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的食品安全監管主要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及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三個部門負責。根據食品生產加工供應鏈的各個環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負責食品和農產品原材料的生產環節,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負責食品的市場流通環節,同時負責對市場中銷售的食品進行抽檢,2011年以前,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食品的進出境管制環節,2011年后劃歸衛生福利部負責。其次還有財政部國庫署(煙酒管理)、臺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和臺灣區乳品工業同業公會等協助食品安全衛生監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負責食品和農產品原材料的監管,但原料生產所涉及的環境標準的制定、發布則為“環境保護局”的職權。與農委會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包括:《優良農產品驗證管理辦法》、《農產品標章管理辦法》、《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施行細則》、《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認證作業要點》、《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檢查及抽樣檢驗結果處置作業要點》、《進口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管理辦法》、《核發進口畜產品及畜產加工品有機標示同意文件審查作業要點》、《核發進口畜產品及畜產加工品有機標示同意文件審查作業要點》、《核發進口水產品及水產加工品有機標示同意文件審查作業要點》等。
“行政院衛生署”于2013年7月23日改制為“衛生福利部”,包括6個三級機關:國民健康署、疾病管制署、食品藥物管理署、中央健康保險署、社會及家庭署及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旨在打造以人為中心的衛生福利網。其中,“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負責食品市場流通的監管,同時負責對市場中銷售的食品進行抽檢,以及食品的進出口監管。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包括:《一般食品衛生標準》、《輸入食品查驗辦法》(2010年12月30日修正為《輸入食品及相關產品查驗辦法》)、《動物用藥殘留標準》、《重金屬檢驗方法總則》、《食品衛生委托檢驗辦法》、《農藥殘留安全容許量標準》、《食品添加物使用范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規范》、《健康食品申請許可辦法》、《健康食品管理法》、《健康食品查驗委托辦法》、《健康食品安全性評估方法》等。
標準檢驗局(BSMI)是依據經濟部組織法成立的臺灣最高商品檢驗機構,負責商品的標準、檢驗與計量,依據《商品檢驗法》受理輸出食品廠商的委托檢驗。2011年以前,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食品的進出口管制環節,2011年后劃歸衛生福利部負責。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包括:《食品衛生管理法》及其“施行細則”、《商品檢驗法》及其“施行細則”、《標準法》及其“施行細則”、《輸入食品查驗作業要點》、《商品檢驗不合格處理辦法》、《深層海水自愿性產品驗證實施辦法》、《外銷食品及飼料廠場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管理系統驗證基準》、《定量包裝商品管理辦法》等。
“財政部國庫署”為財政部直屬機關,下設庫務管理組、支付管理組、債務管理組、財務規劃組、公股管理組和煙酒管理組等6組,在國家施政推動上扮演重要角色。其中煙酒管理組負責臺灣地區的酒類管理,相關法規標準有《進口酒類查驗管理作業要點》、《酒產制工廠設廠標準》、《酒制造業良好衛生標準》、《進口酒類查驗管理辦法》(自2016年1月1日施行)、《酒類衛生標準》和《酒品標示產制批號之執行作業規范》等。
“臺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始于1994年5月6日成立的臺灣食品GMP發展協會。1996年6月,食品GMP融合ISO及HACCP等國際食品衛生安全系統的特點,建構更完善的質量保證系統;2006年,HACCP條文正式納入食品GMP通則中,強化系統要求,追求更高的產品衛生安全與質量標準;2015年4月,“臺灣食品GMP協會”更名為“臺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該協會主要提供以下服務:
一、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規與標示咨詢
二、TQF驗證規章及ICT平臺在線登載
三、食品產業登錄及查驗登記咨詢
四、消費者食品安全咨詢
五、優良食品認驗證制度推廣宣傳
六、食品產業自主管理與國際接軌推廣
臺灣還根據食品產品分類成立了一些專門的行業公會,公會成員由相關的食品企業組成,如臺灣區乳品工業同業公會、臺灣區飲料工業同業公會和臺灣區罐頭食品工業同業公會等。各公會網站對相關產品的法令規章進行了匯總,便于食品企業查閱參考。
