公開、公正、便捷。農作物種業的不斷發展,為提高我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產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前,種子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國外大型種業集團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較強的創新能力、靈活的營銷模式,相對我市種子企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我市農作物種業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商業化育種機制尚未建立,科研與生產脫節;種子企業規模小,市場競爭力不強,育種資源和人才不足,突破性品種少;良種繁育基礎設施薄弱,供種保障體系不健全;監測手段相對落后,市場監管難度加大。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我市農作物種業發展,必須切實加以解決。
 
  二、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完善法規規章,整合農作物種業資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農作物種業投入,強化市場監管,快速提升我市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全面提升我市農作物種業發展水平,服務都市型農業建設。
 
  (二)基本原則。
 
  --堅持自主創新。加強農作物種業科技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國際合作,鼓勵引進國內外優良種質資源、先進育種和制種技術、農作物種業裝備制造技術,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作物種業科研成果,提高農作物種業核心競爭力。
 
  --堅持企業主體地位。以"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為主體整合農作物種業資源,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通過政策引導帶動企業和社會資金的投入,充分發揮企業在商業化育種、成果轉化與應用等方面的主導作用。
 
  --堅持產學研結合。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種質資源、技術、成果、科研人才等要素向種子企業流動,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資本為紐帶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模式。
 
  --堅持扶優扶強。加強政策引導,對優勢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加大基礎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對育種能力較強、市場占有率較高、經營規模較大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予以重點支持,增強其創新能力。
 
  --堅持依法治種。完善種子法規規章,健全技術支撐體系,加強管理體系和隊伍建設,嚴格準入條件,強化市場監管和服務,切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確保公正、嚴格、廉潔執法,嚴厲打擊不法企業和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切身利益,保證種子市場規范、依法運行。
 
  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產學研結合、資源集中、運行高效的育種新機制,培育一批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優良品種;建設30萬畝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的優勢種子生產基地;打造2至3家育種能力強、生產加工技術先進、市場營銷網絡健全、技術服務到位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農作物種業集團;健全職責明確、手段先進、監管有力、公正透明的種子管理體系;顯著提高優良品種自主研發能力和覆蓋率,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四、重點任務
 
  (一)注重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市級農業科研院所和涉農高等院校重點開展種質資源搜集、保護、鑒定、育種材料改良與創制,重點開展育種理論方法和技術、分子生物技術、品種檢測技術、種子生產加工和檢驗技術等基礎性、前沿性和應用技術性研究以及常規作物育種和無性繁殖材料選育等公益性研究。相關部門要加大對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的投入,加大對生物育種產業的扶持力度。引導和積極推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業化育種,力爭到"十二五"末,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與其開辦的種子企業基本實現"事企脫鉤"。鼓勵"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整合現有育種力量和資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場化、產業化育種模式開展品種研發,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新機制。(市農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市教委負責,列首位的為牽頭部門,下同)
 
  (二)加大農作物種業人才培養力度,強化農作物種業發展科技支撐。加強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農作物種業相關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實習基地建設,建立教學、科研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機制,培養農作物種業研發高端人才,打造農作物品種研發前沿團隊。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教學資源,加大農作物種業人才、種子監管人員繼續教育和培訓力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我市農作物種業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市教委、市科委、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負責)
 
  (三)推動種子企業兼并重組,培育現代農作物種業集團。鼓勵種子企業兼并重組,整合種業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對企業兼并重組涉及的資產評估增值、債務重組收益、土地房屋權屬轉移等給予政策優惠;推進農作物種業名優品牌認證制度建設,對經過認定的農作物種業名優品牌給予獎勵;鼓勵"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與優勢科研院所強強聯合,建立產學研戰略聯盟,加快提升育種創新能力。(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質監局負責)
 
  (四)加強種子生產基地建設,增強良種供給能力。根據我市都市型農業特點,著力打造30萬畝種子生產基地。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向寶坻區、寧河縣等區域集中;小麥、玉米種子生產基地向武清區、寶坻區、薊縣等區域集中;棉花種子生產基地向寧河縣、靜海縣等區域集中;加快工廠化育苗基地建設,逐步提高蔬菜等園藝作物工廠化種苗供苗率。繼續加強南繁、西繁基地建設,進一步擴大功能和面積,逐步建設成為我市種子企業加代育種和品種選育的公益性基地。(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房管局負責)
 
  (五)完善種子儲備調控制度,提升抗災減災能力。進一步完善市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制度,建立區縣級儲備,保障災后恢復生產和市場調劑。加大種子儲備和管理補貼力度,保證儲備種子質量;建立種子儲備調用預備金制度。(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負責)
 
  (六)嚴格品種管理,確保農作物種植安全。規范品種區域試驗、品種保護測試、轉基因農作物安全評價和品種跨區引種行為,加大地方種質資源保護力度,嚴格農作物品種審定和登記,加快不適宜品種退出。提升改造主要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10個,形成覆蓋全市的品種區域試驗體系;建立品種種植安全性評價和展示基地20個,形成農作物品種種植風險跟蹤評價和品種推廣新機制。完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強化品種權執法,加強新品種保護和信息服務。(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知識產權局負責)
 
  (七)強化監督管理,維護農作物種子市場秩序。嚴格種子行政許可管理,強化種子行政許可事后監管和日常執法監督。加強種子質量監管,提高區縣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水平。增強區縣種子市場信息監測網點建設,健全種子監管體系。擴大企業監督抽查和市場檢查范圍,嚴厲查處和打擊各種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市農委、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質監局負責)
 
