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為充分調動農民糧油生產積極性,扎實推進糧油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堅決打好糧食安全保衛戰,經省政府同意,現就抓好2024年糧油生產保供工作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聚焦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以保供給、促增收為目標,按照“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要求,健全責任體系、加大政策扶持、強化科技支撐、加強指導服務、做好防災減災,在挖潛提升、增量拓展、綠色轉型上下功夫,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推動糧油生產穩面積、提單產、增效益、強基礎,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先行的精彩“三農篇章”奠定基礎。
二、目標任務
(一)確保糧食播種面積達1520萬畝、總產量達124.5億斤,其中大豆播種面積119萬畝、總產量4.28億斤。
(二)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39.5萬畝、總產量7.1億斤,其中油菜播種面積210萬畝、總產量6億斤;油茶新種植面積6.59萬畝、低產林改造面積19.11萬畝,油茶產能5.93萬噸。
(三)按期足額落實糧油儲備規模,落實糧食作物種子2250萬斤、油菜種子14.2萬斤、農藥700噸、化肥24萬噸儲備。
三、重點工作
(一)強化耕地保護利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提升“田長制+耕地智保”實戰實效,夯實“人防+技防”耕地保護機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堅決守住耕地紅線。協同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推進“多田套合”,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新增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儲備區19萬畝。加強耕地用途管控,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引導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確保糧食生產功能區種植一季以上糧食作物,嚴格治理耕地拋荒。繼續實施土壤健康行動,改善提升耕地地力和產出能力。加強冬閑田綜合利用,鼓勵冬季多種綠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耕地利用率。
(二)提高糧油生產水平。開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推動良種、良法、良機、良制相配套,以典型示范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選育推廣高產優質多抗糧油品種,擴大優質糧油作物種植面積,加強糧油生產先進技術集成應用,層層組織開展糧油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和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行動,建設部級糧油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范縣10個以上,省級糧油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片(攻關方)400個以上,培育350個以上糧油規模種植能手和高產典型。圍繞油茶保供任務,保障油茶種苗供應,加強種苗質量管理,確保使用良種造林。加快推進糧油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重點破解水稻油菜機插、油菜大豆機收和丘陵山區機械化作業等薄弱環節,大力推廣精量化播種、精細收獲減損技術,全省水稻機插面積達400萬畝以上,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 90%以上,水稻機收損失率控制在2.8%以內。
(三)完善糧油生產經營機制。鼓勵規模糧油經營主體立足生產,開展糧油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延伸產業鏈、價值鏈,提高糧油生產附加值。大力推廣糧經輪作、水旱輪作、農牧結合、綜合種養等“千斤糧萬元錢”生產模式,充分利用中低產田、低洼田、冬閑田等地塊潛力開展稻漁綜合種養,努力增加農民經營收益。引導連片土地集中流轉,大力支持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建設,著力推進糧油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服務社會化。大力推行以股份合作為主導的林地經營權規模化流轉,建立以“強村公司”等為主導的流轉收儲平臺,推動實施油茶林地規模化經營。鼓勵各地探索建立種植糧食作物的土地租金差別化調節機制,降低種糧土地成本。全省水稻產加銷一體化100萬畝以上,“水稻+”綜合種養200萬畝以上,培育水稻高質量發展先行縣10個。
(四)大力開展農業防災減災。牢固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切實加強農業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完善防災減災預案,推進風險隱患排查整改,強化溝通會商研判,及時發布預警信息,落實落細防災救災措施,最大程度減少因災損失,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切實加強病蟲疫情科學防控,持續推進病蟲害監測體系建設,強化水稻“兩遷”害蟲、二化螟、草地貪夜蛾、稻瘟病、白葉枯病、小麥赤霉病等重大病蟲監測預警,加大統防統治服務組織培育力度,大力推行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水稻統防統治覆蓋率達50%以上,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五)加強儲備管理。全面落實糧食和食用植物油儲備任務,優化儲備品種結構,小麥、稻谷等口糧品種比例原則上不低于70%。有序開展儲備輪換,月末實際庫存不低于儲備規模的70%,政府儲備糧中晚稻比例不低于40%。加強對儲備糧省外代儲的監管,強化風險管控,確保儲存安全,省外代儲數量原則上不得超過儲備規模的20%,各市負責統籌所轄縣(市、區)省外代儲計劃,報省發展改革委、省糧食物資局同意后實施。完善省市縣三級種子、農藥、化肥儲備制度,落實落細儲備任務。
