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實施意見 (湘政辦發〔2025〕14號)

   2025-04-23 355
核心提示: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十年禁漁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鞏固提升我省禁捕退捕工作成果,推進水生生物保護修復,守護好一江碧水,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24〕12號)精神,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十年禁漁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鞏固提升我省禁捕退捕工作成果,推進水生生物保護修復,守護好一江碧水,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24〕12號)精神,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優化工作推進機制

堅持“省負總責、部門協同、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省級層面建立完善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工作協調機制,持續強化政府統籌協調、部門協同配合、運轉高效順暢的工作格局。有關市縣人民政府要切實承擔主體責任,各項重點任務牽頭部門要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有關部門要按職責分工主動配合落實。加強對退捕漁民安置保障、禁捕水域執法監管、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等工作的監督指導,要通過明查暗訪、掛牌督辦、通報約談、公開曝光等方式,壓實各級責任,切實消除盲目樂觀、懈怠放松、疲勞厭戰等思想,確保長江十年禁漁任務有效落實、目標按期實現。(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林業局和有關市縣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均需有關市縣人民政府負責,不再列出)

二、提升就業安置水平

進一步創新就業安置保障機制,鞏固和擴大退捕漁民轉產就業幫扶工作成果,依托省退捕漁民安置保障系統,建立幫扶手冊,定制推送就業信息,常態化提供政策保障服務,對有就業創業需求的退捕漁民,提供精準幫扶方案。將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納入高素質農民培育范圍,發揮退捕漁民特長優勢,開展針對性、實用性、訂單式技能培訓。發揮各類幫扶車間作用,因地制宜拓寬就業渠道,積極引導各類用人單位積極吸納退捕漁民就業,鼓勵退捕漁民發展工廠化水產養殖等涉農產業。(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兜牢民生保障底線

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和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平臺,做好退捕漁民調查和跟蹤監測,將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保障范圍。對難以通過市場化渠道就業、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退捕漁民,充分利用公益性崗位安置等優惠政策,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引導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按時繳費、長期繳費、有條件的按高標準繳費,持續推進應保盡保。優化社保補貼發放流程,確保補貼及時足額到位,對符合養老金領取條件的,及時足額發放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聯合執法監管

健全跨部門、跨區域聯合執法機制。加強部門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力量整合,加大與長江海事、長江航運公安等中央在湘單位協作聯動,推進“一江一湖四水”及交界復雜禁捕水域協同治理。堅持專項執法行動與日常執法監管相結合,依法嚴厲查處“電毒炸”“絕戶網”等非法捕撈和收購、加工、銷售非法捕撈漁獲物等行為,嚴厲打擊組織化、團伙化、鏈條化等重大涉漁犯罪行為。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公益訴訟有效銜接。加大對重大案件掛牌督辦、問題突出區域掛牌整治力度,形成打擊與防范并舉、懲治威懾與宣傳引導聯動、水上執法與湖岸共治同步的工作格局。(省農業農村廳、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省交通運輸廳、省林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消除非法捕撈隱患

組織開展“清船清網”整治專項行動,定期對現有水上閑置、無人管理、所有人不明的船舶進行排查,對禁捕水域殘留廢棄網具及時清理,消除非法捕撈風險隱患。加大對在禁捕水域航行、停泊“三無”船舶(包括大馬力快艇)的管控整治力度,高壓打擊潛水電(射)魚、大馬力快艇偷魚等新型非法捕撈行為。加強農民自用船舶管理,由鄉鎮人民政府統一界定用途、登記備案、核定船名、標識管理,做到與“三無”船舶有效區分。防止科研、營運、巡護以及公務等船舶非法從事捕撈等行為。加強對禁用漁具制作銷售環節的監管,依法取締制造“三無”船舶和禁用漁具的黑窩點、黑作坊。長江十年禁捕重點水域縣市區要加強垂釣管理,有條件的地區可依法探索實名注冊垂釣備案制度,依法查處在禁釣區內垂釣、利用禁用釣具行為,嚴厲打擊生產性垂釣行為。(省農業農村廳、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林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健全群防群治體系

