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錦州市糧食應急供應預案(錦政辦發〔2007〕11號)

   2011-03-04 327
核心提示:為保證在發生嚴重自然災害及突發事件等特殊情況時的糧食有效供應和市場安全,確保全市社會安定,特制定本預案。  一、組織領導

為保證在發生嚴重自然災害及突發事件等特殊情況時的糧食有效供應和市場安全,確保全市社會安定,特制定本預案。

  一、組織領導機構

  (一)成立錦州市糧食應急供應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負責組織全市糧食應急供應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糧食局。指揮部組成人員如下:

  總指揮:主管副市長

  副總指揮:市政府主管副秘書長
市糧食局局長

  成  員:市財政局、公安局、交通局、工商局、民政局、質量監督局、物價局,農業發展銀行錦州市分行,錦州軍分區后勤部等有關部門負責人。

  (二)指揮部主要職責

  1.統一組織、指揮和協調全市糧食應急供應工作,根據糧食市場供應狀態,提請市政府決定實施和終止糧食應急供應行動。

  2.研究解決糧食應急供應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3.及時向上級機關報告糧食市場事態變化情況。

  4.根據糧食市場事態需要,向外省、市以及當地駐軍部隊請求支援。

  5.對各部門糧食應急供應工作進行督查。

  (三)指揮部辦公室主要職責

  1.負責指揮部的日常工作,按照市政府或指揮部指示,協調解決指揮部成員單位開展應急供應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2.及時傳達市政府和指揮部的工作指示、有關會議精神,并督促檢查落實情況。

  3.制訂實施預案中的各項資金開支計劃。

  4.負責收集、整理、綜合應急供應期間糧油市場運行監測情況,每日編發《糧食市場綜合運行分析報告》,及時報送市委、市政府。

  5.提出對實施應急供應預案單位和個人的獎懲意見。

  6.承辦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四)各部門職責

  1.市糧食局負責對糧食市場的日常監測預測,根據全市糧食市場進、銷、存價格等情況,建立綜合評價報告制度,收集掌握省內外有關糧食供求信息,分析預測市場動態,及時向市政府和應急指揮部提出預警意見,并負責落實地方糧油儲備,組織應急供應情況下的糧油采購、加工、調運、銷售。

  2.市財政局負責會同市糧食局審核實施糧食應急供應所需有關資金及撥付。

  3.市公安局負責維護糧食供應場所的治安秩序,加強對主要糧食儲備庫、糧油市場、糧油銷售網點及糧食運輸道路的安全保衛和控制,防范、打擊破壞糧食市場秩序和哄搶糧食等違法犯罪行為。

  4.市交通局負責組織運輸車輛,發放應急供應糧食運輸通行證,確保糧食運輸通暢,必要時嚴格控制糧食外流。

  5.市工商局負責對糧食市場的監管,打擊摻雜使假、囤積居奇等違法經營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6.市民政局負責確定救濟對象,會同有關部門對受災群眾實施基本口糧供應。

  7.市質量監督局負責監測糧油質量,組織對生產企業和市場糧食產品的專項監督抽查,防止假冒偽劣、有毒有害糧食產品流入市場。

  8.市物價局負責價格監督檢查,及時掌握糧食市場價格動態,必要時向市政府提出實施糧食銷售限價等價格干預措施意見,依法查處價格違法行為。

  9.農業發展銀行錦州市分行負責按照調控糧管理辦法及時提供采購應急糧食所需貸款。

  10.錦州軍分區負責根據指揮部的指令,協調駐軍部隊給予援助。

  各縣(市)區政府負責組織和指揮轄區的糧食應急供應工作,制定和實施應急措施,并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完成各項應急任務。

  二、應急供應預警

  (一)市場監控

  以市糧食局為核心,建立覆蓋全市20左右個網點的糧食監測網絡,監測網點包括:各縣(市)區糧食行政主管部門;主要糧食批發市場;主要糧食供應網點和超市;有代表性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大型民營加工龍頭企業。 

  建立糧食信息收集發布制度。進入預警狀態下,由市糧食局根據情況每周或每日發布糧食信息,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依據。

  (二)應急預警

  1.藍色預警狀態:糧油價格一周內上漲30%以上,已出現市民集中購買,有可能誘發市民搶購糧食現象。由指揮部辦公室向指揮部報告,發布藍色預警信息,并組織有關成員單位通過市場調節供求,平穩糧食價格。

  2.黃色預警狀態。糧食價格一周內持續上漲50%,周邊城市乃至全國多個大中型城市發生集中購買糧食現象,糧食日供應量連續兩天超過正常日供應量兩倍以上,社會糧食庫存急劇下降,由指揮部發布黃色預警信息,并按本預案的應急措施,控制事態的發展。

  3.紅色預警狀態。全市已發生大范圍大規模的集中購買糧食現象,并出現糧食市場脫銷、斷檔情況。由市政府發布紅色預警信息,全面啟動本預案,控制市場流通,啟用我市地方儲備糧,保證糧食應急供應。

  三、應急措施

  根據糧食市場供應出現不同程度的預警狀況,相應啟動并采用不同的應急措施。

  (一)當出現藍色預警狀態時,應采取以下措施:

