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
小麥高產攻關活動開展五年來,在各級各有關部門共同努力下,全市小麥單產、面積、總產、優質率四項指標連續五年刷新歷史紀錄,糧食總產2008、2009連續2年突破100億斤,實現了“百億江淮糧倉”建設目標,為保障糧食區域性供給、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貢獻。根據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為推動小麥持續增產,促進全市糧食生產水平再上新臺階,經研究決定在“十二五”期間開展全市新一輪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理清思路,明確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目標
全市新一輪小麥高產攻關的總體思路是:按照“穩定面積、主攻單產、改善品質、整體推進”的總體要求,積極改造農田基礎設施,著力抓好關鍵技術措施配套,大力培育大縣、大片、大戶,切實強化技術指導服務,努力推動小麥產業升級。到2015年,全市小麥面積穩定在750萬畝左右;良種覆蓋率99%以上;平均單產470公斤,年均增長10公斤;優質率95%,年均增長2%。太和、界首兩縣市整建制單產率先突破500公斤,臨泉、潁州、潁東、潁泉四縣區力爭突破500公斤,阜南、潁上兩縣單產超過450公斤,并力爭50%以上鄉鎮單產突破500公斤。
二、突出重點,扎實推進小麥高產創建活動
一是扶持太和、界首兩縣市小麥畝產率先突破千斤縣創建活動。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強農政策,促進農業項目、資金向太和、界首兩地傾斜,支持兩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田建設標準;實行專家包縣制度,向兩地各派一個小麥高產創建專家組,強化農業生產技術培訓,促進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兩縣市要按照“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定提高”的要求,不斷增加“三農”投入,糧食大縣獎勵資金要全部用于農業生產,其中用于小麥高產創建的比例不少于50%。二是加大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建設力度。繼續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建設“百千萬”工程,切實強化核心示范區領導聯系制度,著力提高示范區建設標準,全面實現灌排工程配套,確保旱澇保收;核心示范區內小麥生產全部做到“五有五統一”,即:有明顯標志、有聯系領導、有攻關目標、有實施方案、有配套技術,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機耕機播、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病蟲防治,實現標準化生產;每個縣、市、區每年要創建2個單產在650公斤以上的超高產示范片,太和、界首兩地每年要創建1個單產在700公斤以上的超高產示范片。到2015年,全市300萬畝小麥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要超過550公斤。三是大力扶持培育種糧大戶。鼓勵種糧能手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流轉承包農民耕地,引導社會資金向糧食生產投入,力爭2015年百畝以上種糧大戶達到1500家,承包土地達到30萬畝。市政府在農發項目、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方面向種糧大戶傾斜,鼓勵種糧大戶在規模上做大、技術上做實、產業上做強。
三、精心組織,著力推進基礎服務工作
一是進一步加強小麥新品種新技術展示中心建設。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不斷完善小麥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和展示工作,市直及8個縣市區各建1個小麥新品種新技術展示中心,以篩選出適合我市種植的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和配套技術。二是繼續加強小麥“三情”監測服務。強化小麥“三情”調查,建立“三情”會商制度,指導農民科學開展田間管理。三是切實強化技術負責制。市政府繼續抽調農業專家組成小麥高產攻關技術指導組,分包到各縣、市、區;縣、鄉兩級農技人員全部分包到片。四是進一步發展社會化服務。加強對農技人員、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組織和農業服務專業戶的技術培訓,不斷強化種子統供、肥料統配、病蟲統防等服務。五是繼續加強良繁體系建設。對小麥“三圃田”建設實行獎補制度,進一步完善“穗行圃—穗系圃—原種圃—良種繁殖田”相配套的良種繁育體系,確保全市小麥良繁面積不少于20萬畝,切實保障全市小麥生產用種的自繁自供。
四、細化措施,切實促進關鍵技術配套