  五、政策措施
 
  (一)認真研究制定規劃。按照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總體要求,編制全市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分作物、分區域、分階段提出發展目標、方向和重點,明確今后10年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任務和措施。調整和優化農作物種業資源配置方式,加大對推動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財政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金進入農作物種業。(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科委負責)
 
  (二)加強種源農業建設。重點扶持新品種選育工作和種子生產基地建設。按照"資格認證、定期復審、優進劣退"的原則,擇優支持若干實力強、成長性好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對自主知識產權新品種予以補貼,為有實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建立品種審定綠色通道,提升品種創新積極性和品種更新速度,提高品種持續創新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扶持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建成穩定種子生產基地,提升繁種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地標準化、機械化、集約化。大力推廣使用高效、安全的種子生產技術和先進適用的種子生產機械,將種子生產機械納入農機具購置補貼范圍。鼓勵和引導相關金融機構特別是政策性銀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努力滿足種子企業制種和收儲種子的資金需求。(市農委、市財政局、市金融辦、市國土房管局)
 
  (三)加大對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項目的支持力度。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公共研究機構,充分整合現有各類科研專項,構建結構合理、功能配套、設施先進、人才完備、適應生產實際需要的農作物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平臺。創制優異種質和育種材料,拓展種質資源共享平臺,建立種質資源信息化和標準化評價體系,拓展"前育種"研究領域。創新農作物育種基礎理論方法和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研究,培育一批具有產業化前景的農作物新材料和新品系。加快常規稻、小麥、食用菌等品種選育。開展現代育種、品種測試、機械化制種、種子加工和使用、質量檢測和種業管理等共性關鍵控制技術、標準規范和配套裝備研究與應用。加快培養高素質的農作物種業科研、生產、營銷服務和管理人才。(市科委、市農委、市教委)
 
  (四)創新成果評價和轉化機制。改進現有農作物種業科研成果評價方式,建立商業化育種成果獎勵機制。探索建立品種權轉讓交易公共平臺,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調動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鼓勵科技資源向企業流動,解決流向企業科研人員職稱評定等問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市場健康運行。(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知識產權局負責)
 
  (五)提升商品種子加工、貯存水平。加大對種子企業提升種子加工能力、種子貯存能力的扶持力度。支持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企業引進種子加工、包衣、包裝、貯存方面先進技術、設備,提升商品種子加工、貯存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市農委、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負責)
 
  (六)建立投入保障機制。一是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市和區縣兩級財政在年度預算中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建設。市科委啟動種業科技重大專項,市農委設立種源農業專項,市財政局設立種業發展專項,分別用于支持商業化育種研究、種源農業基礎建設、"育繁推一體化"和種業支撐保護體系建設等。二是加強金融支持。在充分利用銀行信貸支持我市農作物種業加快發展的基礎上,努力拓寬其他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我市種源農業建設,鼓勵以股權基金、企業債券、小額貸款公司、企業上市等方式促進種子企業做大做強。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擔保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種源農業建設的信貸投放。(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金融辦負責)
 
  (七)實施稅收、貼息貸款等優惠政策。對符合規定的企業農林項目所得,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對符合規定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的種子生產經營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對我市農作物種業發展具有帶動作用的種子企業可申請財政貸款貼息專項預算,用于企業設施設備購置、種子收儲等。(市財政局、市地稅局、市國資委負責)
 
  (八)提高種子監管能力。全面加強品種試驗測試、種子檢驗檢測、種子市場監管能力建設。完善品種試驗基地建設,提升試驗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及機械化程度,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品種試驗網絡。在現有質量檢測體系基礎上,提升品種真實性和轉基因檢測能力,以區縣種子管理機構建設為重點,建設覆蓋全市的農作物種子監管體系。改善執法條件,兼顧信息服務能力建設,全面加強種子執法手段建設,全面開展執法培訓工作。
 
  (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負責)
 
  (九)健全管理體系。加強種子管理隊伍建設,強化種子管理職能,嚴格履行種子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行政管理職責,建立監督和問責機制,規范管理行為。按照強化職能、充實隊伍、加強裝備、轉變作風的原則,強化執法隊伍和制度建設,加大種子執法力度,引入公眾監督機制,切實做到責任到位、管理到位、服務到位。(市農委、市人力社保局負責)
 
  (十)完善政策法規。適時修訂完善《天津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辦法》等有關法規規章,建立健全品種試驗、品種審定、品種保護和品種退出制度,完善種子生產、經營行政許可審批和監督管理的相關規定,制定育種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及科研人員行為準則。(市農委、市法制辦負責)
 
  六、組織領導
 
  (一)加強領導。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市農委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教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市國土房管局、市國資委、市地稅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質監局、市知識產權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法制辦、市編辦、市金融辦等部門成立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工作協調組,研究解決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擬定重大政策。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在兩年內完成各項政策措施細化及落實工作。有農業的區縣人民政府要加強對農作物種業工作的領導,制定本區縣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規劃和方案。
 
  (二)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積極組建天津市種子行業協會,充分發揮種子行業協會在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中的自律、協調、服務和維權作用。加大對種子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力度,規范企業行為,開展種子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加強種子生產基地和種子經營市場的行業自律,維護正常的種子生產經營秩序;組織開展農作物種業調研,為推動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加強行業服務,搭建品種展示示范平臺,組織開展種子信息交流和產品交易,推進企業間、行業間的國內國際交流與合作。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2年7月26日


 
地區: 天津
標簽: 農業 糧食安全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