  1.應急供應辦公室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隨時向指揮部報告監測信息和動態情況。

  2.糧食局要立即通過市場引導主要糧食購銷企業、糧食批發市場進行調節,做好應急供應銷售網點的銷售準備工作。

  3.根據指揮部的指令,控制糧食外流。

  (二)當出現黃色預警狀態時,應采取以下措施:

  1.市糧食局立即啟動應急加工供應系統。按照200噸—300噸日投放量和市政府規定的價格,動用地方儲備糧并立即組織應急加工廠家進行糧食加工,其產品由指揮部統一調配。按照“先前方后后方、先部隊后地方”的原則,首先確保當地駐軍的糧食供應。

  2.預測地方儲備糧糧源及供應情況,及時報告市政府,由市政府請示省及國家,動用省、國家在錦儲備糧。

  3.做好糧食采購、調配工作。組織國有糧食企業、大型商業企業以及糧食批發市場的銷售商從外地采購糧源,增加進貨量,并認真做好糧食調配計劃。必要時,通過省政府協調應急糧源或向有關省、市求援。

  (三)當出現紅色預警狀態時,除采取黃色預警狀態時所述措施外,還應采取以下措施:

  1.實行價格干預。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指揮部決定,由市物價部門會同市糧食、財政等部門研究制訂糧食購銷價格,實施價格干預。

  2.實行定量供應。確定居民定量供應的標準和范圍,必要時臨時實行定量供應。集體伙食單位實行定員定量供應,軍糧供應渠道不變并給予充分保證。

  3.實行緊急市場管制。確有必要時,由指揮部下令,臨時停止轄區內所有外銷的糧食批發交易,并由市政府指定的部門統一征購社會現有糧食資源,統一組織銷售。

  四、應急準備

  (一)建立糧食供求及行情監測、預測和預警信息網絡系統。有關部門要切實做好省內外有關糧食信息采集、整理、分析、預測,及時向市政府及縣(市)區政府發出預警信號。

  (二)要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并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在各級財政預算中安排落實糧食風險基金,確保在應急供應情況下各級政府能掌握必要的調控糧食的資金。

  (三)市糧食局要根據應急預警狀態需要,會同市政府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糧食應急供應保障系統。主要內容包括:

  1.組織有關企業(包括社會商業、糧食企業)建立與黑龍江、吉林、山東等主要糧食產區長期穩定的糧食購銷協作關系,確保在應急情況下的糧源供給。

  2.落實地方糧油儲備計劃。認真按照國務院頒布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國發〔2004〕17號)、《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06〕16號)、《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遼寧省糧食應急供應預案的通知》(遼政辦發〔2004〕83號)及遼寧省糧食局、遼寧省財政廳、遼寧省農發行《關于做好充實地方糧油儲備的通知》的規定,銷區應保證3個月糧食銷量的儲備的要求,落實我市地方儲備糧油任務。

  預案實施過程中啟用的地方儲備糧,要在半年時間(或一個季度)內按原計劃規模及時補充。

  3.建立糧食應急供應加工系統。

  (1)大米加工點:錦州綠地米業有限公司、凌海市糧庫、凌海右衛糧庫、閆家糧庫、北寧五峰米業加工集團公司。

  (2)面粉加工點:錦州天成糧食公司、錦州面粉總廠。

  (3)油脂加工點:錦州油脂工業總廠、錦州市興達油脂有限公司。

  4.建立糧食應急供應銷售系統。根據分散人流、方便居民的原則,建立由市內各農貿批發市場、西安街糧食批發市場、各大超市以及糧油供應公司、錦州天成糧食公司、錦州面粉總廠、鐵北糧食儲備庫下屬的各糧站為主的糧食應急供應網絡。

  5.建立糧食應急供應運輸系統。根據市場應急供應量需要和供應網點的分布,由錦州國家糧食儲備庫下屬的“四維”提供大型糧食運輸車20輛,市糧食局屬企業糧食運輸車10輛,負責市內五區的糧食應急供應運輸。

  6.建立應急供應對接系統,所有加工、銷售、運輸企業必須與市政府簽訂應急供應協議書,依法確保應急供應任務的落實。

  五、工作要求

  (一)本預案在指揮部統一領導下實施,各有關部門必須步調一致,協調行動,服從應急工作的需要。

  (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本預案明確的職責,分別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報指揮部辦公室。

  (三)應急供應終止后,市政府有關部門及各縣(市)區政府,要及時總結應急工作情況,對實施應急預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措施,進一步完善糧食應急供應機制。

  (四)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要根據其情節輕重對當事人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對有關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對違反國家行政法律法規規定的,各有關部門要依法給予行政或經濟處罰;對構成犯罪的,司法部門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未按照本預案規定要求實施應急措施的。

  2.違抗指揮部指令,拒不承擔應急任務的。

  3.貪污、挪用、盜竊糧食應急供應經費或成品糧食和儲備糧的。

  4.在應急供應期內擅離崗位、貽誤時機并造成損失的。

  5.在應急供應期內造成危害的其他行為。



 
地區: 遼寧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