充分發揮河湖長制制度保障作用,持續完善禁捕水域網格化管理體系,發揮鄉鎮基層組織、社會公益力量及“護漁員”協助巡護作用,選優配強巡護隊伍,強化一線力量。加強巡查管理,消除監管盲區,加強輿論宣傳引導,持續開展政策法規宣傳,舉辦多種形式長江禁漁成果展和科普展示。加強水產品加工經營、市場交易及廣告監管,推行食用農產品索證索票溯源制度。發揮垂釣行業協會自治管理作用,引導垂釣愛好者成為文明垂釣的“導釣員”“協管員”。暢通舉報渠道,推動漁政舉報電話與110聯勤聯動,落實有獎舉報,發揮群眾監督作用。(省農業農村廳、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水利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加強執法能力建設

加強農業農村綜合執法隊伍建設,確保執法力量與職責任務相匹配。規范執法著裝、證件和標識,依法為執法人員、協助巡護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規范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保障禁捕執法水上執勤辦案工作條件和執法人員權益。完善部門執法資源共享機制,持續推進省、市、縣三級信息化建設,加快執法裝備升級迭代,確保漁政執法裝備與新時期禁捕執法監管任務相適應,促進“人防+技防”有機結合,構建立體防控體系及監管執法快速響應、處置機制。(省農業農村廳、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強重點漁業資源保護

編制湖南省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計劃,加強長江江豚種群保護,優化群體遺傳結構、穩定擴大種群規模。做好極端天氣下江豚應急保護和救助,適時開展救護演練,提升江豚保護區管理水平。嚴格水生野生動物利用特許管理,強化國家及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推動保種、繁育、收容、救護能力建設,依法打擊涉水生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持續推進增殖放流物種結構優化調整。加強水生外來入侵物種管控,推進水生外來入侵物種綜合治理,規范民間、宗教放生(放流)活動,嚴禁向開放水域放流外來物種、人工雜交種及其他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生物。(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局、省民宗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開展重要棲息地保護修復

強化水生態系統整體性保護,統籌開展重點水域水生生物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游通道等重要棲息地狀況調查,適時發布重要棲息地名錄及其范圍。強化水生生物保護區建設和管理,規范水域開發利用,嚴格水生生物保護區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專題論證,優化選址選線,落實生態保護和補償措施。加強河湖水系生態修復,研究水域生態修復機理,制定重要江河水生生物洄游通道恢復計劃,通過過魚設施、生態調度、灌江納苗、江湖連通等措施,恢復河流連通性,滿足水生生物洄游習性和種質交換需求。(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規范資源調查監測評估

建立健全省水生生物調查監測體系,制定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調查監測方案。加強監測能力建設,合理布局監測站點,提高監測調查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嚴格禁捕水域監測調查事項審批和監管,定期開展全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和專項調查,建立監測數據共享機制,科學有效評價全省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和長江十年禁漁成效。加強生態環境大數據集成分析和綜合應用,將水生生物監測調查數據及評估結果納入對市州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等工作中。(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林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組織實施長江漁文化保護

配合開展長江漁文化普查,進一步豐富內涵,推動漁文化民間創作,支持一批急需保護的漁文化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支持漁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及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和發展。將長江漁文化資源納入鄉村旅游資源,因地制宜推進與長江漁文化展示體驗相結合的生態旅游,引導退捕漁民發展鄉村旅游,培育高品質的長江漁文化鄉村旅游產品。結合全域旅游建設,支持開展長江漁文化觀光游、文化體驗游、生態旅游、文化休閑游等多種形式的旅游活動。(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4月11日

(此件主動公開)

文件下載: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實施意見.doc




 
地區: 湖南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