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農業委員會:
為加強我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確保農產品消費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省農業委員會和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做好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銜接工作的通知》等規定,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建立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機制提出如下意見:
一、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范圍
實施產地準出的范圍是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生產的蔬菜、食用菌和畜禽及畜禽產品等初級農產品。
實施市場準入的范圍是縣級(含縣級)以上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大型商場、超市、連鎖店,實施市場準入的品種為蔬菜、食用菌、畜禽及畜禽產品等初級農產品。
二、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條件
1、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條件
(1)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生產的上述農產品,須提供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開具的自律性檢測合格證明或委托檢測報告。
(2)提供有效期內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質量標識。
(3)提供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畜禽及畜禽產品依法實施檢疫并出具的檢疫合格證明,加施檢疫標識。生豬屠宰企業還要按照《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的規定對屠宰的生豬實施肉品品質檢驗,按照規定依法出具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明。
(4)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銷售上述農產品時,應當向購買方出具相關質量合格證明和產地證明或者銷售憑證作為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的基本條件。
2、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條件
(1) 依法需要實施檢驗、檢疫的畜禽及其產品進入市場,應附有檢疫證明、檢疫標志。豬肉還要附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加蓋肉品品質檢驗合格印章。
(2)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要提供質量安全認證有效證書復印件。
(3)進口的食用農產品應出具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開具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或衛生證書。
(4)大型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大型商場、超市、連鎖店,要積極建設快速檢室。對未取得相關證明的食用農產品(農民銷售自種自養的少量農產品除外),實行入市隨機檢測,檢驗不合格的,禁止在市場銷售。
三、加快建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農業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快建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可率先推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開展質量安全追溯試點,將生豬和“三品一標”食用農產品納入追溯范圍,并逐步覆蓋茶葉、蔬菜、水果等大宗食用農產品,推動食用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全環節可追溯。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在有序推進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同時,積極配合農業部門推進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并通過監督食用農產品經營者建立嚴格的進貨查驗制度,做好查驗記錄。加強與農業部門的有機銜接,逐步實現食用農產品生產、收購、銷售、消費全鏈條可追溯。
四、完善食用農產品協同監管機制
1、農業部門要逐步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督促和引導食用農產品生產者在產品包裝上附加具有生產者、產地、生產時間、檢驗檢疫、質量合格等信息的標識。
2、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嚴格加強日常監管,督促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大型商場、超市、連鎖店等履行食品安全義務,強化執行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的自覺性,倒逼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建立產地準出制度,使市場準入和產地準出無縫對接。
3、提升食用農產品的檢驗檢測能力。積極爭取財政支持,不斷增加食用農產品的快檢和法檢批次,嚴厲查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
4、建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聯席會議制度。農業、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強合作會商和信息共享,及時聯合研究處置突發事件和相關輿情熱點問題。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協作配合,根據監管需要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共同對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整頓。對食用農產品領域重大問題開展聯合調研,為解決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領域突出問題提供政策建議。
安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安慶市農業委員會
2016年7月13日
為加強我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確保農產品消費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省農業委員會和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做好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銜接工作的通知》等規定,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建立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機制提出如下意見:
一、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范圍
實施產地準出的范圍是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生產的蔬菜、食用菌和畜禽及畜禽產品等初級農產品。
實施市場準入的范圍是縣級(含縣級)以上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大型商場、超市、連鎖店,實施市場準入的品種為蔬菜、食用菌、畜禽及畜禽產品等初級農產品。
二、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條件
1、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條件
(1)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生產的上述農產品,須提供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開具的自律性檢測合格證明或委托檢測報告。
(2)提供有效期內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質量標識。
(3)提供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畜禽及畜禽產品依法實施檢疫并出具的檢疫合格證明,加施檢疫標識。生豬屠宰企業還要按照《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的規定對屠宰的生豬實施肉品品質檢驗,按照規定依法出具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明。
(4)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銷售上述農產品時,應當向購買方出具相關質量合格證明和產地證明或者銷售憑證作為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的基本條件。
2、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條件
(1) 依法需要實施檢驗、檢疫的畜禽及其產品進入市場,應附有檢疫證明、檢疫標志。豬肉還要附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加蓋肉品品質檢驗合格印章。
(2)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要提供質量安全認證有效證書復印件。
(3)進口的食用農產品應出具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開具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或衛生證書。
(4)大型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大型商場、超市、連鎖店,要積極建設快速檢室。對未取得相關證明的食用農產品(農民銷售自種自養的少量農產品除外),實行入市隨機檢測,檢驗不合格的,禁止在市場銷售。
三、加快建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農業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快建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可率先推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開展質量安全追溯試點,將生豬和“三品一標”食用農產品納入追溯范圍,并逐步覆蓋茶葉、蔬菜、水果等大宗食用農產品,推動食用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全環節可追溯。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在有序推進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同時,積極配合農業部門推進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并通過監督食用農產品經營者建立嚴格的進貨查驗制度,做好查驗記錄。加強與農業部門的有機銜接,逐步實現食用農產品生產、收購、銷售、消費全鏈條可追溯。
四、完善食用農產品協同監管機制
1、農業部門要逐步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督促和引導食用農產品生產者在產品包裝上附加具有生產者、產地、生產時間、檢驗檢疫、質量合格等信息的標識。
2、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嚴格加強日常監管,督促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大型商場、超市、連鎖店等履行食品安全義務,強化執行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的自覺性,倒逼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建立產地準出制度,使市場準入和產地準出無縫對接。
3、提升食用農產品的檢驗檢測能力。積極爭取財政支持,不斷增加食用農產品的快檢和法檢批次,嚴厲查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
4、建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聯席會議制度。農業、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強合作會商和信息共享,及時聯合研究處置突發事件和相關輿情熱點問題。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協作配合,根據監管需要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共同對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整頓。對食用農產品領域重大問題開展聯合調研,為解決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領域突出問題提供政策建議。
安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安慶市農業委員會
2016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