本文為食品伙伴網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編輯整理,轉載請與我們聯系。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提供國內外食品標準法規管理及咨詢、食品安全信息監控與分析預警、產品注冊申報備案服務、標簽審核及合規咨詢、會議培訓服務等,詳詢:0535-2129301,郵箱:vip@foodmate.net。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負責食品和農產品原材料的監管,但原料生產所涉及的環境標準的制定、發布則為“環境保護局”的職權。與農委會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包括:《優良農產品驗證管理辦法》、《農產品標章管理辦法》、《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施行細則》、《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認證作業要點》、《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檢查及抽樣檢驗結果處置作業要點》、《進口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管理辦法》、《核發進口畜產品及畜產加工品有機標示同意文件審查作業要點》、《核發進口畜產品及畜產加工品有機標示同意文件審查作業要點》、《核發進口水產品及水產加工品有機標示同意文件審查作業要點》等。
“行政院衛生署”于2013年7月23日改制為“衛生福利部”,包括6個三級機關:國民健康署、疾病管制署、食品藥物管理署、中央健康保險署、社會及家庭署及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旨在打造以人為中心的衛生福利網。其中,“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負責食品市場流通的監管,同時負責對市場中銷售的食品進行抽檢,以及食品的進出口監管。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包括:《一般食品衛生標準》、《輸入食品查驗辦法》(2010年12月30日修正為《輸入食品及相關產品查驗辦法》)、《動物用藥殘留標準》、《重金屬檢驗方法總則》、《食品衛生委托檢驗辦法》、《農藥殘留安全容許量標準》、《食品添加物使用范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規范》、《健康食品申請許可辦法》、《健康食品管理法》、《健康食品查驗委托辦法》、《健康食品安全性評估方法》等。
標準檢驗局(BSMI)是依據經濟部組織法成立的臺灣最高商品檢驗機構,負責商品的標準、檢驗與計量,依據《商品檢驗法》受理輸出食品廠商的委托檢驗。2011年以前,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負責食品的進出口管制環節,2011年后劃歸衛生福利部負責。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包括:《食品衛生管理法》及其“施行細則”、《商品檢驗法》及其“施行細則”、《標準法》及其“施行細則”、《輸入食品查驗作業要點》、《商品檢驗不合格處理辦法》、《深層海水自愿性產品驗證實施辦法》、《外銷食品及飼料廠場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管理系統驗證基準》、《定量包裝商品管理辦法》等。
“財政部國庫署”為財政部直屬機關,下設庫務管理組、支付管理組、債務管理組、財務規劃組、公股管理組和煙酒管理組等6組,在國家施政推動上扮演重要角色。其中煙酒管理組負責臺灣地區的酒類管理,相關法規標準有《進口酒類查驗管理作業要點》、《酒產制工廠設廠標準》、《酒制造業良好衛生標準》、《進口酒類查驗管理辦法》(自2016年1月1日施行)、《酒類衛生標準》和《酒品標示產制批號之執行作業規范》等。
“臺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始于1994年5月6日成立的臺灣食品GMP發展協會。1996年6月,食品GMP融合ISO及HACCP等國際食品衛生安全系統的特點,建構更完善的質量保證系統;2006年,HACCP條文正式納入食品GMP通則中,強化系統要求,追求更高的產品衛生安全與質量標準;2015年4月,“臺灣食品GMP協會”更名為“臺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該協會主要提供以下服務:
一、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規與標示咨詢
二、TQF驗證規章及ICT平臺在線登載
三、食品產業登錄及查驗登記咨詢
四、消費者食品安全咨詢
五、優良食品認驗證制度推廣宣傳
六、食品產業自主管理與國際接軌推廣
臺灣還根據食品產品分類成立了一些專門的行業公會,公會成員由相關的食品企業組成,如臺灣區乳品工業同業公會、臺灣區飲料工業同業公會和臺灣區罐頭食品工業同業公會等。各公會網站對相關產品的法令規章進行了匯總,便于食品企業查閱參考。
本文為食品伙伴網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編輯整理,轉載請與我們聯系。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提供國內外食品標準法規管理及咨詢、食品安全信息監控與分析預警、產品注冊申報備案服務、標簽審核及合規咨詢、會議培訓服務等,詳詢:0535-2129301,郵箱:vip@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