一要抓好品種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半冬性品種、優質品種比例,五年內小麥品種更新換代一次。核心示范區全部使用半冬性小麥品種和優質強筋、中強筋小麥品種,促進全市小麥品種結構的進一步調整。二要抓好播種質量提高。核心示范區內要全部適期適量播種。著力解決耕層過淺、旋耕不實、行距過窄等問題,旋耕播種田鎮壓比例達到100%。三要抓好農機農藝結合。努力提高農機作業水平,機耕機播比例超過95%,深耕深松作業比例超過30%。四要抓好測土配方施肥。建立“測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一條龍服務體系,實現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小麥拔節肥施用比例80%以上。五要抓好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建立健全病蟲監測預報和病蟲防治應急反應機制、科學用藥監管機制,全面普及綜合防治技術,鼓勵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核心示范區要全部實行種子包衣,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五、延伸鏈條,扎實促進小麥產業升級
把小麥高產攻關活動與標準化建設相結合,建立產前、產中、產后相配套的小麥高產攻關標準體系,推進區域化布局,組織標準化生產,促進產業化經營。市財政每年從農業專項資金中列出600萬元,用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規模養殖場(區)獎補。各地也要拿出專項資金,扶持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與小麥高產攻關項目區建設,確保核心示范區全部實現訂單生產,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促進我市小麥產業優化升級。
六、加強領導,推進攻關活動深入持續開展
一是建立健全領導組織。市政府成立新一輪小麥高產攻關活動指揮部,下設宣傳、農機農藝結合、技術指導、督查四個組,負責指導協調高產攻關活動的開展。各縣市區也要把小麥高產攻關活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著力強化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攻關措施落實機制,扎實推進攻關活動順利開展。二是完善激勵機制。市財政每年從農業專項資金中列出100萬元,用于糧食生產和高產創建活動表彰獎勵。各級財政要安排專項經費,用于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的技術培訓、指導服務、試驗示范、良種繁育等項工作,以保障活動正常開展。三是強化檢查考評。市政府將從秋種質量、春季田管、夏收產量三個方面,對各地的高產攻關領導聯系點進行考評和獎勵。各地也要對本地各鄉鎮小麥單產和種糧大戶的規模、產量進行考評和獎勵,以調動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廣大農民開展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的積極性,全力推進新一輪高產攻關活動順利開展。
二○一○年九月十七日
小麥高產攻關活動開展五年來,在各級各有關部門共同努力下,全市小麥單產、面積、總產、優質率四項指標連續五年刷新歷史紀錄,糧食總產2008、2009連續2年突破100億斤,實現了“百億江淮糧倉”建設目標,為保障糧食區域性供給、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貢獻。根據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為推動小麥持續增產,促進全市糧食生產水平再上新臺階,經研究決定在“十二五”期間開展全市新一輪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理清思路,明確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目標
全市新一輪小麥高產攻關的總體思路是:按照“穩定面積、主攻單產、改善品質、整體推進”的總體要求,積極改造農田基礎設施,著力抓好關鍵技術措施配套,大力培育大縣、大片、大戶,切實強化技術指導服務,努力推動小麥產業升級。到2015年,全市小麥面積穩定在750萬畝左右;良種覆蓋率99%以上;平均單產470公斤,年均增長10公斤;優質率95%,年均增長2%。太和、界首兩縣市整建制單產率先突破500公斤,臨泉、潁州、潁東、潁泉四縣區力爭突破500公斤,阜南、潁上兩縣單產超過450公斤,并力爭50%以上鄉鎮單產突破500公斤。
二、突出重點,扎實推進小麥高產創建活動
一是扶持太和、界首兩縣市小麥畝產率先突破千斤縣創建活動。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強農政策,促進農業項目、資金向太和、界首兩地傾斜,支持兩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田建設標準;實行專家包縣制度,向兩地各派一個小麥高產創建專家組,強化農業生產技術培訓,促進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兩縣市要按照“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定提高”的要求,不斷增加“三農”投入,糧食大縣獎勵資金要全部用于農業生產,其中用于小麥高產創建的比例不少于50%。二是加大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建設力度。繼續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建設“百千萬”工程,切實強化核心示范區領導聯系制度,著力提高示范區建設標準,全面實現灌排工程配套,確保旱澇保收;核心示范區內小麥生產全部做到“五有五統一”,即:有明顯標志、有聯系領導、有攻關目標、有實施方案、有配套技術,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機耕機播、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病蟲防治,實現標準化生產;每個縣、市、區每年要創建2個單產在650公斤以上的超高產示范片,太和、界首兩地每年要創建1個單產在700公斤以上的超高產示范片。