(六)搞活市場流通。加強省際糧食產銷合作,建立穩固的省外糧源倉儲基地,發揮市場優勢,暢通糧源渠道,確保有效供給。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持續實施糧食綠色倉儲、糧食品種品質品牌、糧食質量追溯、糧食機械裝備、糧食應急保障能力、糧食節約減損健康消費“六大提升行動”。加強糧食應急保障,加快推進省級應急保障基地和市縣應急保障中心建設,確保糧食應急保障能力與市場需求相適應。加強糧食產業鏈建設,持續深化現代化糧食收購服務體系建設,整合全社會糧食收購服務力量,不斷提升為農為企服務能力;推進“五優聯動 ”提質擴面,實施規模不少于80萬畝;培育‘浙江好糧油’產品和優質糧油品牌,拓展線上線下營銷渠道,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政策保障
(一)完善生產扶持政策。實施糧油種植大戶直接補貼,省財政對全年稻麥油復種、一季旱糧種植和“三園”地間作套種同一旱糧作物(不含大小麥)種植50畝以上的規模化主體(含制繁種),按實際種植面積給予每畝120元的直接補貼。支持油茶生產保供,省財政對新增油茶規模化種植任務按1000元/畝標準予以補助。加強農資成本監測,落實省級規模種糧動態補貼政策。加大糧油生產社會化服務支持,對開展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統防統治和水稻機插秧等社會化服務予以補助。完善中央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鼓勵各地先行試點優化補貼辦法,重點支持種糧農民。建立健全產糧大縣利益補償機制,在落實中央產糧大縣獎勵政策基礎上,省財政對糧食播種面積或增量位于全省前列的縣分別給予一定獎勵。突出多目標導向,探索建立補貼與產量形成、綠色生產、耕作模式、拋荒地整治等相結合的正向激勵和負面清單機制,鼓勵各地對利用冬閑田種植綠肥進行政策扶持。
(二)落實收購和訂單獎勵政策。嚴格執行省定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各級財政對按訂單向國有糧食收儲企業交售稻谷和小麥的種糧主體給予獎勵。省內早稻實行訂單全覆蓋,全省統一早稻訂單每百斤獎勵30元;省級小麥訂單每百斤獎勵30元,每畝不超過150元;省級晚稻訂單每百斤獎勵20元,每畝不超過180元,各地訂單獎勵標準原則上不低于上年水平。鼓勵各地實行帶訂單余缺調劑。對參與現代化糧食收購服務體系建設,向國有糧食收儲企業提供符合儲備質量要求訂單糧食的社會糧食收購服務主體給予一定獎勵。繼續實施訂單良種獎勵政策,與種子企業簽訂訂單合同并按訂單交售水稻、小麥良種的種子生產者,省財政按實際交售種子數量給予獎勵,每百斤常規水稻種子獎勵30元;每百斤雜交水稻種子獎勵100元,每畝最高不超過300元;每百斤小麥種子獎勵30元,每畝最高不超過150元。
(三)強化金融保險支持。全省推行政策性水稻完全成本保險,繼續實施大麥、小麥、玉米、油菜種植和雜交水稻制種等政策性農業保險,由各級財政按現行標準給予保費補貼。繼續執行規模種糧貸款貼息政策,省財政按3%的貼息率且不超過實際貸款利率的70%(兩者取低值)給予貸款貼息,鼓勵各地根據實際加大貼息力度。鼓勵各地依法采用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油茶林種植和改造,實施林業政策性保險。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縣(市、區)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糧食安全主體責任,定期研究糧油生產保供工作,不斷加大政策扶持,統籌抓好糧油生產、流通、儲備、產銷協作和節糧減損等各項工作,推動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各級農業農村、糧食物資、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供銷、林業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全力抓好糧油生產保供工作。
(二)加強考核評價。將糧油生產保供工作納入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各地要及時分解落實年度糧油生產任務,建立糧油生產保供監測評價體系,建立臺賬清單,落實督導、調度、通報、約談機制,形成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確保圓滿完成年度糧油生產目標任務。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地要結合糧油生產實際,加大扶持力度,盡早制定出臺當地年度糧油扶持政策。強化政策宣傳,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印發政策明白紙等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傳解讀各項惠農政策,傳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農抓糧的決心,堅定基層抓好農業生產的恒心,提振農民種好糧食的信心。
寧波市糧油生產保供扶持政策可參照執行,具體根據當地實際自行確定。
本文件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
附件:1.2024年糧食面積和產量任務
2.2024年油料面積和產量任務
3.2024年油茶面積和產量任務
4.2024年農資應急儲備指標分解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財政廳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
浙江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浙江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
浙江省林業局
2024年4月23日
附件下載: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等7部門關于切實抓好2024年糧油生產保供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