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云英等10名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建議收悉。經商市場監管總局、商務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提升市場交易服務水平
今年,商務部等17部門出臺《關于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村消費的意見》,明確在“十四五”期間,加快發展產地市場體系,認定一批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專業市場,提升價格形成、信息服務、物流集散、品牌培育等主要功能,加快推進田頭市場建設,促進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提高小農戶的生產收益。另外,商務部等7部門印發《商品市場優化升級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5)》,從今年開始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以下簡稱農批市場)等各類商品市場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提升市場交易服務水平。內容包括:一是升級市場基礎設施。完善倉儲、分揀、加工、配送、冷鏈等物流設施設備,探索構建標準托盤、周轉箱循環共用系統。推進電子交易結算系統、公共信息平臺、大數據中心等數字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二是優化市場交易環境。鼓勵商品市場完善信用記錄、分級、激勵約束等管理制度,探索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市場監管長效機制。指導商品市場持續優化交易服務,暢通交易主體權益保護渠道。支持商品市場加強質量檢測,提升產品質量安全。三是推動數字化轉型。引導商品市場應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傳統交易場景數字化重構。鼓勵商品市場依托行業大數據平臺,銜接匹配上游供應與下游需求,打通產業鏈各環節。
下一步,商務等部門將繼續提升市場交易服務水平,在保障小農戶利益、探索入場商戶考核制度、提高市場交易服務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完善政策支持,強化指導考核。
二、關于農產品批發市場規范管理
近年來,商務部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不斷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覆蓋城鄉的農產品市場網絡已經基本形成。2020年,全國農批市場交易量達到9.2億噸,交易額達到5.4萬億元,從業人員超過670萬人。公益性農批市場穩步發展,已覆蓋約40%的地級市。2021年,財政部、商務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通知》,明確了政策舉措,公益性批發市場改造提升是重要一環,其中就包括建議中所提的市場規范管理:如加強交易設施建設,提升經營環境。支持市場改造交易區、內部道路、冷藏倉儲等公共設施,滿足果蔬肉蛋奶等產品分區、分類經營要求,促進人車分流,優化市場秩序。支持批發、零售兼營的市場單獨設立零售區,防止人員聚集。完善通風、排水、垃圾處理等設施,杜絕臟亂差現象。完善分區布局,進一步增強檢驗檢測、冷藏保鮮、產品追溯等便民服務能力,完善供應鏈末端公益功能。
下一步,商務、市場監管、農業農村、衛生健康等部門將繼續在農批市場規劃設計、秩序管理、環境衛生、疫情防控等方面做好相應工作,創建秩序井然、環境整潔的農批市場。
三、關于農產品品牌建設和建立準出準入銜接機制
近年來,我部深入實施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戰略,持續推動特色產業綠色化、優質化、品牌化發展。一是完善品牌培育政策。2018年,我部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品牌強農的意見》;2019年,建立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2021年,印發《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啟動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推動各地發展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同時,通過實施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等農業產業融合類項目,支持各地加快培育品牌。二是引導各地打造知名品牌。通過認定登記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提升產品品質,打造“鄉字號”“土字號”知名品牌。目前,全國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獲證單位超過2.3萬家,產品總數超過5萬個。認定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3274個、發布全國鄉村特色產品1730個、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300個,有效促進了地方優勢特色產業品牌化發展。
在準出制度建設上,我部借鑒工業產品的理念,強化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建立與市場準入相銜接的合格證制度,形成有效的倒逼機制。2020年我部遴選北京新發地、江蘇凌家塘等6個大型農批市場建立入市環節索要查看合格證試點,從監管鏈條的終端向前端倒逼,帶動區域內生產經營者實施合格證制度,打通農產品流通中的信息鏈條、責任鏈條和監管鏈條。2021年1月,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落實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查驗要求的通知》,部署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落實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查驗要求。2021年5月,我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等6部門印發《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建立準出準入銜接機制,切實推動食用農產品產地賦碼帶證上市、市場驗碼查證準入。
下一步,我部將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加快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面試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擴大農批市場入市環節索要查看合格證試點,不斷完善和優化達標合格證制度,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做好與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的有效銜接,確保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有效運行。
四、關于強化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
一是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我部認真落實國辦《關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若干意見》,引導和組織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村開展科技服務,注重發揮科技特派員傳幫帶作用,重點開展科學用藥、質量安全管控、包裝標識等方面技術推廣。二是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培訓力度。近年來,我部利用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等活動,組織加大科普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公眾質量安全意識;市場監管總局組織市場監管報等媒體,進一步加大宣傳報道,同時,積極指導行業組織主動加強培訓力度,重點宣傳培訓食品安全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知識,強化經營者主體責任意識,引導規范經營行為。三是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作。2020年,我部會同財政部發文支持在河北等16個省份1.1萬個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建設了近2萬個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新增產地貯藏保鮮能力近500萬噸。2021年,我部會同財政部發文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擇優選擇100個果蔬等產業重點縣開展整縣推進試點,推動形成綠色、高效、全鏈條的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服務網絡。四是建設追溯管理系統。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農批市場充分借助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現代化技術建設食用農產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統,對入場銷售者主體信息、食用農產品進貨信息、交易信息等實施電子信息歸集管理,實現場內銷售的食用農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信息真實、查詢便捷。
下一步,一是繼續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指導農業生產主體提升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水平;二是持續加大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查和法律法規宣傳培訓力度,督促經營者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查驗等主體責任義務;三是開展“治違禁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加大對重點產品的抽檢力度;四是繼續加大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五是完善追溯管理系統,對市場銷售人員和銷售行為信息化管理。
感謝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010-59191871
農業農村部
2021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