到2015年,全市300萬畝小麥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要超過550公斤。三是大力扶持培育種糧大戶。鼓勵種糧能手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流轉承包農民耕地,引導社會資金向糧食生產投入,力爭2015年百畝以上種糧大戶達到1500家,承包土地達到30萬畝。市政府在農發項目、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方面向種糧大戶傾斜,鼓勵種糧大戶在規模上做大、技術上做實、產業上做強。
三、精心組織,著力推進基礎服務工作
一是進一步加強小麥新品種新技術展示中心建設。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不斷完善小麥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和展示工作,市直及8個縣市區各建1個小麥新品種新技術展示中心,以篩選出適合我市種植的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和配套技術。二是繼續加強小麥“三情”監測服務。強化小麥“三情”調查,建立“三情”會商制度,指導農民科學開展田間管理。三是切實強化技術負責制。市政府繼續抽調農業專家組成小麥高產攻關技術指導組,分包到各縣、市、區;縣、鄉兩級農技人員全部分包到片。四是進一步發展社會化服務。加強對農技人員、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組織和農業服務專業戶的技術培訓,不斷強化種子統供、肥料統配、病蟲統防等服務。五是繼續加強良繁體系建設。對小麥“三圃田”建設實行獎補制度,進一步完善“穗行圃—穗系圃—原種圃—良種繁殖田”相配套的良種繁育體系,確保全市小麥良繁面積不少于20萬畝,切實保障全市小麥生產用種的自繁自供。
四、細化措施,切實促進關鍵技術配套
一要抓好品種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半冬性品種、優質品種比例,五年內小麥品種更新換代一次。核心示范區全部使用半冬性小麥品種和優質強筋、中強筋小麥品種,促進全市小麥品種結構的進一步調整。二要抓好播種質量提高。核心示范區內要全部適期適量播種。著力解決耕層過淺、旋耕不實、行距過窄等問題,旋耕播種田鎮壓比例達到100%。三要抓好農機農藝結合。努力提高農機作業水平,機耕機播比例超過95%,深耕深松作業比例超過30%。四要抓好測土配方施肥。建立“測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一條龍服務體系,實現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小麥拔節肥施用比例80%以上。五要抓好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建立健全病蟲監測預報和病蟲防治應急反應機制、科學用藥監管機制,全面普及綜合防治技術,鼓勵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核心示范區要全部實行種子包衣,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五、延伸鏈條,扎實促進小麥產業升級
把小麥高產攻關活動與標準化建設相結合,建立產前、產中、產后相配套的小麥高產攻關標準體系,推進區域化布局,組織標準化生產,促進產業化經營。市財政每年從農業專項資金中列出600萬元,用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規模養殖場(區)獎補。各地也要拿出專項資金,扶持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與小麥高產攻關項目區建設,確保核心示范區全部實現訂單生產,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促進我市小麥產業優化升級。
六、加強領導,推進攻關活動深入持續開展
一是建立健全領導組織。市政府成立新一輪小麥高產攻關活動指揮部,下設宣傳、農機農藝結合、技術指導、督查四個組,負責指導協調高產攻關活動的開展。各縣市區也要把小麥高產攻關活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著力強化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攻關措施落實機制,扎實推進攻關活動順利開展。二是完善激勵機制。市財政每年從農業專項資金中列出100萬元,用于糧食生產和高產創建活動表彰獎勵。各級財政要安排專項經費,用于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的技術培訓、指導服務、試驗示范、良種繁育等項工作,以保障活動正常開展。三是強化檢查考評。市政府將從秋種質量、春季田管、夏收產量三個方面,對各地的高產攻關領導聯系點進行考評和獎勵。各地也要對本地各鄉鎮小麥單產和種糧大戶的規模、產量進行考評和獎勵,以調動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廣大農民開展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的積極性,全力推進新一輪高產攻關活動順利開展。
二○一○年九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