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原創|年終盤點—團體標準助力食品行業技術創新

   2021-01-28 949
核心提示:2018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賦予了團體標準法律地位,新版標準化法實施兩年來,團體標準繼續保持迅猛的發展勢
     2018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賦予了團體標準法律地位,新版標準化法實施兩年來,團體標準繼續保持迅猛的發展勢頭。截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廣東省、浙江省、山東省等31個省、市、自治區共有4334家社會團體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注冊,較去年增長30%,社會團體在平臺共計公布21350項團體標準,較去年增長42.8%,其中發布標準數量最多的社會團體依然為浙江省品牌建設聯合會,涉及食品、食品相關產品、紡織、工具制造、化妝品等多種行業,共發布標準2018項,較去年增長42%。 
    食品伙伴網匯總了社會團體官方網站、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等公開渠道的信息,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全國各社會團體共發布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團體標準2300余項。統計2016年至今食品及食品相關團體標準發布數量,從圖1可以看出,近幾年食品行業團體標準發展迅猛,2018年呈現爆發式增長,隨后以每年35%左右的增速快速增長。
 

 
    圖1 近年來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團體標準發布數量
 
    一、食品創新進展
 
    2020年,作為與民生保障息息相關的食品工業,對社會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1-9月份食品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3%,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1%,在拉動整個工業經濟的平穩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我國工業面對突變環境下持續發展的“穩定器”。我國食品安全水平也同樣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分析,2020年上半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合格率為97.89%,和2019年同期相比提升了0.29個百分點。
 
    隨著社會發展,我國食品工業的任務正在不斷發生著深刻變化。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背景下,人民對于食品的需求已經從基本的“保障供給”向“營養健康”轉變。2020年,正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貫徹實施的關鍵階段,面對全球食品科技的迅猛發展和世界性的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和可持續成為食品工業的重要方向和重要抓手,也是未來食品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科技創新是驅動未來食品發展的主要動力,堅持創新驅動,積極主動探索我國傳統食品的科學技術問題,全面構建適合我國膳食模式和飲食習慣的食品科技理論體系、技術體系和創新體系,是我國目前食品界的主要任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食品科技界與產業界的創新異常活躍,產品市場日新月異,日趨豐富。如近年來科技界和工業界關注的植物基食品,健康和可持續是植物基產品的主要驅動因素,再如益生菌、益生元、功能肽、功能性食品飲料等功能性食品、具有優良營養特性的乳及乳制品以及老年食品作為大健康產業的重要支柱和新風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生機。過去老化的產品也面臨重要變革,比如植物蛋白飲料、風味乳等沒落飲品,也在整個大食品行業健康化趨勢的帶動下進行品類創新升級。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尚無相關的國家或行業標準出臺來規范行業發展,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周期長,團體標準及時響應新技術新產品的需求,填補國家標準空白,激發了創新主體和市場主體的創新積極性。
 
    二、重點團體標準解讀
 
    近兩年來,以自熱火鍋為代表的自加熱食品市場保持了強勢、快速的增長勢頭,但市場火爆的背后也存在隱憂,如操作時的安全隱患、相關標準的缺失。2020年8月5日,重慶標準化協會發布團體標準《食品用發熱包》,該標準對食品用發熱包從技術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包裝和貯運等方面提出相應的規范要求,還結合自熱產品的實際消費場景增加了“跌落性能”等指標。對消費者來說發熱包是新事物,該團體標準填補了自加熱食品行業空白,補齊了行業短板,極大地保障了消費者安全,對整個自熱性方便食品的產業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2020年,植物基食品迎來窗口期。目前還沒有植物基食品的國家標準,多家單位開始著手制定植物基食品團體標準。12月29日,由中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機構,以及聯合利華、嘉吉、雀巢等相關企業參與起草、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發布的團體標準《植物基肉制品》正式出臺。該團體標準在國內首次對植物基肉制品提出定義、同時對原料以及最終產品的屬性要求,包括形態、氣味、色澤等方面進行規范。另外,全國城市工業品貿易中心聯合會正在制定關于《植物肉》團體標準,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正在制定《人造肉》團體標準。除植物基肉制品外,植物酸奶市場也快速做出響應,中國衛生監督協會發布《植物蛋白飲料 植物酸奶》團體標準,該標準定義了植物酸奶,對植物酸奶的原料、感官、理化指標、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劑、生產衛生要求等均做出要求,體現了植物酸奶區別于動物酸奶的產品特色。科學、嚴謹的標準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石,這些團體標準的相繼出臺滿足了市場需求,助推了植物基食品創新和技術的發展。
 
    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中國食品報社、中國市場學會食藥同源發展工作委員會聯合多家單位和機構共同起草了《中國食藥同源好產品評價通則》團體標準于10月26日發布,填補國內食藥同源類產品標準的空白,助力藥食同源文化產業和營養健康產業發展。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發布《氨基酸飲料》團體標準,為含有氨基酸元素的功能性飲料提供科學依據和規范。
 
    另外,相繼有食品及食品包裝表面新冠病毒檢測的團體標準出臺,必將對中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科技支撐發揮積極作用。
 
    三、趨勢分析
 
    2020年3月,國標委發布《2020年全國標準化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提出深化標準化改革,提升標準化發展活力要求:完善強制性國家標準管理、優化推薦性國家標準的管理、規范行業標準的管理、加強地方標準化工作、推動城市標準化創新發展、做優做強團體標準、增強企業標準競爭力。值得關注的是要點對國家標準提出健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等方面標準快速制定機制要求,鼓勵大力實施團體標準培優計劃和應用示范,聚焦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擴大先進適用團體標準供給。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0年百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出重點支持具有創新性、先進性和國際性的團體標準應用示范,主要包括:(一)填補國家和行業標準空白的創新性團體標準;(二)技術指標全面嚴于或優于現有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先進性團體標準;(三)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同步推進國際標準制定的團體標準。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對于創新技術方面的標準日趨重視。
 
    產品創新必然帶來對現有管理制度與標準的突破,如何營造出既鼓勵創新亦對市場負責,并確保消費者安全的管理模式,使產品在創新中堅守安全、健康為第一防線。響應國家創新的要求,團體標準未來必將繼續保持迅猛的發展勢頭,為行業自主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體系,積極填補空白,發揮標準引領的作用。團體標準的支撐也必將大大助力食品創新的進展,并促進食品行業創新技術、產業團體標準向國家標準轉化。
  本文為食品伙伴網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編輯整理,轉載請與我們聯系。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提供國內外食品標準法規管理及咨詢、食品安全信息監控與分析預警、產品注冊申報備案服務、標簽審核及合規咨詢、會議培訓服務等,詳詢:0535-2129301,郵箱:vip@foodmate.net。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