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規定前提方案的編制步驟和實施要求,確保前提方案與公司有關食品安全的需求相適應,并能滿足如下目的:
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過工作環境進入食品的可能性;
控制銷售過程的生物、化學和物理污染,包括食品之間的交叉污染;
控制加工環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2、范圍
適用于公司所有前提方案的策劃和實施管理。
3、職責
3.1 食品安全小組負責前提方案的策劃,包括編制組織、審核,以及實施的監視。
3.2 食品安全小組組長負責前提方案的批準。
3.3 各部門參與和配合前提方案的策劃,編制、執行和落實本部門負責的前提方案。
4、定義
前提方案(PRP):
針對運行的性質和規模,而規定的程序或指導書;
用以改善和保持運行條件,從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或)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食品和食品加工環境、及控制危害在食品和食品加工環境中污染或擴散的可能性。
5、程序
5.1 前提方案策劃時機
a) 設計并實施前提方案,是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及HACCP體系策劃、建立、實施的起點。
b) 當銷售開始運作前,策劃前提方案。
c) 根據危害分析的結果,重新評審已經確定的前提方案,當前提方案不能滿足危害分析確定的控制措施要求時,重新策劃前提方案。
d) 按管理評審的要求,定期評審前提方案,進行必要的更改,以保證其適宜性。
e) 當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及HACCP體系變更時,重新進行前提方案的策劃。
5.2 前提方案的輸入
a) 食品要求;
b) 法律法規的要求;
c) 相關的食品安全指南和國際法典原則;
d) 行業規范;
e) 食品安全研究的技術成果;
f) 經驗和同類食品、場所、技術、企業的相同案例;
g) 組織的可控制力和可影響力;
h) 危害分析和HACCP計劃的結果。
5.3 前提方案的內容
5.3.1 前提方案的內容,至少在如下方面規定要求:
包括工作空間和員工設施在內的廠房布局;
空氣、水、能源和其他基礎條件的供給;
包括廢棄物和污水處理在內的支持性服務;
建筑物和相關設施的構造和布局;
設備的適宜性,及其清潔、保養和預防性維護的可實現性;
對采購材料(如原料、輔料、化學品和包裝材料)、供給(如水、空氣、蒸汽、冰等)、清理(如廢棄物和污水處理)和食品處置(如貯存和運輸)的管理;
交叉污染的預防措施;
清潔和消毒;
蟲害控制;
人員衛生;
其他適用的方面。
5.3.2有必要時,根據需要,并考慮危害分析的結果和選定控制措施對確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能力進行必要的修繕和改造。
5.3.3前提方案的確認:
a) 目的:確認前提方案滿足輸入的要求,并得到實施。
b) 方法:對照前提方案的策劃要求進行文件評審,對照前提方案現場進行確認。
c) 頻率:首次運行或變更后重新運行時和不超過一年的時間間隔進行。
d) 職責:由食品安全小組負責。
e) 記錄:參加人員編寫前提方案確認報告記錄。
5.4 前提方案的控制
經批準后的前提方案由食品安全小組對相關人員培訓,考核合格后,相關部門執行。
規定前提方案的編制步驟和實施要求,確保前提方案與公司有關食品安全的需求相適應,并能滿足如下目的:
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過工作環境進入食品的可能性;
控制銷售過程的生物、化學和物理污染,包括食品之間的交叉污染;
控制加工環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2、范圍
適用于公司所有前提方案的策劃和實施管理。
3、職責
3.1 食品安全小組負責前提方案的策劃,包括編制組織、審核,以及實施的監視。
3.2 食品安全小組組長負責前提方案的批準。
3.3 各部門參與和配合前提方案的策劃,編制、執行和落實本部門負責的前提方案。
4、定義
前提方案(PRP):
針對運行的性質和規模,而規定的程序或指導書;
用以改善和保持運行條件,從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和(或)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食品和食品加工環境、及控制危害在食品和食品加工環境中污染或擴散的可能性。
5、程序
5.1 前提方案策劃時機
a) 設計并實施前提方案,是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及HACCP體系策劃、建立、實施的起點。
b) 當銷售開始運作前,策劃前提方案。
c) 根據危害分析的結果,重新評審已經確定的前提方案,當前提方案不能滿足危害分析確定的控制措施要求時,重新策劃前提方案。
d) 按管理評審的要求,定期評審前提方案,進行必要的更改,以保證其適宜性。
e) 當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及HACCP體系變更時,重新進行前提方案的策劃。
5.2 前提方案的輸入
a) 食品要求;
b) 法律法規的要求;
c) 相關的食品安全指南和國際法典原則;
d) 行業規范;
e) 食品安全研究的技術成果;
f) 經驗和同類食品、場所、技術、企業的相同案例;
g) 組織的可控制力和可影響力;
h) 危害分析和HACCP計劃的結果。
5.3 前提方案的內容
5.3.1 前提方案的內容,至少在如下方面規定要求:
包括工作空間和員工設施在內的廠房布局;
空氣、水、能源和其他基礎條件的供給;
包括廢棄物和污水處理在內的支持性服務;
建筑物和相關設施的構造和布局;
設備的適宜性,及其清潔、保養和預防性維護的可實現性;
對采購材料(如原料、輔料、化學品和包裝材料)、供給(如水、空氣、蒸汽、冰等)、清理(如廢棄物和污水處理)和食品處置(如貯存和運輸)的管理;
交叉污染的預防措施;
清潔和消毒;
蟲害控制;
人員衛生;
其他適用的方面。
5.3.2有必要時,根據需要,并考慮危害分析的結果和選定控制措施對確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能力進行必要的修繕和改造。
5.3.3前提方案的確認:
a) 目的:確認前提方案滿足輸入的要求,并得到實施。
b) 方法:對照前提方案的策劃要求進行文件評審,對照前提方案現場進行確認。
c) 頻率:首次運行或變更后重新運行時和不超過一年的時間間隔進行。
d) 職責:由食品安全小組負責。
e) 記錄:參加人員編寫前提方案確認報告記錄。
5.4 前提方案的控制
經批準后的前提方案由食品安全小組對相關人員培訓,考核合格后,相關部門執行。